趙敏莉?屈娜
【摘 要】 本文認為,古代邊塞詩的豐富內(nèi)涵體現(xiàn)在:表達從軍邊塞、立功報國的熱情,體現(xiàn)戰(zhàn)天斗地、驅除胡虜?shù)暮狼?,展示雄奇壯闊、縱橫沙場的曠情。深入挖掘古代邊塞詩的豐富內(nèi)涵,欣賞它的文學價值和藝術美感,有助于培養(yǎng)我們豐富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美學積淀,為我們的成長成才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關鍵詞】 古代;邊塞詩;豐富內(nèi)涵
邊塞詩是古代邊塞生活的一面鏡子,是對邊塞生活的生動記錄,其思想內(nèi)涵極其豐富:有的抒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有的驚嘆描摹邊地絕域的奇異風光和民風民俗;有的表現(xiàn)塞外戍邊生活的單調(diào)艱辛、連年征戰(zhàn)的殘酷;有的狀寫戍邊將士的鄉(xiāng)愁、家中思婦的別離之情等等。
一、表達從軍邊塞、立功報國的熱情
邊塞在邊塞詩人眼里充滿了魅力。他們向往邊塞、贊美邊塞,大部分詩人都有過游歷邊塞或長居邊塞的生活經(jīng)歷。尤其在唐朝,國力鼎盛,對外戰(zhàn)爭頻繁,間接推動邊塞詩創(chuàng)作達到了頂峰。那時候的知識分子,對國家、對自己充滿了高度的自信,大都胸懷凌云壯志,想依托邊塞建功立業(yè),青史留名。詩人高適在年輕時就寫下了“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wèi)霍……”(高適《淇上酬薛三據(jù)兼寄郭少府微》)的詩句,表達了自己向往邊塞,建功邊塞的豪情壯志。孟浩然的“一聞邊烽動,萬里忽爭先”(《送陳七赴西軍》)、李白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都是熱心的知識分子發(fā)出的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鏗鏘誓言。其積極、昂揚、向上的情感一直是邊塞詩的主基調(diào)。即使面對死亡,詩人們也能滿懷豪情,灑脫不羈。如王翰在《涼州詞》中大呼“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詩人眼里完全沒有對死亡的恐懼,立功邊塞,戰(zhàn)死沙場對詩人而言是死得其所,無上光榮的事情,正因此,他才能表現(xiàn)出不同尋常的灑脫與曠達。唐王朝強大的邊防和不斷的開疆拓土使邊塞成為了人人關注的熱點區(qū)域,從軍入幕和漫游邊塞成為一種風尚,特別是那些出身貧寒和科考失利的文人更將入幕作為自己進入官場的捷徑。一時間,奔赴邊塞建功立業(yè)成為一股熱潮。如王維在《少年行》中道出“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楊炯在《從軍行》中高呼“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高適在《塞下曲》中表明“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笔艽孙L氣影響,唐代許多著名詩人都不惜萬里跋涉奔赴邊關,深入邊塞,或為幕僚,或為將軍,在邊塞書寫著一幕幕輝煌的人生畫卷。
二、體現(xiàn)戰(zhàn)天斗地,驅除胡虜?shù)暮狼?/p>
邊塞地處不毛之地,人煙稀少,自然環(huán)境相當惡劣,但絲毫不影響邊塞將士們殺敵豪情。邊塞詩中有許多描寫邊地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詩句,最著名的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幾句描寫下大雪時的情景:“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短短四句,卻將整個邊地的奇寒和軍旅生活的艱辛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邊塞,很少有風平浪靜的時候,不是在戰(zhàn)場廝殺就是在備戰(zhàn),作為長期身處此環(huán)境中的將士,他們在面臨著種種考驗和壓力的情況下還必須保持英勇善戰(zhàn)的軍人本色。高適在《燕歌行》中這樣寫到:“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戰(zhàn)事緊急壓得人喘不過氣,戰(zhàn)場上與敵人相逢,有的只有仇恨,殺敵不惜身,哪里還想得到自己的功名利祿。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他的《塞下曲六首(其二)》中也吟誦出了充滿豪情的詩句:“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痹娮髑八木錁O寫邊寒的艱苦:五月的內(nèi)地早已春暖花開,而這里依然飛雪漫天,寒氣逼人,無柳可折、無花可看。五六句聚焦天亮隨金鼓而戰(zhàn)、入夜抱玉鞍而眠兩個典型細節(jié),反映將士們緊張艱苦的邊塞生活和常備不懈的戰(zhàn)斗精神。最后兩句以慷慨雄壯、堅定有力的語氣,表達苦戰(zhàn)到底的堅強決心。七絕圣手王昌齡《從軍行(其四)》中“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兩句,被后人吟誦了數(shù)萬遍,表達了出征已久的將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金甲雖磨穿,但斗志絲毫不減,殺敵滅寇的決心永不變。
三、展示雄奇壯闊,縱橫沙場的曠情
好男兒志在四方。邊塞對所有向往他的文人士子而言,是一片神奇瑰麗的世界,那里承載他們的希望,那里收獲他們的未來。在他們眼里,飛沙走石就是美不勝收,冰天雪地自有它的妖嬈嫵媚。他們沉醉于這樣的大美之境,用心靈感受,用才情描摹,不吝筆墨的大書特書邊地的雄奇、壯美,描繪邊地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俗,奉獻給我們一幅幅壯美的異域風景畫。從地理區(qū)域上看,邊塞多在塞外漠北、雁門玉關,就自然景觀而言,表現(xiàn)出的是黃沙黃河、雪山冰川,談到異域風物,盡是羌笛胡笳,羊群戰(zhàn)馬。大家耳熟能詳?shù)耐蹙S《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是那樣唯美的一個畫面,以至于后來人再也找不出可以替換的字來形容這種美,這可謂世間之大美。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自然清新之景,讓人頓時感到春意盎然,神清氣爽。冷風割臉,大雪狂奔,面對風雪交加的情景,岑參卻能生出這般超凡脫俗的美麗想象,不可不謂之世間之奇美。邊地的“奇”在詩人筆下是變化多端的,岑參《火山云歌送別》中“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將西域之絕美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出來。寓“奇”于平常景物中、悲中見壯,情景交融。這些邊地奇異壯麗的風光是詩人闊大襟懷的體現(xiàn),壯志豪情的揮灑,生命深度和寬度的延伸,融入了他們獨到的生命感悟和審美情趣。
以上我們從三個方面解讀了古代邊塞詩的豐富內(nèi)涵,從中我們領略到了邊關將士的忠貞心、英雄氣、愛國情,也感受到了邊塞詩特有的藝術魅力。邊塞雄奇瑰麗的自然風光令人驚嘆,邊塞將士的忠貞果敢令人敬佩,邊塞詩道不完的故事和訴不盡的情感將會感染著一批又一批對它充滿好奇的讀者。
【參考文獻】
[1] 總政治部宣傳部.中國歷代軍旅詩詞選編[M].解放軍出版社,2013(4).
[2] 劉建東.大漠長河中的男兒情懷-邊塞詩的情感賞析[J].新高考:語文備考(高三),2015(2)35-38.
[3]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