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巖
最近,一位著名演員因在其導演的一部電影新作《沒有別的愛》中啟用一位參與臺獨相關活動的演員擔任主演而引起軒然大波,受到廣大愛國網民的抵制和批評。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諄諄告誡,“文藝界知名人士很多,社會影響力不小,大家不僅要在文藝創(chuàng)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上追求卓越,更應身體力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到言為士則、行為世范?!币簿褪钦f,文藝工作者不僅要以其精益求精的優(yōu)秀作品或舞臺藝術形象引領社會風尚,更要在社會生活中以其高尚人格和良好道德修養(yǎng)展現(xiàn)其真實的生活形象,否則其塑造的角色再高尚、再感人也不會為觀眾所接受。
當前,總體來看,文藝界多數(shù)知名人士是好的,以其創(chuàng)作、表演和生活形象在引領社會風尚、形成良好風俗、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也有少數(shù)影視界名人,不辨是非黑白,為了出名、掙錢,逾越思想道德底線,甚至掙著中國觀眾的錢,還要砸中國文明的鍋,盡其所能抹黑中國的歷史、英雄、領袖,這是中國人民決不能容許的!
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藝家?guī)缀醵加兄鴱娏业膼蹏髁x精神。愛國,從古及今,都是個崇高而莊嚴的字眼,它是每一個國家的光榮傳統(tǒng)和精神血脈。
愛國者是一個民族的脊梁,沒有愛國者的民族不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愛國者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愛國者的民族在精神上會矮小而貧乏。我國有去國而“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的屈原,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曹植,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有“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有蓄須明志、“絕不為日本人唱戲”的梅蘭芳,有畫出《負傷之獅》、高呼“我代表我的祖國”的徐悲鴻,有義演百場、為抗美援朝志愿軍捐獻戰(zhàn)斗機的常香玉……西方也有“懷著比對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嚴肅,去愛國家的利益”的莎士比亞,有“愛祖國高于一切”的肖邦,有把“為祖國而死”當作自己“最美的命運”的大仲馬……正是這些愛國者和他們的愛國思想使愛國成為杰出文藝家的一個價值尺度,一種理想信念。
文藝生產的經濟效益不能以弱化社會效益為代價,愛國主義不能成為經濟效益的犧牲品。雖然利潤最大化是資本的最高追求,但是在社會主義中國經營文化產業(yè)的個人或企業(yè),卻不能掉進錢眼里、做金錢的奴隸,更不能只要經濟效益、不要社會效益,甚至危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根本利益,愛國主義更是這個根本利益的基石與內核,是中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不容褻瀆和破壞。資本可以無國界,但文藝工作者和文化商人有祖國。那種為追求商業(yè)利益而背離自己祖國的人和企業(yè),必將為中國觀眾所唾棄。國家從來就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國家和這個國家的人民、歷史、文化、核心價值觀是統(tǒng)一的。愛國不能背離或背叛國家的人民、歷史、文化和核心價值觀,如果背叛這些,所謂的愛國就成了一個空殼,就是虛偽的。一切背離人民根本利益,虛無國家歷史和文化,拆解國家核心價值觀的人和企業(yè),最終損傷的都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
文藝的娛樂價值不能以矮化精神價值為代價,愛國主義不能成為娛樂價值的犧牲品。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曾明確反對導演用那個時代的娛樂化方式改編《阿Q正傳》。他認為,《阿Q正傳》“一上演臺,將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實不以滑稽或哀憐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國此刻的‘明星是無法表現(xiàn)的”;“此時編制劇本,須偏重女腳,我的作品,也不足以值這些觀眾之一顧”。這表明魯迅對當時舞臺表演娛樂化的警惕和清醒。娛樂是文藝的功能之一,但并非其功能的全部和根本。如果把文藝當成為娛樂而娛樂的載體,認為娛樂是文藝的根本屬性,甚至以純粹娛樂化方式表現(xiàn)如愛國主義這樣嚴肅的主題,就會使其本應負載的精神價值被矮化、被消耗掉。娛樂化傾向是影視文藝作品獲取高額利潤的利器,但也是矮化、消耗或虛無精神價值的主要危險。
文藝的負能量元素不能吞噬或遮蔽正能量元素,愛國主義不能成為負能量元素的犧牲品。以負面新聞或負面評價纏身的演員來扮演反映社會主義實際生活的影視劇主角,就是給作品增加了負能量元素,負能量元素的增加勢必會遮蔽正能量元素,最終會誤導觀眾的價值判斷。比如,有的電影作品用有辱華行為的外國演員來扮演角色,表面上是為了擴大電影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看似為作品增加了國際元素,實際上是以負能量抑制正能量,傷害了本國觀眾的愛國情感。還有些文藝生產者,習慣于選擇性感受黑暗,單向度捕捉丑陋,熱衷于渲染負能量形象;而不愿、不屑或不能表現(xiàn)光明面、表現(xiàn)總體性社會發(fā)展趨勢、表現(xiàn)正能量題材,更有甚者以娛樂手法歪曲歷史、丑化群眾、調侃榜樣、抹黑英雄、褻瀆烈士。這往往會使觀眾陷入價值觀迷惘,從文藝作品中看不到國家發(fā)展所指向的希望和光明前景。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要求,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用善來激發(fā)善念,以美來培育美感,是文藝活動的重要旨歸。如果我們影視劇中的演員是參與臺獨活動的人,是有辱華言行劣跡的人,那么,即便他們在劇中表現(xiàn)了愛國的情節(jié),又如何能讓觀眾心悅誠服,相信他們在劇中表演的真誠性?這樣的影視作品又如何能夠發(fā)揮好引領社會風尚的作用?這樣的演員越有名,其影響也就越壞。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良好的文藝風尚是衡量社會風氣的重要精神標尺。廣大文藝工作者,特別是文藝界知名人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社會大眾產生巨大影響。一些失去道德底線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在少數(shù)文藝界知名人士身上,但往往會吸引全社會的目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進而影響整個社會風氣的走向。因此,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心中有民、心中有國,一定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充分認識肩上的社會責任,以自己的優(yōu)秀作品和道德人格踐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從而引導廣大觀眾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
責任編輯:李艷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