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兵
新課伊始,開講這幾句怎么說,是很有學問的。然而有些語文教師卻不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課時隨便說上幾句套話。便循著討論分段,歸納段意、中心、分析寫作特點這一前篇一律的程式進行教學。毫無新鮮感,致使學生剛一上課就懨懨欲睡。所以,設計好課堂導語和“入射角”,抓好課堂開講這一環(huán)是十分重要的。
好的課堂開講,應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興奮點集中到新課上來,以充分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好的課堂開講,應與教學的目的,重點密切相聯,為全篇教學定音定調,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
課堂開講的設計,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學中應文應人設計“開場白”。我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了如下一些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從與課文有關的事物入手,展現意境
對于寫景抒情的散文、詩歌、若能展現其意境,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促使他們更深刻地領會作者深含于景色中的情感。比如在講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時。我是這樣開講的“每當行走在那漆黑的夜晚時,我們常會盼望空中能升起那輪皎潔的月兒;每當月光鋪灑大地的時候,我們也都會有意無意地抬頭去望一眼那輪明月。那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己所接觸到的描寫月光的詩句?!睅拙湓捪瘸醪秸归_學生的想象,接著又引導學生背誦了已學過的李白、白居易等人描寫月色的名句。我又簡單介紹了張若虛、杜甫的寫月光的一些詩句。然后接著說:“古人在詩詞中常以明月寄托鄉(xiāng)思、愁思、抒發(fā)情懷。但因詩歌容量有限,作者往往只能用最凝煉的語言,幾句話、幾個字描寫景色抒發(fā)情懷,很難展開細膩的刻畫、描寫。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描寫月色的散文——《荷塘月色》。現在我們來讀一下課文,看一看作者是如何細致地描繪那恬靜夏夜的荷塘月色,又如何借對月色的描寫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边@樣一開講,便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使他們全神貫注地一下子就進入到了特定的教學活動的軌道。
二、從課文中心入手,攻破難點
魯迅的文章是比較難講的,學生距離那個時代較遠。加上對魯迅的文章接觸的不多,因而常常不能真正理解魯迅文章的內涵。為了能使學生真正弄懂文章中心,有時我就直接從中心人手設計開講。比如在教《拿來主義》一文時,我先板述了“開卷有益”一語。請同學們解釋含義,接著問:這話對不對?“開卷”是否一定“有益”?引導學生辯論,然后聯系反對精神污染和掃黃活動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啟發(fā)學生認識到“開卷”未必“有益”。關鍵在于“開”什么“卷”,這樣一個取舍選擇的問題,學生的思維熱點集中到這一點后,我便乘勢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拿來主義》正是議論這個問題的?!白屛覀儊砜纯呆斞赶壬挠^點是什么,他對這個問題是怎樣議論的?!边@樣一開講,使學生們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到了課文的中心議題上,并緊扣這個議題去閱讀理解課文,這樣一來就很容易的攻破了教學中的難點。此外,在對“開卷有益”的討論中,也調動和發(fā)展了學生的求異和論辯的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兩得了。
三、從課文的題目入手,引發(fā)學生尋找課文的線索和主題
學習有些文章時,從文章的題目開講,能激發(fā)調動學生,使他們很快地抓住文章的線索,理清文章的結構,指出文章的主題。如教《難老泉》一文,開講時我說:“作者要寫難老泉,那么請同學們看一下課文,難老泉在什么地方?”待同學們答出后,又問“‘難老泉,為什么取名‘難老泉,它有什么特點,它的流量怎樣?”在同學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根據同學的回答我在黑板上板書出:
宋塑侍女
山西-太原-晉祠
齊年柏
難老泉——不系舟
——流水永遠不停,一秒鐘一點八噸
永遠是活潑潑的,青春常在的。
并總結說:“作者要寫難老泉,他就是按著自己的游蹤順序,先從山西、從太原寫起,然后一步步地寫到難老泉。下面請同學們再細讀課文,從文中所敘的內容中,我們體會一下作者為什么要寫難老泉,從泉水的‘難老我們能想到什么?”通過這樣的開場白和導引,就使學生很快地抓住了文章的線索,大體了解文章所寫的內容,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和理解課文的鑰匙。
四、從有關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入手,交代背景,使學生準確地了解課文的內容
對于一些文言文,若能對有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作一些介紹,這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便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比如在講《崤之戰(zhàn)》時,我結合《難老泉》中“桐葉封弟”的故事和《土地》中晉公子重耳流亡的一幕,簡介了晉國的歷史和晉國與秦、楚、齊、衛(wèi)、曹、鄭等國的關系,這樣的開課既聯系了以前所學的篇目,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了其學習語文的興趣。也便于學生們清楚地了解文晉、秦、鄭三國矛盾沖突的緣由。
總之,導入新課的方法是很多很多的。課堂開講這一環(huán)若設計得好,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要抓好這一環(huán),一定要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既要苦心經營,力求新穎,又要防止形式主義。要注意短簡精當,力求能夠“抓住”學生,使之在躍躍欲試的求知欲中,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下進入新課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