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濤
編者按:信息通信技術(ICT)不僅使人們有機會獲得信息和服務,而且為人們參與知識經濟并為其做出貢獻創(chuàng)造了機會。然而,技術的發(fā)展也引發(fā)了一系列社會和倫理問題,規(guī)避或降低ICT使用過程中所帶來的風險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zhàn)性。同時,數(shù)字公民和網絡健康概念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曼谷辦事處已啟動了“安全、負責任地使用ICT,培育數(shù)字公民”項目,旨在促進ICT使用過程中的倫理、安全、責任相關問題方面的政策對話,以及教育部門在培養(yǎng)兒童數(shù)字公民方面的能力建設,并于2015年出版了報告——《安全負責任地使用信息通信技術 培養(yǎng)數(shù)字公民——亞太地區(qū)現(xiàn)狀回顧》(Fostering Digital Citizenship through Safe and Responsible Use of ICT——A Review of Current Statu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as of December 2014)。為了解亞太地區(qū)在數(shù)字公民培養(yǎng)方面的情況,本刊組織翻譯了該報告,本期刊登“數(shù)字公民:國家的回應”部分,其中參考文獻、圖表有所刪減。
四、數(shù)字公民:國家的回應
正如前面章節(jié)所討論的,各國關注的焦點越來越集中在網絡安全、權利、健康等方面。對此,通過將ICT使用相關的嚴格規(guī)定[1](如審查、過濾等訪問限制)和促進自律相關的更加積極的方式(如宣傳活動和教育項目)進行結合,各國提出了政府倡議,以解決這些問題。
亞太地區(qū)值得注意的培養(yǎng)數(shù)字公民的國民計劃包括澳大利亞的網絡智能計劃(Cybersmart Program)、新加坡的網絡健康計劃(Cyberwellness Programme)、馬來西亞的網絡安全計劃(CyberSafe Programme)和明智點擊運動(Click Wisely Campaign),以及韓國涉及各種內容的監(jiān)管規(guī)劃和教育方案。通過各種資源、活動、學校課程和支持機制,這些計劃采取綜合方式向兒童、父母、教師,以及普通公眾提供有關數(shù)字公民的信息和教育。
本文選取亞太地區(qū)12個國家作為案例,分析ICT相關應對政策。這12個國家應對政策中所提到的數(shù)字公民的關鍵要素見表1。附錄A提供了相關國家采取方案的摘要信息,列明他們關注的區(qū)域、目標受眾以及介入的類型(如監(jiān)管、調查、教育、倡議)。
各國的模式不同。首先,國家層面的應對政策目前主要集中在安全和預防可能的風險。這是大多數(shù)國家關注的焦點,而且必須得到解決。其次,也應呼吁用戶提高自我約束和靈活操作的能力,以最大化地獲取ICT所帶來的好處。各國應采取積極的措施和先進的方式確定數(shù)字公民關鍵要素,并超越在線安全的基本概念,這包括政府如何培養(yǎng)年輕人,使他們能夠在高科技社會生活和工作。每個國家應對政策的詳細描述如下。
(一)澳大利亞
考慮到當今社會廣泛的技術滲透,以及其給青少年的生活所帶來的影響,澳大利亞政府為其公民制定了多項計劃,尤其是針對青少年和兒童群體,以營造相應環(huán)境、提升在線安全。以上承諾得到了澳大利亞聯(lián)邦警署(AFP)、信息部、在線安全咨詢工作組、青少年顧問協(xié)會(YAG),以及教師和父母協(xié)會(TAP)、研究人員、企業(yè)、社區(qū)團體的認同。此外,澳大利亞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改善在線安全環(huán)境,提高公民的在線安全和詐騙防范意識。[2]
澳大利亞政府倡導的一項主要計劃是網絡智能計劃(http://www.cybersmart.gov.au),由澳大利亞通訊及媒體管理局(ACMA)負責。該計劃旨在支持和鼓勵兒童和青少年積極參與數(shù)字經濟,同時在“積極參與、了解你的在線世界、謹慎選擇”格言的引導下通過展示積極的、符合道德的、平衡的在線行為承擔保護自己和他人的責任。以兒童、年輕一代、父母、教師和圖書館工作人員為主要目標受眾,該計劃重點關注隱私、安全、數(shù)字聲譽(digital reputation)、平衡、責任、媒體素養(yǎng)和法律,包括4個關鍵概念:數(shù)字足跡(digital footprint)、數(shù)字聲譽、數(shù)字公民(digital citizenship)、數(shù)字媒體素養(yǎng)(digital media literacy)。為了向其目標受眾提供相關信息和支持,該計劃同步配套了一系列活動和資源,包括:
