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增
2016年6月24日,英國就是否繼續(xù)留在歐盟或脫離歐盟進行了一次公投,當天英國有51.9%的國民投票支持英國脫離歐盟,從而在法律層面上基本完成了英國脫離歐盟的重要一步。英國脫歐是一個重大的事件,其不僅對英國自身,而且對歐盟推進的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都將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歷史回顧
歐盟作為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載體,其形成有地理、社會、歷史、政治等諸多因素。從地理因素來看,歐洲國家國土面積相對較小,互為鄰國,交通便利,往來方便。從社會因素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作為主戰(zhàn)場,社會生產力遭到很大破壞。戰(zhàn)后,歐洲恢復重建,需要整合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力量,這促進了各國關系愈加密切。從歷史因素來看,自古以來,歐洲人就有一種實現(xiàn)全歐洲統(tǒng)一的心理共同感。從政治因素來看,“二戰(zhàn)”后,美蘇形成兩極格局,冷戰(zhàn)也因此開始,歐洲不甘心被美國操縱,同時也為了應對蘇聯(lián)的威脅,限制聯(lián)邦德國的再次崛起,于是,由法國帶頭,經過一系列努力,在1965年成立了歐洲共同體(歐盟的前身),到1993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生效,歐共體改名為歐洲聯(lián)盟,簡稱歐盟。
歐盟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qū)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其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經過多次擴容,歐盟得到了擴大和發(fā)展。歐盟在英國脫歐之前有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瑞典、芬蘭、馬耳他、塞浦路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成員國。其中有先加入歐盟的經濟發(fā)達的西歐諸國,也有歐盟后來吸納的經濟相對落后的東歐諸國。歐盟成員國經濟發(fā)展程度并不均衡。
歐盟的組織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其他重要機構還有歐盟審計院、歐洲中央銀行、歐洲投資銀行、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地區(qū)委員會、歐洲警察局和歐洲軍備局等。
歐洲理事會會議,通常稱為歐盟首腦會議或歐盟峰會,是歐盟的最高決策機構,由各成員國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組成。歐洲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4次會議,6月底和12月底舉行正式首腦會議,3月和10月舉行特別首腦會議。也可在其他時間舉行額外的首腦會議。
歐盟理事會是歐盟的主要決策機構,由來自歐盟各成員國政府的部長組成。主席由成員國輪任,任期6個月。
歐盟部長理事會主要負責制定歐盟法律、法規(guī)和有關歐盟發(fā)展、機構改革的各項重大政策,負責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司法、內政等方面的政府間合作與協(xié)調事務,任命歐盟主要機構的負責人并對其進行監(jiān)督。
歐盟理事會秘書長兼任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其和現(xiàn)任主席國、下任主席國組成“三駕馬車”。
歐盟委員會是歐盟唯一有權起草法令的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實施歐盟有關條約、法規(guī)和歐盟理事會做出的決定,向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政策實施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歐盟日常事務,代表歐盟進行對外聯(lián)系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委員會總部設在布魯塞爾。委員會任期為5年。歐盟委員會在每屆歐洲議會選舉后的6個月內任命,它在政治上向議會負責,議會有權通過彈劾委員會的動議而解散它。
