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源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思維似乎被禁錮在了這樣一個圓中——乏味淡然,四平八穩(wěn)。
我們習慣了按照父母、老師的要求生活。他們教我們?nèi)绾巫鋈?,如何處世,如何避免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我們不敢去做一些所謂“逾規(guī)”的事,因為怕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和非議,然后弄得自己不知所措。我們沒有勇氣跳出禁錮我們的圓,我們就這樣在各自的圓里“快樂”著,循規(guī)蹈矩地生活著。
也正因為這個圓的存在,我們像極了一直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雛鳥,找不到方向,找不到目標,并且意識不到自己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這雖然看起來很是荒謬,有著智慧的高級動物怎能被喻為區(qū)區(qū)雛鳥,但事實上確實如此。
要想跨出這個圓實屬不易。然而,這個世上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敢于嘗試,試著跳出這個圓,去追求圓外的生活——不同于圓內(nèi)生活的枯燥與乏味,圓外生活充滿了樂趣與色彩。他們懷揣著夢想與激情,去尋找與圓內(nèi)不同的東西。他們的成功受到圓內(nèi)人的崇拜、敬仰,可又念及自己遠沒有圓外人那樣卓越的見識和能力,便又心灰意冷,然后安安穩(wěn)穩(wěn)地在圓中過完余生。于是,當白發(fā)蒼蒼時,當兒孫滿堂時,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倒也覺得清閑與安逸。這是圓內(nèi)人的一生。
而那些圓外人呢?他們跳出圓后,仍舊有信仰并為之不懈努力。他們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來認知這個世界。他們竭盡全力想在這個比圓內(nèi)廣闊的、看不到盡頭的圓外留下一些他們來過的印跡。你看商鞅,大膽提出變法改革社會;你看屠呦呦,致力于青蒿素的研究造福世人;你看比爾.蓋茨,憑借大膽的創(chuàng)新精神成為世界首富……他們這一生,雖有些許艱辛,但更多的還是揮灑汗水之后的暢快。也許他們老了以后,會對著孫子曾孫講起自己的故事,講的時候也許平淡,也許充滿激情,但一定是無悔的。他們沒有白白浪費自己的生命,在天空留下了他們飛過的痕跡。
細數(shù)起來,跳出圓外的人不算少數(shù),然而不是每一個想要跳到圓外的人都能出去,也不是每一個圓外人都能成功。這需要自信、勇氣、智慧、機遇等。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既然總有人能跳出這個圓,那個人為什么不能是自己?既然總有人憑借創(chuàng)新精神成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那個人為什么不能是自己?既然總有人會贏,那個人又為什么不能是自己?
請好好反思吧,然后盡早跳出這個圓,成為成功的圓外人。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看著圓內(nèi)的人,你會拍著胸脯驕傲地說:“我跳出了這個圓!我成功了!”
當然了,我也會。
考場點評
這是一篇構(gòu)思較為新穎的議論文。文章緊扣作文材料,以“圓內(nèi)圓外”為題,形象地揭示出現(xiàn)實生活中兩類不同的人。文章一開始,作者就照應題目中的“圓內(nèi)”,分析了處在圓內(nèi)中的人的狀況——乏味淡然,四平八穩(wěn);接著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到“那些圓外人”,分析了他們的不懈努力、敢于創(chuàng)新,并與“圓內(nèi)”生活形成鮮明的對照。之后用問句的方式提出從圓內(nèi)跳到圓外的人生反思,并強化文章的論點“請好好反思吧,然后盡早跳出這個圓”。全文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曹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