為父母、學校和兒童準備的交互式游戲、活動、資源;
教學計劃和倡議、教育視頻,以及聯(lián)合開發(fā)的開放教育資源(OERs);
職前和在職教師培訓計劃;
拓展計劃(如學校觀摩、訪談、教育者的職業(yè)發(fā)展講習班);
家長參與的主題論壇(如“話匣子”);
與澳大利亞同行支持組織(Peer Support Australia)合作,強調同行在提供支持和適當干預中的作用。
計劃主要通過調查研究確保干預和材料是基于證據(jù)的、經用戶測試的、恰當?shù)?、適時的、高品質的,以及吸引人的?!霸u價和調查很重要,因為我們需要確保我們是以合適的方式向合適的人強調合適的問題?!盇CMA也與研究中心和其他跨政府或跨部門的計劃建立了聯(lián)系,以便在組織活動、記錄最佳案例,以及優(yōu)化供給方面展開合作。
作為ACMA的補充,通信部門(the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推行了兩項由其與公共咨詢組織密切合作策劃提出的示范性計劃。網絡安全求助鍵(The CyberSafety Help Button,http://www.cybersafetyhelp.gov.au/)提供24小時的快捷服務、一站購物式可行建議和支持,以及網絡安全信息。它為用戶交流(通過熱線服務電話)、報告、學習(通過免費下載資源)提供了一個安全場所。此外,在線社交便捷指南(Easy Guide to Socialising Online,http://www.cybersafetyhelp.gov.au/easyguide/social_networking)引導用戶通過對社交網站、檢索引擎和在線游戲的設置和功能進行自定義,提升在線安全程度。
在實施的第7年,2014年6月,智能在線周(the Stay Smart Online Week)匯集了各利益相關者,包括各級政府部門、1700個跨私營部門、教育部門和社區(qū)部門的組織。該活動強調理解在線安全價值和了解解決相關問題方法的重要性。[3]
為了強調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承諾,澳大利亞政府在2014-2015財年[4]撥付了1000萬澳元的經費,用于協(xié)助學校建設可信任的在線安全計劃、建立和運行兒童網絡安全委員辦公室(the Office of the Children’s e-Safety Commissioner)、支持基于澳大利亞的研究和信息計劃。
(二)文萊
2010年,文萊教育部啟動了網絡逃離計劃(the e-Hijrah Strategy),致力于ICT在教育方面的應用,以建立前瞻性和高水平的教育體系。教育部聲明這一計劃也將保護國家的馬來伊斯蘭君主憲制(Melayu Islam Beraja,MIB)的傳統(tǒng)、價值觀和信仰,被恰當?shù)胤Q為“我們的數(shù)字價值觀”。
作為回應,教育部近期建立的數(shù)字媒體全職服務中心(Digital Media and In-Service Centre,MiSC)已經著手采取更積極的手段發(fā)展和監(jiān)控基于課程的網絡學習媒體的應用,確保其安全性,及與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和習俗相匹配。使用文萊故事和人物的豐富的、交互式的各鄰域的電子內容已被開發(fā)和研制出來,并通過由教育部部署的ICT設備向學校傳播。
教育部還為學校提供了一套標準化的過濾軟件包,并制定自帶設備(Bring-Your-Own- Device,BYOD)政策,以保證學校在線環(huán)境的安全。
(三)中國
盡管政府實行了密切的監(jiān)管和嚴格的審查制度,中國在2002年就已面臨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局面[5]。中國政府采取了多項舉措控制局面,包括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控制網吧數(shù)量、關閉成千上萬個不合規(guī)的網吧。2007年,為了解決網絡沉迷問題,政府要求游戲開發(fā)公司設計反沉迷安全保護措施,如在線游戲時間超過3小時被強制下線。2008年,中國估計有2000萬網絡成癮者,這促使其成為首個宣布網絡癮癥(IAD)為臨床病例的國家,并在世界衛(wèi)生組織注冊了這一病例。中國還出版了診斷手冊,列舉了IAD的5大范疇:網絡沉迷、色情傳播、社交網絡、網絡信息、網上購物。[6]