歐洲議會是世界上唯一經直接選舉產生的多國議會,也是歐盟內唯一經直接選舉產生的機構。
歐洲議會除和歐盟理事會共享立法權外,還有民主監(jiān)督權及歐盟預算的決定權。
歐洲理事會和部長理事會是歐盟的政府間機構,其中部長理事會還是歐盟的主要立法機構,主要代表成員國的利益。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是歐盟的超國家機構,主要代表歐盟的整體利益。其中委員會是歐盟的行政執(zhí)行機構,類似于主權國家的政府。歐洲議會擁有部分立法權、預算權以及咨詢和監(jiān)督上的權力。
歐洲法院是歐盟的最高法院,主要從司法角度保證歐盟法律的有效貫徹實施。
歐盟經濟一體化進程是以關稅同盟為起點,通過實施共同市場、統(tǒng)一大市場而最終向全面的經濟貨幣聯(lián)盟邁進。1968年7月1日歐盟實現(xiàn)關稅同盟。1985年6月歐委會正式提出了關于完成內部統(tǒng)一大市場的白皮書,提出在歐共體內建立“無國界”的統(tǒng)一大市場,真正實行人員、商品、資本、服務的自由流通。1985年12月委員會的“白皮書”得到理事會批準。1993年1月1日歐洲統(tǒng)一大市場正式啟動,商品、資金、服務和人員開始在歐盟成員國內部自由流通。為鞏固工業(yè)品關稅同盟及共同農業(yè)政策,避免匯率的過度波動,歐共體于1979年3月13日正式建立歐洲貨幣體系,為單一貨幣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1989年6月,歐共體馬德里首腦會議通過《關于實現(xiàn)歐洲經濟和貨幣聯(lián)盟的報告》,明確提出自1990年7月1日起分三階段實施經濟貨幣聯(lián)盟的目標。1991年12月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的《馬約》對經濟貨幣聯(lián)盟的最終目標、實施途徑及最后期限做了明確規(guī)定。2002年1月1日歐元紙幣和硬幣正式流通,3月1日歐元區(qū)各國原貨幣停止流通,歐元正式成為歐元區(qū)國家的唯一法定貨幣。當時歐元區(qū)有12個國家。歐元的出現(xiàn)使歐洲各國的金融市場和股票交易更趨一體化,歐洲在國際金融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加強。歐元作為國際清算、交易和儲備貨幣的地位直接向美元的霸權地位發(fā)動了挑戰(zhàn),從而在經濟上也有助于多極化世界的發(fā)展。
戰(zhàn)后歐洲一體化雖從經濟領域著手,但從一開始就帶有明顯的政治目標,只是由于各成員國對所謂政治領域的敏感性,在主權讓渡方面的困難使政治聯(lián)盟的推進受到制約。還應該指出的是,歐元的建立,是歐洲經濟一體化發(fā)展到高級階段的表現(xiàn),然而從一開始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國的英國就未加入歐元區(qū),而使英鎊繼續(xù)流通,這也為其日后退出歐盟埋下了伏筆。
英國為何要脫歐
盡管歐盟在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等方面獲得了較快的發(fā)展,但英國公投還是脫歐占了多數(shù)。從媒體披露的材料分析可以歸納為如下六個基本原因:
一是英國民族保守主義傾向人群正在迅速增加。自2008年全球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增長面臨巨大壓力,西方國家貧富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民眾普遍感到生存壓力增加、幸福感下降,再加上過去兩三年恐怖主義形勢嚴重惡化,IS的勢力已經由中東滲透到了歐盟內部,這些內外因素都讓英國的民族主義、保守主義抬頭。在這種情況下,歐盟依然在大規(guī)模接納中東難民(由于歐盟有申根協(xié)定和移民協(xié)議),這讓英國非常擔心難民問題和恐怖主義問題,也擔心歐盟其他國家的人移民到英國搶英國人的工作崗位。英國的民族主義和保守主義本來就對英國融入歐盟持不太支持的態(tài)度,這一傾向因為內外形勢和民眾情緒變化而被放大,進而公投出一個脫歐的結果。
從這次公投支持脫歐的年齡層次看,18到24歲的人群支持脫歐比例高達73%,25到34歲的人群支持脫歐的比例高達62%,35到44歲人群支持脫歐比例為52%,45歲以上年齡人群支持脫歐比例均低于50%,且年齡越大反對脫歐比例越大。由此也可以看出,英國的民族主義和保守主義主要來自年輕階層。
