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臻 劉長武 王建有
(1.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 四川成都 610065; 2.鄭州大學水利與環(huán)境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1)
?
槐樹嘴水庫大壩防滲措施及其防滲效果分析
陳宏臻1劉長武1王建有2
(1.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 四川成都610065; 2.鄭州大學水利與環(huán)境學院, 河南 鄭州450001)
本文結(jié)合槐樹嘴水庫存在的滲漏問題,提出混凝土防滲墻的除險加固方案,對施工的主要工藝、技術參數(shù)和質(zhì)量控制等進行介紹;同時利用有限元法分析大壩除險加固措施的防滲效果,并根據(jù)水庫的當前運行狀況,證實該防滲措施效果顯著,混凝土防滲墻技術在土石壩加固中可靠實用。
混凝土防滲墻; 除險加固; 滲流; 土石壩
我國是世界上水庫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其中土石壩水庫約占總數(shù)的93%。這些水庫為防御洪水災害和保障國民經(jīng)濟建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經(jīng)濟技術條件限制,水文地質(zhì)資料欠缺,早期的土石壩水庫設計標準普遍偏低,加之水庫管理落后以及設施老化,形成了大量的病險水庫,不但工程本身無法發(fā)揮效益,還影響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1]。不完全統(tǒng)計資料顯示:全國發(fā)生的水庫垮壩事故中,土壩占98.3%;在這些垮壩事故中約有31.7%是由于滲流引起的,說明由于滲流滲漏造成的潰壩問題相當嚴重[2]。在水利水電工程中,防滲措施主要有帷幕灌漿、高壓噴射灌漿和混凝土防滲墻等。其中,混凝土防滲墻造價低、結(jié)構可靠、施工方便、防滲效果好、質(zhì)量容易控制。在中小型土石壩水庫的除險加固中,它的優(yōu)點相對其他防滲措施尤為突出。本文以槐樹嘴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為例,闡述混凝土防滲墻在具體工程中的應用,并就其滲流問題進行系統(tǒng)分析,以期為其他中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提供參考。
槐樹嘴水庫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劉寨鄉(xiāng),水庫總庫容約146.66萬m3,是一座以防洪、農(nóng)業(yè)灌溉為主的水庫。水庫屬于小(1)型水庫,工程等別為Ⅳ等,水庫設計防洪標準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100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有主壩、副壩、溢洪道、放水管。大壩為均質(zhì)土壩,壩頂高程164.48m,最大壩高18.75m,主壩長230m,副壩長150m,壩頂寬6m。溢洪道位于右岸,長268m,進口底寬15m,進口高程158.20m。
壩基河床段為低液限黏土,其上部為筑壩填土(素黏土),壩體土雖經(jīng)過碾壓,但碾壓不均,在庫水長期浸泡下局部變得松散,壩體土具弱~中等透水性,導致庫水在一定程度上向壩體入滲,在高庫容水力作用下,低液限黏土與壩體土之間易形成滲漏通道。在現(xiàn)場檢查時,大壩下游坡腳處發(fā)現(xiàn)有兩處集中滲流,說明該大壩滲流極其嚴重。長此下去可能出現(xiàn)管涌或流土,導致壩體局部下沉,危及大壩安全。
根據(jù)壩體、壩基巖土和水庫運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大壩防滲應采用垂直防滲措施?;炷练罎B墻在土石壩除險加固中具有防滲效果好、造價低、施工方便、質(zhì)量容易控制等優(yōu)點[3],因此確定采用混凝土防滲墻技術。
設計防滲墻厚度為0.5m,頂部高程為大壩頂部高程164.48m,底部深入壩基下2m,最大深度35.6m。防滲墻范圍為0+000~0+195,總長195m,沿壩軸線布置。
在施工之前,要做好混凝土澆筑系統(tǒng)、泥漿系統(tǒng)和其他準備工作,然后布置施工平臺和導向槽[4]。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防滲墻的整體性,同時結(jié)合槐樹嘴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規(guī)模與壩址地層的特點,劃分Ⅰ、Ⅱ序槽段,開挖長度同為8m,采用SG-40型液壓式抓斗成槽機。Ⅰ、Ⅱ序孔槽間隔布置,墻間接縫采用接頭管法[5]。
采用優(yōu)質(zhì)膨潤土泥漿,泥漿配合比根據(jù)現(xiàn)場試驗確定。新制泥漿經(jīng)過24h膨化后才能使用,通過供漿泵輸送至槽孔內(nèi)[6]。施工中,回收的泥漿進行凈化處理后可重復使用。泥漿的主要控制指標要滿足《水電水利工程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槽段終孔驗收合格后進行清孔換漿,清孔采用抓斗抓取淤泥,利用下設潛水排污泵抽漿,并及時用新鮮泥漿補充[7]。