考慮到網絡沉迷對青少年身體健康的極大影響,各類組織成立了針對青少年的教育和診療中心,通過3~4個月的自律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和心理診斷,促使其遠離網絡沉迷。2014年年中,報道稱中國已建成約250個軍事化康復夏令營,用來幫助網絡沉迷的青少年回歸正常生活。
(四)印度
印度有關網絡安全的立法不斷被修訂和完善,如《2008年印度信息技術(修訂)法》(the Ind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Amendment) Act 2008)加強了對涉及商業(yè)和兒童的常見網絡犯罪的規(guī)定。此外,隨著與在線活動相關的犯罪活動激增,印度的主要大城市,如金奈、德里、孟買和班加羅爾,已建立了多個網絡司法實驗室[7]。目前,雖然采取了多項舉措、成立了多個機構以解決ICT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但大多收效甚微。在教育方面,盡管學生群體對ICT的使用日益增加,但學校目前并不教授網絡安全知識。
印度國家網絡防御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yber Defence Research Centre)公布了國家網絡安全標準(http://www.ncdrc.res.in/)。作為自治機構,其目標是抵御網絡空間中外部網絡攻擊、信息泄密等威脅,保護國家的安全[8]。在網絡安全領域,該組織會舉辦年度峰會,并出版《網絡防御月刊》(Cyber Defense Monthly Magazine),以提高國民網絡安全意識。此外,該機構正著手出版《國家網絡犯罪參考手冊》(National Cyber Crime Reference Handbook,NCCRHB),這是印度有關網絡犯罪問題的唯一參考書。其致力于提高政府部門、國有企業(yè)和工業(yè)組織的網絡安全意識,希望他們能夠阻止和控制網絡詐騙。該手冊包含了詳細的對印度公民安全帶來威脅的典型網絡犯罪,并提供了應對這些問題的高級網絡保護方法和手段。
作為一個連接政府、私人、學術機構和非營利組織的聯(lián)盟組織,印度網絡安全聯(lián)盟(Cyber Safe India Alliance,CSIA)致力于促進網絡空間安全[9]。在印度政府、國際網絡安全保護聯(lián)盟(ICSPA)、國民網絡安全聯(lián)盟和印度計算機協(xié)會的支持下,CSIA致力通過促進全國意識計劃(Nationwide Awareness Programmes)對網絡用戶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尤其是兒童、青少年、老年人群體。該組織還積極在臉譜網、推特等社交媒體平臺就如何應對最新網絡犯罪發(fā)帖。
(五)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10],其ICT的使用集中在對內容的過濾或限制方面,主要是色情方面的內容。2012年,為了迎接齋月,印度尼西亞進行了一次空前規(guī)模的互聯(lián)網審查,封閉了百萬個國外色情網站的訪問通道。隨著政府逐漸意識到ICT使用所帶來的其他重大風險,政府積極支持“印度尼西亞兒童與青少年數(shù)字公民和安全”(Digital Citizenship and Safety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Indonesia)研究。該研究收集了印度尼西亞青少年如何接觸網絡,以及面臨的潛在風險等相關方面的信息。根據(jù)該研究結果,印度尼西亞通信信息技術部、婦女作用和保護兒童部聯(lián)合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其他部門,共同組織媒體安全國家行動計劃,包括強化政策、開展公共宣傳運動。[11]
(六)韓國
