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在各地和眾多父母交流時,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不愛看書,不愛學習,除了玩游戲,做什么都沒有興趣。他們都非常著急將來孩子考學可怎么辦!在訪問哈佛大學后,我找到了答案,那里的哈佛書店讓我看到了通往哈佛大學的路。
我看到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在書店里隨意地翻看著各種書。但是父母的作用只是將位于高處由孩子選中的書籍拿下,或者將孩子讀完或不喜歡的書放回去,甚至叼著奶嘴的孩子也是獨自選書。并且孩子讀書時,父母也拿本書在邊上自己閱讀。我碰到了一位美國父親,他正好在哈佛大學做學者。通過交談,我感受到他們對于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理念。
我選我想要的
美國父親很重視孩子對于閱讀的選擇權力。I pick what I want(我選我想要的),這是美國家長普遍的方法。恰恰是這種尊重,讓孩子在閱讀中獲得了主動權。而我們家長經常是迷信所謂“名家書單”,忽略了孩子的意愿,給孩子抱來一摞摞他完全陌生的“好書”。孩子不能做主選擇讀什么,就主動選擇了不讀,于是“好書”中很多就“好睡”了。孩子失去選擇的主動權,就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因為只有孩子自己選擇的書,才能帶給孩子樂趣和讀下去的堅持。
不選網上書店,要去實體書店
亞馬遜網上書店在美國發(fā)展起來,是全世界最豐富、最棒的超級大書店,但是這位美國父親卻更愿意帶著孩子在哈佛書店里淘書。“如果孩子不能在一個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圖書,那么閱讀樂趣就會大打折扣.......”。他認為只有書店里的真實而切身的感受才是打開閱讀大門的鑰匙。書店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環(huán)境,讓孩子可以主動地選書、讀書、品書、玩書。
我在書店坐了整整一個下午,看到孩子們自由地在書的海洋里探秘。孩子們沒有疲倦,沒有吵鬧;有的是時常拿起書和父母分享有趣的情節(jié),有的是席地而坐獨自陶醉,不時慧心地樂和驚訝地吐舌頭。家長們也沒有催促,沒有打擾,只是自己閱讀著,不時回應一下孩子的分享,偶爾也與孩子分享一下自己讀到的好書。我離開時,孩子們和家長們仍然在那里讀著,享受著。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常帶孩子去書店,讓孩子浸泡在書的海洋里,書讀飽了學習還難嗎?即使讓優(yōu)秀的書籍成為孩子一生的良師益友,這個愿望要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并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但是讓孩子從小就愛上書,是多么值得父母重視并身體力行的一件事!那就常帶孩子們去書店看書,讓他們主動讀書,愛上讀書吧。而且這樣一來,孩子們變得主動地學習,他們的哈佛之路也就更加堅實和漸行漸近。
(陳光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宣傳委員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