防滲墻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由有相應資質(zhì)的公司進行[8],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參考如下:水255kg,強度等級為C42.5的普通硅酸鹽水泥130kg,膨潤土130kg,外加劑2.1kg,砂788kg,碎石926kg。對混凝土的坍落和擴散程度進行監(jiān)測分析,將坍落度控制在18~24cm,擴散度控制在34~40cm。
塑性混凝土通過混凝土輸送泵,經(jīng)直升式鋼導管在泥漿下澆入槽體。導管布置與壩軸線重合,每個槽段設置3組導管,中心間距3m,兩端導管與端面距離1m,開澆時導管口距孔底20cm。開澆前儲備足夠多的混凝土,保證一次封孔成功,并保持導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大于1m且小于6m。槽孔澆筑應遵循先淺后深的順序,待全槽混凝土面澆平后,再全槽均衡上升,上升速度7m/h,高程控制在0.50m范圍內(nèi)。槽孔內(nèi)混凝土面上升至槽口時,采用泥漿泵抽出濃漿,并提升導管,直至混凝土頂面超出設計墻頂標高0.5m時,停止?jié)仓?,拔出導管[9]。為確保防滲體質(zhì)量,在墻頂清理過程中,采用人工清理,墻頂高程不足處進行人工打毛,現(xiàn)澆混凝土補足?;炷翝仓^程中,在孔口隨機取樣檢測混凝土性能,不合格者不得入槽,并按照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采取試壓模塊,以備混凝土檢測使用[10]。
水庫運行工況一般分兩種,即正常運行情況和非常運行情況。這里我們對非常運行情況,即上游為校核洪水位162.38m時進行滲流分析,如果在非常運用情況下大壩滲流滿足穩(wěn)定要求,那么在正常工況下肯定也能保證滲流穩(wěn)定。防滲效果主要根據(jù)滲流量和滲透坡降等參數(shù)以及浸潤線、溢出點三個方面進行評價[11]。
大壩滲流計算斷面采用2007年3月槐樹嘴水庫實測壩體斷面,樁號0+100處,如圖1所示。
圖1 大壩計算斷面 (高程單位:m)
滲透坡降的允許值由《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碾壓式土石壩設計導則》提供的公式求得,如式(1)、式(2)所示:
(1)
(2)
式中J破壞——臨界水力比降;
[J]——允許水力比降;
KB——安全系數(shù),取為2.0;
rs——土顆粒的容重, N/m3;
rw——水的容重,N/m3;
n——土的孔隙率。
經(jīng)計算,校核洪水位情況下下游壩坡溢出面和壩址附近滲透坡降允許值均為0.5。
利用有限元方法對大壩建立模型進行分析,同時給出準流網(wǎng)圖。根據(jù)原設計和現(xiàn)場實測資料,選取圖1所示的計算斷面。壩體上下游坡腳均視為不透水邊界。上游水位取校核洪水位162.38m,水庫下游按無水考慮,取下游壩基高程145.73m。計算參數(shù)參考鄭州市水利建筑勘測設計院提供的工程地質(zhì)報告中的建議值,如右表所列。
應用“理正滲流分析軟件”[12]進行計算,滲流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方程為:
(3)
式中[K]——透水系數(shù)矩陣;
{H}——總水頭向量;
[M]——單元儲水量矩陣;
{Q}——流量向量;
t——時間。
各層土、巖體物理力學指標的建議值表
在校核洪水位條件下,分別對防滲加固前、后的大壩進行有限元滲流分析,穩(wěn)定滲流浸潤線及勢能分布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由圖可看出:?防滲加固前壩體浸潤線在整個壩體內(nèi)下降平緩,溢出點高程較高;?除險加固后壩體浸潤線在防滲墻處驟降,溢出點高程明顯降低,防滲墻內(nèi)等勢線密集,表明防滲墻承擔了絕大部分的水頭損失。
圖2 原大壩準流網(wǎng) (高程單位:m)
圖3 除險加固后的大壩準流網(wǎng) (高程單位:m)
此外,防滲加固前、后大壩滲流量分別為q=1.169m3/s和q=0.398m3/s,滲流量減少了約65%,說明防滲效果明顯;防滲加固后壩體下游逸出點滲透比降最大值為0.2,壩基滲透比降最大值為0.36,防滲墻的最大坡降為18.74,均小于各自的允許滲透坡降,滿足防滲要求。
綜上所述,槐樹咀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混凝土防滲墻措施經(jīng)濟可行、防滲效果顯著,能夠保證大壩的滲流穩(wěn)定,不發(fā)生滲漏破壞。
a.大壩經(jīng)過防滲加固處理后,水庫蓄水至正常蓄水位時,下游坡面與壩址附近的滲透坡降均在允許范圍之內(nèi),下游壩段沒有滲漏逸出點,坡腳處不再發(fā)生集中滲流,防滲墻也不會發(fā)生破壞。該工程的防滲墻設計能夠使大壩不發(fā)生滲流破壞,說明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處理方案合理有效。