基于對年輕人上網問題的擔憂,韓國很多政府機構已經采取了網絡安全和網絡倫理相關舉措。支持這些舉措的政策法規(guī)包括《通信委員會法》(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Act)、《互聯(lián)網信息保護法》(Internet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網絡通信法》(Communication Network Act)、《辛德瑞拉法》(Cinderella Law)、《兒童保護法》(Child Protection Act)、《2011年個人信息保護法》(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 2011),以及促進互聯(lián)網使用中的信息交流和信息保護相關法規(guī)等。
韓國通信標準委員會(KCSC)已經通過綠色I-NET2.0計劃進行互聯(lián)網內容管制,促進內容評級系統(tǒng),用戶年齡管理軟件、過濾軟件,以及上網時間管理系統(tǒng)的使用。該機構還與其他機構,如教育部、當?shù)厣鐓^(qū)團體,聯(lián)合開展教育宣傳活動,倡導年輕人、父母和教師加強自我管理。[12]
韓國網絡安全局(KISA),是韓國通信委員會(KCC)的一個分支機構,帶頭舉辦“韓國網絡夢之星”活動,推動健康數(shù)字文化建設,為年輕人塑造良好榜樣。該機構還會舉辦網絡文化和倫理課程,并發(fā)起了“創(chuàng)造美麗網絡世界”運動。[13]
性別平等和家庭事務部通過青年事務委員會和其他各種方案,集中治理不良的在線內容,同時進行預防性教育和網絡沉迷治療。該機構為處于危險中的群體提供輔導服務,并為相關的咨詢師和治理專家提供培訓。此外,該機構還負責指導監(jiān)督涉及中小學學生和教師的青少年巡邏活動(the Youth Patrol Activities),以提高青少年識別和自我控制能力,進而創(chuàng)建健康的網絡文化。[14]
韓國國家信息社會局(NIA)負責IT相關問題方面的研究、監(jiān)管網絡使用,以及調查網絡犯罪事宜,同時開發(fā)和發(fā)布有關信息倫理方面的教育資源。
韓國教育部通過在學校開展負責任地、安全地使用網絡相關教育活動,強調健康實踐、文明禮貌,以及在線責任的重要性。韓國教育研究信息服務中心(KERIS)開發(fā)了各種ICT倫理教育資源,設置了教育網絡安全中心。此外,教育部要求學校通過使用過濾軟件實現(xiàn)自我管理[15]。由于學生中各種形式的欺凌現(xiàn)象的高發(fā)生率,教育部還發(fā)起了“停止欺凌”運動。
基于NIA的一項調查[16],韓國18歲以下人群中有240萬處于網絡沉迷風險之中,其中5~9歲兒童有16萬。國家開設了200多個免費的網絡沉迷治療中心,包括互聯(lián)網營救營等,以降低兒童對網絡的依賴,引導其選擇替代性的體育活動(如戶外游戲、音樂、手工藝品、集體活動)。咨詢師和研究人員運用專門開發(fā)的網絡沉迷診斷表判斷其嚴重程度。
(七)馬來西亞
針對網絡安全問題,馬來西亞政府采取了兩項主要計劃:網絡安全和明智點擊(KDB)。
針對每個人的網絡安全或網絡安全意識計劃由馬來西亞網絡安全局于2009年創(chuàng)建,旨在為公眾提供獨立有效處理網絡安全問題的實用信息和資源。網絡雜志、旅行指南、多媒體內容(如海報、視頻、游戲、小測驗、網絡工具),以及其他有關網絡安全的資源,都被用于問題討論和倡導更好的實踐。該項目舉辦了形式各異的活動,如宣傳論壇、培訓工作坊、在線競賽、公共演講比賽、年度網絡安全日慶典,還通過網絡999救援中心為電腦安全事宜提供熱線服務。
2010年,馬來西亞網絡安全局和教育部啟動了學校網絡安全計劃,實施范圍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門。2011年,一些其他組織加入進來,包括馬來西亞兒童熱線、馬來西亞通信和多媒體委員會(MCMC),以及電子通信供應商DiGi。目前,校園DigiCyberSAFE計劃通過一系列由校園以及社區(qū)互聯(lián)網中心舉辦的教育研討會、拓展活動,倡導安全、友善的互聯(lián)網體驗。通過網絡安全大使培訓研討會,教師可以獲得ICT處理、數(shù)字圖書館、媒體課程相關的培訓,掌握教導、勸告、建議學生正確應對互聯(lián)網使用利弊的教學方式,使其養(yǎng)成好的網絡社交習慣,以及在網絡環(huán)境中保證自身安全。2013年,校園DigiCyberSAFE計劃對9651名學生進行了“安全網-提升馬來西亞在校兒童網絡安全意識”的調查,調查內容涵蓋學生意識水平、對網絡安全問題的理解、合適的在線行為、保護自己抵御風險的能力等問題。調查結果為計劃負責人提供了該計劃需要進一步解決知識和技能差距方面的相關信息[17]。針對父母和看護人,該計劃推出了專門的指導手冊,幫助其為兒童創(chuàng)建更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此外,當遇到不愉快的在線事件時,兒童可以撥打24小時求助電話(15999兒童熱線)。目前,該計劃通過開發(fā)地區(qū)性數(shù)字化多媒體資源,以及加強與工商企業(yè)戰(zhàn)略合作,逐步擴大覆蓋范圍。
