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華(大慶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黑龍江 大慶 163515)
小兒心律失常30例的護理及臨床價值體會
于春華
(大慶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黑龍江 大慶 163515)
目的 分析小兒心律失常的護理措施及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心律失?;純?0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案,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方案,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后的心率、收縮壓以及舒張壓的變化。 結(jié)果 研究組患兒的心率(79.55±13.42)次/min、收縮壓(122.36±15.87)mmHg以及舒張壓(75.25±12.46)mmHg均明顯比對照組佳(P<0.05)。結(jié)論 綜合護理方案用于心律失常患兒的護理中,具有優(yōu)良的護理效果,不僅能降低患兒的心率,還能改善患兒的收縮壓與舒張壓。
心律失常;收縮壓;舒張壓;心率
小兒心律失常是由于小兒的心臟激動次序、起源部位、節(jié)律、傳導速度以及沖動得分頻率發(fā)生不良反應(yīng),使患兒產(chǎn)生心律失常、心率過快或過慢的兒科疾病[1]。心律失常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安全,若不及時早期治療和護理,很可能會導致死亡。為了提高療效,本文對心律失常的患兒實施綜合護理方案的臨床價值進行探討和分析,過程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純?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各為17:13,年齡0.4~10歲,平均年齡(5.42±0.36)歲。研究組,男女比例各為18:12,年齡0.5~9歲,平均年齡(5.28±0.53)歲。兩組患兒的各項基線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護理,指導患兒選取舒適的臥姿,并隨時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實施綜合護理方案,綜合護理方案包括:心理支持護理、體位護理、病情監(jiān)測、飲食護理以及預后護理等。綜合護理的具體內(nèi)容如下。
1.2.1心理支持護理
在新的環(huán)境下,心律失常會使患兒不定時地產(chǎn)生焦躁不安的情緒,護理人員要以和藹、親切的語氣安撫患兒,給予患兒心理上的支持[3]。護理人員還要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為患兒家屬講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療過程,減輕患兒家屬的心理壓力,同時需要引導患兒家屬多給予患兒支持和鼓勵,消除患兒的負面情緒,以便患兒更好地配合治療,早日實現(xiàn)預期的康復效果。
1.2.2體位護理
為了緩解心律失常帶給患兒的不適感,對于癥狀不明顯的患兒,可以鼓勵患兒正常生活,但要多休息;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兒,護理人員要指導患兒取半臥位、高枕臥位或其它舒適的體位,盡量防止左側(cè)臥位,避免壓迫心臟[4]。若患兒出現(xiàn)陣發(fā)性心動過速、頻發(fā)性期前收縮、二度型以及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時,要讓患兒臥床休息。
1.2.3病情監(jiān)測
護理人員要時常觀察患兒的癥狀及體征變化,查看患兒是否出現(xiàn)頭暈、胸悶、乏力以及心悸等臨床癥狀,若有異常情況應(yīng)該及時通知患兒的主治醫(yī)生進行處理。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兒的心率、心律以及脈搏進行定時監(jiān)測,并將所有監(jiān)測結(jié)果記錄歸檔,以便醫(yī)生作為依據(jù)來診斷患兒的病情。
1.2.4飲食護理
由于飲食過飽不利于患兒的身體康復,所以,患兒的飲食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在飲食比例上,護理人員要為患兒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保證每日的飲食成分要滿足患兒的身體需求,多給患兒食用清淡、低脂、含有充足維生素的飲食,鼓勵患兒多吃瓜果蔬菜及豆類食品,有利于防止便秘,減輕心臟的負擔[5]。
1.2.5預后護理
護理人員要將患兒的預后康復期注意事項告知家屬,并囑咐家屬要監(jiān)督患兒每日按時服藥,每天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同時,護理人員鼓勵家屬與患兒多交流,讓家屬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方式來使患兒放松心情,有利于加速患兒的康復進程。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護理后的心率、收縮壓以及舒張壓的變化情況。
1.4統(tǒng)計學處理
護理后,研究組患兒的心率(7 9.5 5±1 3.4 2)次/m i n、收縮壓(1 2 2.3 6±1 5.8 7)m m H g以及舒張壓(75.25±12.46)mmHg均比對照組佳(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兒的各項觀察指標(n,±s)
表1 對比兩組患兒的各項觀察指標(n,±s)
組別 n 心率(次/min) 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研究組 30 79.55±13.42 122.36±15.87 75.25±12.46對照組 30 158.84±18.90 117.58±13.29 68.41±10.32
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的兒科疾病,該病主要是由患兒的心搏頻率、沖動傳導、節(jié)律以及心律起源部位等任何一項出現(xiàn)異常而引起的疾病,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胸悶、心悸、頭暈等方面[2]。其中,折返機制是導致小兒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由于小兒的身體機制尚未發(fā)育成熟,抵抗外界病菌的能力還比較弱,因此,容易受外界的感染性病菌入侵,誘發(fā)心律失常。本文針對患兒在治療心律失常的過程中,對患兒進行綜合護理,其護理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
研究表明,采用綜合護理方案的研究組患兒的心率(7 9.5 5±1 3.4 2)次/m i n、收縮壓(1 2 2.3 6±1 5.8 7)m m H g以及舒張壓(75.25±12.46)mmHg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總而言之,綜合護理方案用于小兒心律失常的護理中,其護理效果優(yōu)異,適宜在臨床推廣。
[1]羅曉梅,楊美玉,熊 華.綜合護理干預對小兒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5,22(9):1219-1220.
[2]劉 勤.小兒心律失常疾病的臨床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5,36(13):2858-2859.
[3]李雪梅.25例小兒心律失常的護理及臨床分析[J].全科護理,2012,10(32):2999-3000.
[4]程清禮.小兒重癥肺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相關(guān)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5,18(7):1230-1233.
[5]張麗平.射頻消融治療小兒快速心律失常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5):635-636.
本文編輯:徐 陌
R473.72
B
ISSN.2095-6681.2016.09.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