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綏福
(貴州水利實業(yè)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
水利水電工程砂石料加工及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設計及實施效果
童綏福
(貴州水利實業(yè)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大方縣岔河水庫灌溉工程所用砂石料加工及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具有生產級配支持隨意調節(jié)、設備技術與經濟性良好、結構合理、沖洗及含粉量調節(jié)方式簡便、電氣控制系統(tǒng)先進以及骨料堆存系統(tǒng)便于骨料保溫等特點。然而該系統(tǒng)也存在靈活度不高、車間運行不穩(wěn)定、構筑物結構設計落后以及上料工藝不合理等缺陷。為確保系統(tǒng)運行質量,現(xiàn)對這些缺陷進行有效改進,并對系統(tǒng)的實施效果進行對比與分析。通過對比可知,該系統(tǒng)借助PL制砂機生產方式的改進,僅需一臺設備即可滿足用料需求,生產能力提高到40 m3/h,增幅達到100%,并且極大地節(jié)省了施工成本,經濟效益突出。
水電站;砂石料加工系統(tǒng);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系統(tǒng)設計;實施效果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砂石料加工系統(tǒng)與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是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的“糧倉”,系統(tǒng)設計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工程能否有序開展。在系統(tǒng)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各項原料的特點、用量以及相互關系等進行充分的考慮和分析,據此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設計方案。此外,還須確保設備配置存在充足的裕度,但裕度也要進行嚴格的控制,不宜過大或過小。系統(tǒng)建成之后,其能否充分發(fā)揮實際效能,還依賴于管理能力,應切實加強調度及管理,實現(xiàn)均衡生產,進而達到有效減少因設計缺陷帶來問題的目的。
大方縣岔河水庫灌溉工程位于大方縣西南的高店鄉(xiāng)大山村境內,水庫樞紐位于烏江流域六沖河水系白甫河支流的一級支流岔河上,壩址距縣城24 km,距畢節(jié)市64 km,距貴陽市186 km,交通條件較好。大方縣岔河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積為45.3 km2,多年平均徑流量2168萬km3,水庫正常蓄水位高程1445.0 m,興利庫容715萬m3,校核洪水位高程1447.94 m(P=0.1%),總庫容1124萬m3,為中型水庫,工程規(guī)模屬中型,樞紐永久性主要建筑物有: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溢洪道、導流兼放空隧洞、 取水口、引水隧洞等建筑物。
2.1砂石料加工工藝
本工程砂石料加工選取“粗碎、中碎與細碎”工藝。其中,在細碎工序中,采用破碎的方式取代打磨,并兼顧制砂工序。砂石料篩分主要分成兩個等級,為有效降低車間的負荷,在粗碎車間中須要加設預篩分工序。為方便對成品砂石料級配的調整,中碎車間須要和一級篩分車間構成一個閉路循環(huán),細碎車間和二級篩分亦是如此。
砂石料加工原材料由大型自卸車輛運輸,粒徑超過750 mm的石料需先在采石場實施解小,粒徑在120~750 mm范圍內的石料須要使用振動給料篩實施集中破碎,破碎工序完成后粒徑低于250 mm的石料,以及一、二級篩分車間中粒徑超過40 mm的物料一同送至料場的調節(jié)料堆中。
半成品加工原料經給料機與皮帶機送至石料篩分車間,篩分出粒徑在40~80 mm范圍內的成品石料,然后根據工程的實際需求,將剩余石料中的大塊石送至中碎車間進行再次破碎。粒徑在40 mm以下的石料送至二級篩分車間,分三個等級篩分成品料,即為0~5 mm粒徑、5~20 mm粒徑與20~40 mm粒徑,粗骨料當中剩余的石料送至細砂車間進行后續(xù)制砂。
實踐表明,PL制砂機實際產率和進料含水率存在直接的聯(lián)系,隨含水率的不斷增大,產率明顯減低?;谶@種特性,系統(tǒng)的篩分環(huán)節(jié)必須選用干法,PL制砂機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為清除骨料上附著的石粉,需要對給料機實施相應的改制,比如將其底面改變?yōu)楹Y面的型式,從而為骨料沖洗脫水提供方便。對于細骨料而言,可根據實際情況妥善選取干法或者是濕法,在特殊情況下也可將兩種生產方法結合使用,以此達到有效控制石粉量的目的[1]。
圖1 PL制砂機工作原理
2.2混凝土拌和工藝
根據本工程混凝土強度需求,選取雙階拌和站,其主機采用臥軸強拌式,出料最大容量為2.0 m3,標定生產能力為120 m3/h。拌和站控制由工控機完成。
成品骨料由大型自卸車輛運輸,卸車后使用皮帶機運輸存儲場地,場地容量須滿足工程未來5 d左右的用量需求。在堆存系統(tǒng)上,加設兩臺上料機,分別由皮帶機運輸堆存。料場的底端須要設置一個廊道,內部加設給料機與傳輸系統(tǒng),以滿足拌和給料需求。水泥、粉煤灰等原料須使用氣力輸送法直接入罐存儲[2]。
系統(tǒng)中鋼料斗的下方裝有計量設備,完成計量的各粒徑骨料通過傳送帶運輸至拌和站當中,此時應注意,膠凝材料不能使用皮帶傳送機,應另外加設并使用螺旋輸送機。對于水和外加劑等液體原料的輸送,可使用水泵等裝置。卸料過程統(tǒng)一使用傳感器進行控制。
3.1砂石料加工系統(tǒng)布局
