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建安
在我們這個新媒體的時代,詩歌或詩意,幾乎無處不在。早上起床,聽到窗外的鳥鳴,我的腦海里就跳出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詩句,盡管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夏天了,這個詩句還是蹦了出來。出門,開車,迎著一輪紅日,又想起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于藍”一類的詩句;車行順暢,就莫名其妙地想起了“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或“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進入市區(qū),一個新樓盤掛出了巨幅廣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边@不是海子的詩嗎?看手機,一則新聞的標題強烈地震撼了我,說的是多年前,蘇軍十萬坦克數(shù)千輛開進捷克首都布拉格,民眾走上街頭奮起抗爭。新聞的標題是:“子彈也不能擊落我們的聲音!”這就是詩啊,此時此刻,還有比詩句更悲憤、更震撼、更有力量的語言嗎?
我寫小說,我看小說。我覺得,好的小說,永遠是有詩情畫意存在的。沈從文的名著《邊城》蘊含著詩一般的意境,與其說《邊城》是一篇小說,不如說《邊城》更像一首二十一個斷章組成的長詩。整篇小說散發(fā)著濃郁的詩意,給人一種非常純粹的閱讀體驗?!哆叧恰返慕Y(jié)局模糊而悠遠:“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p>
前些時,我重讀金庸名著《射雕英雄傳》,成吉思汗和郭靖馳騁草原彎弓射雕的一幕,極為雄壯、蒼涼,是一首壯美之詩。又看外國小說,一個女子來到一個神秘的山莊,經(jīng)歷了很多很多的事,結(jié)束了,一切都過去了。此時,她開著一輛小轎車,沿海行駛,爬過一座山坡,月亮從海平面上升起來了,月色溶溶,山風(fēng)海濤。這也是詩意的結(jié)尾。很美。
在我看來,小說不僅僅是寫人物,寫故事情節(jié),寫環(huán)境,其敘事語言,其結(jié)構(gòu),應(yīng)該有詩的因素。語言及結(jié)構(gòu)如詩,則成功了大半。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說過,小說語言既是形式,也是內(nèi)容。寫好小說的語言,可能是難度最大的。
我愛讀詩,新詩古詩都讀。一杯清茶,在書房里靜靜讀詩,是美好的生活體驗。讀古詩,更多是神游天下。讀新詩,我在感受詩人們在語言的解構(gòu)建構(gòu)實踐中形成無窮的張力和審美的各種可能性。上午讀道輝兄的詩,其中半句是“公雞啼鳴,秤砣也啼鳴”,感覺很美,有多重的象征意義,其豐富的、奔跳的想象力,讓人陶醉。這對我寫小說,很有啟迪,有時,一句半句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