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
[摘 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這里的主導,往往就體現(xiàn)在教師的“抓點”上。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學生遇到困惑,理解停留在淺層次時,或是在學生認知忽略處巧妙“抓點”,以教師的主導推進課堂教學,從而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關(guān)鍵詞]抓點 主導 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2-048
新課標強調(diào),教師是課堂的主導。但是,主導并不等于教導。教師需要準確把握主導的含義,在能夠放手的時候堅決放手,在指導的時候應(yīng)言簡意賅,把舞臺讓給學生,從而有序地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與探究。對于指導,尤其是在學生遇到疑惑、發(fā)生爭論的時候巧“抓點”,就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一、在學生困惑時進行“抓點”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困惑,或者理解上有所偏差,這是很正常的。這時教師應(yīng)該抓住機會,通過擴展資源,盡可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釋疑,從而有效化解教學難點,推動課堂繼續(xù)深入。如《臥薪嘗膽》一課的教學片斷。
生1:老師,這個“臥薪嘗膽”中的“薪”是什么意思?
生2:(插嘴)老師,我知道,這個“薪”我們可以組詞為“薪水”,那么其意思應(yīng)該是錢……
師:是嗎?我們先不著急回答。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有哪一句與這個詞意思相近,找出來,讀讀。
(學生朗讀課文)
生3:(不太自信)“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p>
師:是的,那么這里的“薪”是指什么呢?
生4:柴草!
……
針對“薪”這一字,教師沒有包辦,而是在學生“胡思亂想”的時候,巧妙引導學生回歸課文,讓他們自己在文本中尋找答案。這樣,學生既理解了題目的意思,還化解了“尷尬”,樹立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信心??梢?,教師在學生疑惑時進行“抓點”,有助于生成課堂精彩。
二、在學生理解的淺處進行“抓點”
語文教學中,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悟,有的學生理解得深入一點,能夠準確把握文本主題,與作者合拍;而有的學生的理解卻停留在淺層次上。這需要教師及時“抓點”,及時添一把火,把學生的理解推向深處。如《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課的教學片段。
生1:老師,我感覺這里王維寫得有點夸張?我爸常年在外打工,雖然我很想他,但是卻沒有那種感覺。
生2:想可以打電話嘛。
生3:(小聲嘀咕)是的,實在不行,可以直接回來呀,從山東到西安,快的話一天就到。
師:你們說的都有理,但是你們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現(xiàn)在與過去的不同。你們好好想想,雖然你們的爸媽在外打工,但是可以經(jīng)常與你們電話聊天。王維所處的是唐朝。那時電話、手機、QQ什么都沒有。與家人聯(lián)系的唯一方法就是寫信。但是普通的一封家書,要走幾個月。
生(眾):?。。@訝)
師:他們那時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更沒有飛機,有的只是兩條腿,靠走。有錢的還可以坐船或者騎馬。
師:(出示地圖)試想,從長安到山東,有幾百里,至少要走一個月,乃至幾個月,所以王維到長安不容易,回山東更不容易??梢院敛豢蜌獾卣f,他至少幾年沒有回家了,所以才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由于年齡和時代的差異,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必然存在認識上的膚淺。教師需要選擇一些素材,或者拓展一些資料,讓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有個感性的認識,從而有效填補“空白”,強化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
三、在學生的認知忽略處進行“抓點”
文本內(nèi)容相對較多,細節(jié)也多,由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差異性,因而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忽略一些關(guān)鍵內(nèi)容。對此,教師需要進行“抓點”,從而有效推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讓課堂生成精彩。如對于《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的插圖教學。
師:同學們,你們看看這書中的插圖是什么?
生:(看圖,驚訝?。┦邱R!
師:是的,這幅畫是徐悲鴻畫的,現(xiàn)在很值錢!你們再認真看看,感覺怎樣?
生:正在奔騰,不斷向前!
師:那我們讀讀課文,有沒有說到馬的?
生: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
師:是的,這幅插圖中的馬與徐悲鴻一樣,正在不斷向前……
對于插圖,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往往容易遺忘,但是教材編者卻深有用意。教師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巧妙導入,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文本人物有個形象直觀的認識,而且還能巧妙運用插圖資源生成課堂精彩。
總而言之,“抓點”不僅屬于教學策略,更是教學藝術(shù)。教師的“抓點”,精華就在“點”上,這需要教師根據(jù)課堂實際恰當、巧妙地“抓點”,從而促進教學走向高效。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