2012年,MCMC啟動了明智點擊計劃。MCMC充當了國家通信和多媒體行業(yè)管理者的角色。與國家五大原則(Rukunegara)一致,這一有關網絡安全的公共宣傳運動旨在通過促進兒童、年輕人、父母和監(jiān)護人的網絡安全意識和責任心,培育馬來西亞居民日?;ヂ?lián)網使用和自我約束的能力。該運動刊發(fā)了大量面向公眾的教育手冊、宣傳畫和雜志文章,還與各種組織,包括國防部(the Defence Ministry)、童子軍協(xié)會(scouts association)、學校,以及婦女、家庭和社會發(fā)展部等合作開展了一系列培訓項目、訪談、研討會和競賽。[18]
(八)緬甸
2014年8月,緬甸政府宣布引入一套互聯(lián)網使用的行為守則,旨在阻止社交媒體上仇恨言論的傳播,協(xié)助維護國家的和平和穩(wěn)定。這一舉動是針對當時由在線誣告所引發(fā)的暴動而采取的。緬甸信息部長耶塔(Ye Htut)強調市民需要理解與言論自由相伴的責任。在這方面,政府還沒有進行專門立法,但是鼓勵民間團體積極開展媒體素養(yǎng)和意識運動,為公民提供網絡使用中的自我管理和責任意識教育。
(九)新西蘭
新西蘭政府意識到使用ICT風險與機遇同在,積極支持涉及網絡安全和意識問題的運動和舉措。其中一項主要的舉措是獲得教育部強力支持的網絡安全計劃(NetSafe,www.netsafe.org.nz/)。網絡安全計劃創(chuàng)建于1998年,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多方利益組織,代表多方(包括政府、教育部門、立法部門、工業(yè)、社區(qū)、父母和看護人,以及兒童和年輕人)立場,通過一系列計劃促進可信任的、安全的以及負責任的網絡使用。
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網絡安全計劃致力于幫助學校為學生和教師營造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為學校開發(fā)了“互聯(lián)網安全工具”(http://www.netsafe.org.nz /the-kit/)。這一工具幫助學校解決學生遇到的網絡安全問題,支持數(shù)字公民的培養(yǎng)。隨著網絡環(huán)境的迅猛變化和ICT如火如荼的發(fā)展,該工具進行了定期評審,自被引入以來,歷經了四次變革。通過專家評議會,該工具目前的版本已開發(fā)出一個7步框架,以數(shù)字公民培養(yǎng)為核心來確保安全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
為了適應學校要求的變化,網絡安全計劃還開發(fā)了一個新的網絡安全模型——“學習、指南、保護”(LGP)。LGP包含三組內容:學生確保自身安全所需學習的技能;學生應對挑戰(zhàn)所需的指南;學校能夠用來改善在線安全的保護機制。該模型為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路徑提供指導,使學生在受保護的環(huán)境中達到自我管理。該模型依賴于教師不斷提高的專業(yè)知識,并成為一個由教師提供的高效網絡安全實踐相關信息和知識的中央樞紐。
網絡安全計劃還擁有一些針對早期兒童教育的資源:為早期兒童教育提供服務的網絡安全工具,如網絡安全相關的DVD;赫克特的世界(Hector’s World),一個服務于教師的獨特工具,使其幫助兒童(2~9歲)學習安全地使用網絡和培養(yǎng)數(shù)字公民意識。赫克特的世界正應用于新西蘭許多小學和幼兒中心,以培養(yǎng)兒童數(shù)字公民意識。赫克特的世界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工具——赫克特的世界安全鍵[19],供兒童在上網遇到令人煩惱和焦慮的內容時使用。一旦激活該鍵,屏幕將會顯示一個美麗的水下場景和一些積極的文字。它還會鼓勵兒童向成年人尋求幫助。