本工程選取的砂石加工場地位于一處斜坡地帶,地形接近于矩形。加工系統(tǒng)的主要設施有:石料粗碎(包括預篩分)、中碎、細碎(兼顧制砂)、兩級篩分車間;成品、半成品石料料堆。另外,本工程大壩為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除混凝土骨料外,還有3萬多方的墊層料(粒徑5~80 mm)須要加工,設粗細一體顎破一臺;機電氣控制裝置;供排水系統(tǒng)等,總占地面積約為1.8萬m2。
各主要設施的布置須充分考慮地形,石料粗碎車間布置存在高差要求,應盡量布置于主干道的兩側,這樣也便于石料運送;料堆需將篩分車間作為原點進行輻射布置,這樣可以大幅縮短運送距離;中碎與細碎車間布置必須充分考慮循環(huán)加工的便利性;墊層料加工后不需篩分,直接用皮帶機輸送至堆料場;供排水系統(tǒng),在山上設200 m3高位水池,管道供水,與混凝土拌和站共用,排水設沉渣池,污水經沉淀過濾后通過溝渠排往下游河道。
3.2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布局
由于現(xiàn)場地形帶來的限制和影響,本工程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須采取分階布置方法,即為通過開挖形成兩個臺階,進行分別布置。成品骨料堆積場地須要布置在主干道的兩側,場地必須平整、穩(wěn)定,堆料前需對場地進行處理和檢測,不同骨料之間應使用擋墻進行有效分隔,防止混合產生反應影響拌和及使用,擋墻主要由漿砌石構成,由皮帶機負責運送;拌和裝置與附屬設施、實驗辦公用房等須布置在高程略高于堆料場的平臺上,平臺之間使用皮帶機連接,以便于骨料運輸[3]。
4.1系統(tǒng)設計特點
砂石料與墊層料生產級配可隨意進行調節(jié);設備選型實現(xiàn)了技術和經濟的有效統(tǒng)一;結構設計合理、可行;粗骨料沖洗與砂子含粉量調節(jié)措施簡單可行;內設新型電氣控制系統(tǒng);混凝土拌和站的骨料堆存系統(tǒng)有利于骨料的長時間保溫。
4.2系統(tǒng)缺陷
砂石料與墊層料生產工藝設計靈活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制砂車間運行不夠穩(wěn)定;構筑物結構設計還需進行優(yōu)化升級;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的骨料堆存與拌和上料工藝不夠合理。
通過對上述系統(tǒng)缺陷的分析,對系統(tǒng)做出了相應的改進:首先,對砂石料與墊層料生產工藝設計的靈活度進行了有效的提升;其次,加強了制砂車間運行穩(wěn)定性;再次,進一步升級改造了構筑物結構;最后,對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的骨料堆存與拌和上料工藝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更加合理、有效。
5.1實施狀況
(1)砂石料加工系統(tǒng)
系統(tǒng)建設初期,根據工程現(xiàn)有能力和工期要求,決定采取分期法進行破碎設備安裝,以此在最短的時間內促成生產能力。建設初期,在砂石料加工系統(tǒng)的中碎車間中設置一臺反擊破碎機,細砂車間中設置一臺PL破碎機。根據系統(tǒng)試運行與工程進展現(xiàn)狀,設計方案中配置的另外一臺PL破碎機無需再次安裝,已有生產能力足夠。
(2)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
在系統(tǒng)建設的初級階段,為滿足大壩趾板等施工需求,擬建一座臨時性生產拌和站,其生產能力較低,僅有20 m3/h。與此同時,主站建設按照計劃執(zhí)行,狀況良好,已經在高峰期以前完成建設,且質量達標,可滿足繁重的生產需求。
5.2實施效果
(1)砂石料加工系統(tǒng)
系統(tǒng)自正式運行以來,通過多次改造和調整,現(xiàn)已完全達到預期能力,產品質量優(yōu)異,很好地滿足了工程所需。另外,通過對PL制砂機生產方式的改進,實際情況中僅需一臺設備即可滿足用料需求,生產能力提高到40 m3/h,極大地節(jié)省了施工成本,經濟效益突出。
(2) 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
系統(tǒng)規(guī)范建成后,其實際的生產能力可以達到標準限度,拌和裝置及附屬設施性能良好,運行效果優(yōu)異。此外,通過對微機控制措施的合理運用,使得原本復雜的運行管理變得十分便利和穩(wěn)定,從本質上保證了混凝土生產的質量和效率。
實踐表明,大方縣岔河水庫灌溉工程的砂石料加工系統(tǒng)與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設計取得了成功,不僅很好地滿足了工程建設基本需求,還極大地降低了成本和能耗,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然而,系統(tǒng)設計中并未對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內容進行考慮和分析,系統(tǒng)在環(huán)保方面還存在一定改進的空間,今后需對此方面更加重視。
[1]路文典. 那蘭水電站砂石料加工及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設計及實施效果[J]. 施工組織設計,2005(1):212-217.
[2]陳雁高,鄭崇飛,伊曉明. 天然砂石料加工系統(tǒng)工藝設計中的幾個問題[J]. 四川水力發(fā)電,2013(4):97-104.
[3]王文廣,張學孝. 蓮花水電站工程混凝土骨料加工及混凝土拌和系統(tǒng)[J]. 水力發(fā)電,1995(6):21-23.
童綏福(1956-) ,男,高級工程師,主要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TV544
B
2096-0506(2016)08-0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