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達
美國教育家歐文斯在他的《教育組織行為學》中曾寫道:“改變組織表現(xiàn)的唯一關鍵因素就是改變其文化?!睂W校文化關乎著學校組織的前途和命運,也是決定組織內部活力和煥發(fā)成員生命活力的關鍵因素。管理必須靠文化引領,文化總能在制度管不到的地方起作用。那么,如何用“文化立校,文化理校,文化滲?!眮硖嵘龑W校的組織文化品質,構建富有時代精神感召力的教育樂園?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理念創(chuàng)新一引領學校內涵發(fā)展
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學校的教育理念、辦學思想、價值觀念。教育理念首先表現(xiàn)在人才觀上,它是學校文化的靈魂,是學校辦學的行動指南,辦學水平的高低首先體現(xiàn)在學校有無先進的教育理念上。
福州第十九中學扎根傳統(tǒng)、立足現(xiàn)實、放眼未來,確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學校確立了“讓每位學生成人,讓更多的學生成才”的辦學目標,即不但要讓學生長大成人,更要讓學生成為“負責任、會感恩、會學習、知禮儀、知進退”的心智健全之人;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學校的教育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為其成才奠定基礎,進而成為社會的有用之人。為實現(xiàn)學校的辦學目標,學校專門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認真調研,充分醞釀,集思廣益,討論確定了學校的“一訓三風”(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具體如下。
首先是確立了“正德尚學,至善唯真”的校訓,即端正品德,崇尚學習,以追求真理作為治學的至高境界;其次是確立了“文明知禮,和諧合作”的校風,即有文化、有涵養(yǎng)、舉止優(yōu)雅、謙和有禮,人人友愛和諧,快樂相處,大家志同道合,團結協(xié)作;再次是確立了“博以啟智,愛以導行”的教風,即用淵博的學識啟迪智慧,讓學生成為有識之士,用無私的愛心導人向善,讓學生成為真誠之人;最后是確立了“勤奮樂學,深思篤行”的學風,即刻苦勤奮,以學為樂,學而深思,努力踐行。
學校還專門邀請福建師大文學院的潘新和教授譜寫了校歌《古榕樹下青蔥歲月》。旋律優(yōu)美、歌詞清新的校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十九中學子為振興中華而發(fā)奮讀書,為放飛夢想而努力拼搏。此外,各個班級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班規(guī)班訓,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全新的教育理念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師生工作學習的積極性,為促進學校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環(huán)境美化——營造和諧育人氛圍
校園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載體。校園的物質文化是指校園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校園規(guī)劃格局以及校園建筑、綠化情況、文化傳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環(huán)境。校園物質文化雖系外在形態(tài),但卻昭示出一種文化品位。它給人以美的享受,可以喚起師生對美的追求,陶冶師生的情操,激發(fā)其上進心和求知欲。
近年來,十九中學在非常有限的條件下,不斷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竭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改善學校面貌,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生活環(huán)境。如在校園西面與閩王祠相鄰的墻邊種了一排翠竹。竹以它挺拔清秀、青蔥翠綠、剛勁而富有韌性的形象,給人以藝術享受,也讓師生從竹的優(yōu)雅、正直、堅韌、無私奉獻、勇于進取等品質中汲取營養(yǎng),達到由內而外的品格升華。
學校一號樓環(huán)繞的中心地帶,承擔著彰顯校同文化、調節(jié)校園氛圍、放松師生身心的功能。為此,我們以大榕樹為中心,建造了一個美麗、溫馨的小花同?;ㄆ岳锏摹叭巳藧刍ú?,學校更美好”,“花草叢中笑,園外賞其貌”等溫馨提示與旁邊的綠樹紅花相依相伴,相映成趣。書香氣是校園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因子,即使在對口生源日益爆滿、校同空間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學校對圖書館的投入也是有增無減,使這座藏書十萬多冊的省級中學示范圖書館發(fā)揮了它最大的功能,讓悠悠書香浸潤著師生的心靈。
墻壁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校園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學校在墻壁上設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一訓三風”“中小學生守則”等版塊,并充分利用墻壁空間,懸掛、書寫各類宣傳語和溫馨提示語,加大對學生的教育力度,力爭做到“讓每一面墻壁都能說話,都能育人”。
學校教學樓走廊的墻壁上懸掛著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書畫作品,每間教室門口懸掛著各班的“全家?!闭掌?,照片上摘錄著“教師寄語”“學生寄語”。一幅幅書畫作品展示了學生獨特的藝術魅力,一面面無聲的墻壁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彰顯了學生獨特的時代個性和青春氣息?!皦Ρ谖幕背浞职l(fā)揮了校園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成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傳播的重要陣地。它不僅為學校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啟迪了學生的心智。
此外,學校不斷強化校園網站建設,充分發(fā)揮微信、微博、手機短信等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使新媒體成為引導和影響校園輿論的重要力量,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校園和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
三、活動豐富——突出實踐特色
師生行為習慣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突出表現(xiàn)形式。我們希望通過創(chuàng)設條件和環(huán)境來培養(yǎng)師生的道德意識、道德習慣和對生命的尊重意識。除了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外,學校全方位開展科技、文化、藝術等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大力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并積極參加全國、省、市各類發(fā)明展覽會和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累計獲得市級以上一等獎40多項,二、三等獎60多項。
每年年底,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都會如期舉行,學科活動、愛心義賣會、文藝匯演、十佳歌手大賽輪番上演。學生在享受快樂的同時,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青春,演繹著夢想,傳遞了敢于拼搏、勇于追夢的正能量。
與此同時,學校學生社團蓬勃發(fā)展,成績喜人。愛心社、“沐風”廣播站、“太陽雨”文學社、科技社等眾多社團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活動。其中,“愛心社”和“書畫社”先后獲得福州市“最受歡迎學生社團”和“優(yōu)秀學生社團”兩項大獎。
學校圍繞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素質拓展、傳統(tǒng)文化、文明修身、明禮誠信等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比如,開展以“誠信”“節(jié)糧、節(jié)水、節(jié)電”等為主題的班會教育活動;利用升國旗、入團入隊等儀式開展愛國主題教育活動,傳播主流價值觀;以重大節(jié)日、重大事件和歷史紀念日為契機,以道德講堂為載體,開展“九九重陽節(jié)·濃濃感恩情”“閩都文化”等傳統(tǒng)文化教育活動;開展“手拉手,文明路上一起走”“鄰里守望·情暖榕城”等主題志愿服務活動;開設“心語軒”心理咨詢室,由專職教師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學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建立起來的,是靠幾代人共同努力積淀起來的。它需要全體師生的積極參與、共同策劃、細心培育。只有讓學校文化引領學校管理,讓管理從“心”開始,由“管”致“理”,才能讓學校充滿活力,常新常青。
(責任編輯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