作為促進網絡安全的領導機構,網絡安全計劃還開展了以下幾個項目:國家網絡欺凌工作組;為商業(yè)提供網絡安全建議的“這是什么”項目;致力于教育市民如何保護自己的、防止在線欺詐的“欺詐機制”項目;為父母提供網絡安全指導的“我的一天”項目;為市民提供在線事件投訴的“Orb”平臺;為年輕人、父母、其他監(jiān)護人、教師和委托人提供所需的幫助,以理解和處理網絡欺凌的“網絡欺凌”網站;幫助青少年以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安全使用互聯(lián)網的“新西蘭網絡騎兵”項目。
2012年,國民網絡政策辦公室(NCPO)成立,旨在為政府部門提供網絡安全政策建議,負責監(jiān)督和協(xié)調國民網絡政策及策略的發(fā)展、實施和檢查。其中包括2011年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網絡空間威脅而公布的新西蘭網絡安全戰(zhàn)略(www.dpmc.govt.nz/dpmc/ publications/nzcss)。
智能連接(www.connectsmart.govt.nz/)是政府主導的另一創(chuàng)舉,由私人部門和非政府組織支持,力圖提升網絡安全意識、改善保護個人和企業(yè)在線安全的方法。
(十)菲律賓
菲律賓在處理網絡安全和保護學校方面擁有很好的政策環(huán)境。2013年頒布的《反欺凌法》(Anti-Bullying Act),于2012年出臺的有關防止虐待、雇傭和歧視兒童的特殊保護法規(guī)和各類兒童保護政策,以及《反欺凌法》實施細則和規(guī)章制度,都是教育部根據(jù)《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制定的,旨在確保在校兒童無論線上線下都能遠離暴力、剝削、欺凌、虐待、歧視。菲律賓《2012年網絡犯罪預防法》為教育部進一步強化網絡安全和健康教育計劃提供了更多依據(jù)。
當前,教育部正在調查這些政策的執(zhí)行情況,以及貫徹的穩(wěn)定性和計劃舉措的影響。作為開始,教育部與各類專家團體、私人部門,以及非政府組織(如國際計劃組織、救助兒童基金會等),舉辦了一些面向教師、父母、監(jiān)護人和學生的關于兒童面臨的在線和不在線問題的研討會。
(十一)新加坡
成立于2009年的跨部門網絡健康指導委員會(ICSC)旨在協(xié)調政府在執(zhí)行新加坡網絡健康公共教育國家戰(zhàn)略方面的工作,同時與各類組織機構開展合作。該跨部門委員會由來自通訊及新聞部(MCI)、教育部(MOE)、社會及家庭發(fā)展部(MSFD)、國防部(MINDEF)、內務部(MHA)、新加坡資訊通信發(fā)展管理局(IDA)、媒體發(fā)展管理局(MDA)、健康促進委員會(HPB)和國家圖書館管理局(NLB)的代表組成。由通訊及新聞部和教育部主管,跨部門網絡健康指導委員會五年來(2009-2013年)共出資1000萬新加坡元支持由社會不同部門提議和推行的網絡健康工程。[20]
同澳大利亞網絡智能計劃類似,新加坡的網絡健康計劃(http://www.cyberwellness.org.sg/;MOE門戶網站:http://ict.moe.edu.sg/cyberwellness/)旨在幫助互聯(lián)網用戶理解和踐行適當?shù)脑诰€行為,同時在網絡空間中自我負責、自我管理和自我保護。
教育部在“尊重自我和他人”以及“安全、負責任地使用”兩個原則的指引下采用“感覺-思考-行動”框架(Sense-Think-Act framework)(見圖1)。這一框架指引網絡健康課程在學校運行,并與圍繞身份、關系和選擇的品格和公民教育(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的三個核心觀念一致。補充主題和專題(見圖2)鼓勵學生在網絡社區(qū)承擔三個角色:技術掌握者、人際關系建立者和保護者。
這一框架指導學校根據(jù)本校學生情況和校園環(huán)境,制定、實施他們各自的網絡健康項目和活動。課程實施主要通過小學的班主任指導以及中學的品格和公民教育課程進行,同時將關鍵網絡安全話題融入其他課程(如英語、母語、公民道德教育),使其被納入常規(guī)課程。教育部為學校提供必要的資源以及相關項目支持,如為教師、學生、父母提供在線資源平臺和為教師提供專業(yè)發(fā)展項目。