二是在經濟和政治雙重壓力下,歐盟的凝聚力被弱化。自2010年歐債危機以來,德國和法國一直在積極推動歐盟的權力集聚,德國以自己的經濟實力為基礎,以救助“歐盟諸國”的債務危機為條件,積極推進歐盟權力的擴張。這種權力擴張,早在歐盟成員國中的擴張之前就已經遭到了希臘等國的反對,只是迫于壓力,希臘和歐盟都做出了一定的妥協(xié)。
然而,英國則不同。英國的綜合實力、經濟水平都要比歐盟諸國好得多,所以英國人非常排斥歐盟的權力擴張。當?shù)路ㄔO法推動歐盟集權時,歐盟的離心力也就出來了。
三是 “脫歐”能夠給英國經濟減輕某些負擔。首先,“脫歐”之后,英國不必再向歐盟繳納每年數(shù)十億到上百億不等的會費。以2015年為例,英國向布魯塞爾支付的歐盟會費高達178億英鎊,相當于每周繳納3.5億英鎊。按照“脫歐派”的設想,省下的這筆錢可以貼補英國巨大的公共服務開支。
其次,“脫歐”之后,英國就能大幅減輕對歐洲經濟的援助義務。既不必擔心被日益嚴峻的歐債危機所拖累,也不必再為那些來英國求學的歐盟學生提供貸款。以2015年為例,英國大學共接納了71000名來自歐盟各國的本科生,耗費了英國政府大量的助學貸款。而根據(jù)往年經驗,這些貸款通常不太可能獲得償還。省下的這筆錢,就可以用來資助英國本地的學生或用于其他教育用途。
再次,“脫歐”之后,英國政府就可以加強對邊境的控制,減少移民的涌入。根據(jù)歐盟“人員自由流動”的原則,英國必須接納外來移民。2015年進入英國的凈移民人數(shù)為33.3萬人,其中有18.4萬人來自歐盟成員國,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不斷涌入的移民客觀上占用了英國大量的公共資源,“搶走”了本地人的就業(yè)機會。
四是“脫歐”有利于英國擺脫歐盟在各個領域所制定的嚴格的生產標準和監(jiān)管法規(guī)的束縛,從而降低生產成本。英國媒體稱,僅歐盟現(xiàn)有的100項生產標準和監(jiān)管法規(guī),就給英國企業(yè)增加了每年330億英鎊的生產成本。擺脫這些條條框框,英國中小企業(yè)的生產規(guī)模就可以擴大,進而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此外,脫歐派認為,脫歐將使英國能夠自行確定經濟和監(jiān)管路徑,這將有利于振興英國經濟。
五是英國的傳統(tǒng)民主行為方式所致。英國的政治傳統(tǒng)使英國人不愿聽命于那個根本沒有經過英國民主方式選舉的歐洲議會和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而是希望自己做主,恢復英國人民的決定權!事實上,英國人非常看重英國的獨立性,作為島國,從歷史上,英國一貫與西歐大陸國家心存芥蒂。他們認為英國一旦被完全納入歐盟,自己的話語權、自主權會被嚴重削弱,這對英國非常不利。
六是英國對歐盟的猜忌和不信任一直存在,英國保守黨內部也有歐洲懷疑派。他們認為歐盟內部的政策對于歐盟有負面作用,未來一些政策也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fā)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
因此,盡管早在英國脫歐公投之前的2月19日,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就曾通過與其他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在布魯塞爾持續(xù)兩天磋商達成了有利于英國留歐的協(xié)議。然而,這次英國公投的結果,還是出于卡梅倫和英國精英們的預料,脫歐占了多數(shù)。
脫歐對英國自身的負面影響
“脫歐”對英國有哪些不利影響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英國經濟將受到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據(jù)有關機構的分析判斷,一旦英國脫歐,其GDP將可能萎縮超過3%,未來必然還將遭受到預算、經常項目赤字和外國投資減少的壓力,英鎊在其脫歐結果即將出來時就暴跌近10%,而黃金大漲,這實際表明資本在用腳投票。英國是靠其發(fā)達的金融業(yè)作為經濟引擎的國家,如今英國直接要掐斷與歐盟在經濟上的緊密聯(lián)系,這無疑會大大削弱英國在世界金融和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這種地位的下降,會讓英國經濟付出巨大代價。具體來說在投資、對外貿易、金融服務和汽車及房地產等行業(yè)都將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投資方面將導致國際投資者壓縮投資或撤離,包括中國企業(yè)在內的大批跨國企業(yè)可能會重新考慮在英國的投資規(guī)模,甚至撤出英國。國際企業(yè)和資本之所以青睞英國,看重的不僅是英國6500多萬人的市場,更是有著5億人口的歐盟市場,以及英國與歐盟其他成員國密切的經濟往來。“脫歐”讓英國的這些優(yōu)勢蕩然無存,國際制造商會向歐盟內部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轉移生產線。有關機構測算,流入英國的外國投資可能最多要減少22%,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企業(yè)將在脫歐公投后把業(yè)務移往他處,或將投資計劃擱置。這將導致每戶英國家庭的實際收入減少3234美元。