b.小型水庫大壩壩高一般在20m左右,甚至更低,而混凝土防滲墻允許水力坡降一般能達到60以上,30~40cm墻厚即可滿足防滲要求,經(jīng)濟合理。同時,它的施工不影響水庫運行,速度快,可靠性高,耐久性好,與其他防滲措施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在中小型土石壩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中,混凝土防滲墻方案值得推廣使用。
[1]周紅.大型輸配水工程水源保護措施的研究與應用[J].水資源開發(fā)與管理,2015(2):38-40.
[2]韓文娟.庫水位降落時均質(zhì)土石壩非穩(wěn)定滲流分析[D].揚州:揚州大學,2006.
[3]曾繁運.淺談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在水庫除險加固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12(33):825-826.
[4]宋四海,汪凌,黃玉濤.自嵌加筋式擋墻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與實例[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4(1):1-4.
[5]劉少躍,莫志鋒,潘健,等.地下連續(xù)墻接頭管法施工技術[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9(4):29-31.
[6]姜婷.深層水泥攪拌樁防滲墻質(zhì)量檢測效果分析[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5(6):15-18.
[7]劉翀,王太友.薄壁抓斗法混凝土防滲墻技術在濱田水庫的應用[J].吉林水利,2005(6):31-33.
[8]董永立.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在大壩防滲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2.
[9]雷毅.阿爾夏提水庫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心墻施工技術與質(zhì)量控制[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3(12):33-36.
[10]田偉權.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J].西部探礦工程,2002(1):36-37.
[11]程從急,馬瑩.大板水庫大壩防滲加固措施及其效果評價[J].水電能源科學,2013,29(4):56-59.
[12]侯俊平,郭煒.有限元計算方法在大壩滲流分析中的應用[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5,38(5):63-66.
Analysis of anti-seepage measures and anti-seepage effect of Huaishuzui Reservoir Dam
CHEN Hongzhen1, LIU Changwu1, WANG Jianyou2
(1.SichuanUniversityCollegeof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Chengdu610065,China;2.ZhengzhouUniversitySchoolofWaterConservancyandEnvironment,Zhengzhou450001,China)
In the paper, seepage problems in Huaishuzui Reservoir are combined for proposing risk removal and reinforcement plan of concrete cut-off wall. Main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arameters, quality control, etc. are introduc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tilized for analyzing anti-seepage effect of risk removal and reinforcement measures. It is proved that the anti-seepage measur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operation condition of the reservoir. Concrete cut-off wall technology is reliable and practical in earthwork dam reinforcement.
concrete cut-off wall; risk removal and reinforcement; seepage; earth and rockfill dam
10.16616/j.cnki.11-4446/TV.2016.01.017
TV698.2+5
B
1005-4774(2016)01-00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