為了配合教育部在課程方面所做出的努力,2009年,教育部、IDA和微軟SG(Microsoft SG)在BackPackLIVE!計劃下聯(lián)合啟動了網絡健康學生代表計劃(CWSAP)。截至2014年初,該項目培訓了1400余名小學、中學和大專院校學生,讓其在倡導學生群體安全、負責任地使用ICT中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在教育部、MDA和ICSC的指導下,CWSAP第二階段的運行時間為2014-2016年。[21]
為了強調父母、教師和監(jiān)護人對兒童和年輕人的重大影響,多項計劃鼓勵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和通過生活中具有教育意義的事件,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價值觀;與兒童、青少年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指引孩子正確使用計算機,形成管理和調解的平衡。MDA作為政府管理媒體供應商的載體,要求互聯(lián)網服務商(ISPs)在出售或更新居民寬帶時,積極推廣網絡過濾器?;ヂ?lián)網供應商還被要求開發(fā)負責任的應用軟件,通過各自的推廣項目為網絡健康做貢獻。
此外,MDA還為父母和監(jiān)護人開辦了訪談節(jié)目、公眾研討會等。該機構還開發(fā)了家長門戶網站和指南,引導父母為孩子在線體驗提供安全保障和選擇適齡的內容。教育部也開設了一個專門網站,為家長提供這些方面的技巧和資源。
2012年,媒體素養(yǎng)委員會(MLC)成立,旨在通過監(jiān)督和引領公共教育等方式進一步強化政府在網絡健康方面的職能。其主要策略是給公民樹立六大核心價值觀:執(zhí)著、責任、尊重、正直、正能量、機智和洞察力。MLC還為政府提供適當?shù)恼呓ㄗh,并告知公眾這些領域的法律法規(guī)。
MLC利用企業(yè)、民間團體和社區(qū),以及其他政府機構的相關活動和平臺,通過下列活動推廣他們的倡議。
借助MLC網站、媒體見面會參與每年2月舉辦的年度互聯(lián)網慶典網絡安全日、其他網絡平臺等進行國民公共教育;
針對特定目標受眾的社區(qū)服務、訪談、學術會議、對話、研討會和講習班(如兒童和青少年課外活動——媒體智能俱樂部、媒體素養(yǎng)徽章項目);
帶來新觀點和對話的調研;
資源開發(fā),包括移動手機應用程序(如測量公民媒體和數(shù)字智商的數(shù)碼網絡)、父母手冊、模塊、視頻資源、在線文章等方面的資源開發(fā)。
(十二)泰國
泰國頒布了保護兒童不被虐待、歧視、雇傭的相關法律,主要有《兒童保護法》(the Child Protection Act)、《計算機犯罪法》(the Computer Crime Act)、《預防和制止賣淫法》(the Prostitution Prevention and Suppression Act)等。泰國倡導過濾、禁止和屏蔽不合適的內容,如色情、賭博網站。此外,泰國是第一個提出實行網游宵禁的國家,以減少年輕人在線網游沉迷現(xiàn)象。
泰國互聯(lián)網服務供應商(ISPs)還提供了一個泰國熱線網站(a Thai Hotline site,http://report. thaihotline. org/en),用戶可以通過該網站檢舉非法和有害的內容,保證公民擁有安全的網絡。該網站還提供在線安全和網絡禮儀相關的技巧和資源。為了達成目標,該組織與多個利益相關方展開了合作,包括信息通信技術部、執(zhí)法機關、互聯(lián)網服務供應商、網站代管服務商和兒童保護組織。
與其他發(fā)展指標一樣,各國在處理網絡安全問題方面的優(yōu)先項目計劃也呈現(xiàn)多樣化, 取決于該國的ICT現(xiàn)狀、問題的顯著程度,以及風俗和價值觀。一些國家,尤其是那些ICT發(fā)展處于新興階段的后起國家,還沒有采取相關的網絡安全舉措,因為他們需要考慮的更緊迫的問題是供電不足、基礎設施匱乏等。盡管如此,這些國家已承諾為國民提高ICT獲得機會,作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工具。當這些國家ICT發(fā)展成熟后,他們可能會考慮將已有的國家網絡安全計劃作為學習的模型。
參考文獻:
[1]Rininsland, A. Internet Censorship Listed: How does Each Country Compare?The Guardian[EB/OL]. http://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datablog/2012/apr/16/internet-censorship-country-list,2012-04-16.