在對外貿易方面,英國將面臨出口萎縮。英國生產的商品28%銷往國外,其中45%出口歐盟,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歐盟成員國內部的“零關稅”待遇?!懊摎W”將使英國進出口關稅大幅增加,英國出口業(yè)的競爭力將下降,進口貨物的價格將上漲,進而影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涉及進出口貿易的300萬就業(yè)崗位可能受到影響。還有分析表明,英國脫歐,其所有在WTO下的貿易協(xié)定全部需要推倒重談,英國的消費者恐怕也要付出巨大代價,預估值每年在90億英鎊。此外,英國退歐后也將被排除在歐盟與其他國家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之外,其中包括歐盟與加拿大、韓國、墨西哥等國的自貿協(xié)定。歐盟目前與52個國家簽有優(yōu)惠貿易協(xié)定(PTA),且正與另外72個國家談判,這都將使英國經濟受到負面影響。
在金融服務業(yè)和汽車業(yè)等方面,英國將受到沖擊。英國制造的汽車和引擎將面臨更高關稅,倫敦金融中心的銀行業(yè)和保險商在歐洲的運作前景也面臨不確定性。不僅如此,英國在過去從歐盟得到的巨大好處,諸如享受歐盟的比其他國家更大的獨立權,保留了英鎊這一獨立貨幣特權。如此等等,在其脫歐之后就沒了,英國經濟金融自然會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
在房地產方面,作為全球房產投資重鎮(zhèn),倫敦的房價將出現(xiàn)一波下跌。
二是英國的政治地位將會下降。有資料分析表明,“二戰(zhàn)”以來,英國的政治地位一直能維持在較高的位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英國在世界范圍內依靠美國;在美國那里,英國又背靠歐盟;面對歐盟時,英國又代表美國,可謂各方雨露均沾,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但是,英國脫歐,在歐盟那里英國將是“外人”,在美國那里因其喪失了在歐盟的話語權而政治地位下降,在世界范圍內,英國顯得形單影只,甚至在中國這里,英國的戰(zhàn)略地位都會因此大打折扣。
三是內部紛爭將可能加劇甚至有導致英國分裂的風險。一旦英國與歐盟和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外部矛盾加大且無法化解時,那么其內部的矛盾就可能激化,2016年6月16日,支持退歐的一個極端分子槍殺了支持留歐的女議員就是一次內部撕裂的社會表現(xiàn),這種撕裂會因為英國脫歐而向政治上層擴大,英國政黨之間的斗爭和內耗可能因此增加,甚至有導致英國分裂的可能。
例如在公投結果出來之后,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宣布正在醞釀“脫英”。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更加支持留歐,脫歐力量主要集中在英格蘭。由于脫歐會帶來眾多負面效應,那么一旦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再搞出公投,結果可能真的難以預料。甚至還不止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威爾士也完全有可能采取“脫英”公投。
隨著英國脫歐程序的啟動,“脫歐”將會影響到英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脫歐”之后,英國與歐盟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勢必受到影響。英國公民在歐盟地區(qū)的行動自由可能受到限制。例如,英國本地的學生和學者也無法借助歐盟框架下的合作機制前往歐盟其他國家交流、深造。英國人無法在歐盟國家自由地工作、生活、定居,也無法購買當?shù)氐姆慨a,或者享受當?shù)氐尼t(yī)療服務。即便英國政府有能力通過一對一的談判解決這一問題,但勢必要耗費一定時間,進而對當下的跨境人員流動造成影響。
尤其是英國“脫歐”之后,歐盟其他國家的移民無法自由進入英國。在一些勞動力短缺的行業(yè)——不論是勞動能力要求不高的普通行業(yè),還是對頂尖人才較為依賴的高新技術行業(yè),雇主都無法自由聘請那些技能匹配、成本較低的移民雇員,進而對企業(yè)競爭力造成影響。更重要的是,將大量外來移民拒之門外,將令英國這個向來崇尚人道主義和紳士精神的國家背負巨大的道義責任。
英國脫歐對歐盟的影響
英國通過公投的方式終結了跟歐盟(及其前身歐共體)長達43年的婚姻,將對歐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是對歐盟經濟有較大負面影響??陀^地說,不論英國從歐盟得到經濟好處多還是歐盟其他國家得到的好處多,總歸合起來是優(yōu)勢和利益互補,對成員國都有好處,但是一旦英國脫歐,整個歐盟都會受到傷害,畢竟英國是歐盟三大經濟強國之一,而且英國還扮演著與世界金融緊密聯(lián)系的角色。在現(xiàn)階段,無論是德國還是法國,都無法取代英國的全球國際金融中心角色。英國脫歐將導致歐元平衡美元獨大的地位下降,這對歐盟經濟復蘇是一個重大負面影響。IMF近日也表示,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拖累歐元區(qū)經濟增長,并將歐元區(qū)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分別下調至1.6%和1.4%。如果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持續(xù)存在,將進一步拖累歐元區(qū)經濟增長。
二是歐盟的整體合力將被削弱。即使將英國脫歐的影響消除到最小程度,也將改變歐盟的勢力平衡。歐盟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相對美國的整體實力將會大打折扣,甚至還會導致歐盟更加靠近美國,這將大大削弱歐盟在政治上、安全上的自主性,并且會使歐盟更加受制于北約。如此以來,德國、法國推動的歐盟政治、軍事的獨立就會受到重挫,隨著歐盟在國防、安全和外交等方面的實力受到削弱,歐盟在北約內的話語權也將被削弱,以致歐盟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也會被削弱。因為只有英國和法國擁有大規(guī)模的遠征軍、核武器和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否決權。
三是英國脫歐可能會引發(fā)脫歐潮,形成對歐盟分裂的巨大壓力。英國脫歐后,有可能有其他國家仿效,如近年來荷蘭就躍躍欲試。之所以有歐盟成員國想脫歐,根本原因就在于近五六年來德法推動歐盟收權的壓力很大,那些力圖繼續(xù)保持獨立的國家就產生脫歐的沖動。不止如此,目前歐洲正因經濟疲軟、債務問題、大規(guī)模移民以及南部和東部地緣政治局勢日益動蕩而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英國脫歐將會促使更多的國家舉行脫歐公投,這將會進一步助長其他國家的反歐盟勢力,使歐洲一體化進程遭遇重大挫折,而且歐盟也有進一步分裂的危險。從這個意義上講,英國脫歐也意味著歐盟面臨解體的巨大挑戰(zhàn)。
英國脫歐對歐盟推進的歐洲一體化進程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教訓和啟示:
一是英國脫歐進而導致歐盟遭遇解體的潛在危機,根本原因是歐盟擴張?zhí)?。尤其?004年后的東擴,歐盟吸納了10個窮親戚(欠發(fā)達國家),埋下了解體的禍根。
二是英國脫歐告訴我們:經濟一體化要有步驟,不能過快,要考慮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水平和均衡性,否則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就有可能遭到挫折。
三是WTO近些年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矛盾,與歐盟目前的情況有點類似,就是擴張?zhí)欤蓡T太多,門檻太低,最終會在發(fā)展中矛盾重重,才給TPP和TTIP以可乘之機。
因此,不論是歐盟,還是東盟,以及其他國際經濟區(qū)域都應在發(fā)展中吸取英國脫歐的經驗和教訓,即在發(fā)展中不僅要考慮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性,而且要考慮區(qū)域政策的適應性和平衡性,以促進國際經濟區(qū)域的穩(wěn)定協(xié)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