[2]Australian Government,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Online Safety[EB/OL]. http://www.communications.gov.au/funding_and_programs/cyber_safety,2014.
[3]Awareness Week Stay Smart Online Website[EB/OL].http://www.staysmartonline.gov.au/awareness_week.
[4]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blog). Australian Government Keeping Our Children Safe Online[EB/OL].http://www.minister.communications.gov.au/paul_fletcher/news/australian_government_keeping_ our_children_safe _online#.U8X-I_mSw4U, 2014.
[5]Stewart, C. Obsessed with the Internet: A Tale From China[EB/OL].http://www.wired.com/2010/01/ff_internetaddiction/all/1,2010-01.
[6]Dubois, M.Log In, Sign Out. The World of Chinese[EB/OL].http://www.theworldofchinese.com/2013/03/log-in-sign-out/,2013-03.
[7]Global Resource and Information Directory. India Country Profile[EB/OL].,2014.
[8]National Cyber Safety and Security Standards[EB/OL].http://ncdrc.res.in/about-us/.
[9]Cyber Safe India[EB/OL]. http://cybersafeindia.org/.
[10]Global Resource and Information Directory. Indonesia Country Profile[EB/OL]. http://www.fosigrid.org/asia/indonesia,2014.
[11]UNICEF Indonesia.Indonesia Launches Study on Digital Safety[EB/OL]. http://unicefindonesia.blogspot.com/2014/02/indonesia-launches-study-on-digital.html,2014-02.
[12]Jung, JH. A New Vision for Child Online Protection: Green-i-Net and Green-i Campaign. Presentation during the ITU Seminar on Integrated aspects of children protection over the Internet[EB/OL].http://www.itu.int/ITUD/cyb/events/2011/Odessa/docs/day3/jae-ha%20jung.ppt,2011.
[13]Korea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KCC) Annual Report 2011[EB/OL]. http://2013mirimstudent12.files.wordpress.com/2013/02/annual_report_ 2011.pdf,2013-02.
[14]Ministry of Gender Equality and Family Press and Public Affairs. Teachers Take the Initiative in Making Sound Internet Culture for Youth[EB/OL]. http://english.mogef.go.kr/sub03/sub03_11.jsp?menuID =euc0100&id=euc0100&cate=&key=&search=&order=&desc= asc&syear=&smonth=&sdate=&eyear=&emonth=&edate=&deptcode=&menuID=euc0100&pg=1&mode=view&idx=6835,2011.
[15]Global Resource and Information Directory. Korean Country Profile[EB/OL]. http://www.fosigrid.org/asia/south-korea,2014.
[16]Lee, Y.South Korea: 160,000 Kids Between Age 5 And 9 Are Internet-Addicted. Screen Sense, Huffington Post[EB/OL].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2/11/28/south-korea-internet-addicted_ n_2202371.html,2012-11-28.
[17]CyberSAFE in Schools.A National Survey Report 2013-Safety Net: Growing Awareness among Malaysian School Children on Staying Safe Online (Full Report)[EB/OL].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1G5xKzjU0KpbmlQQ2RLS2duMVE/edit?usp=sharing,2013.
[18]Malaysian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Commission(MCMC). Think First Before ‘Clicking’: MCMC[EB/OL]. http://www.skmm.gov.my/Mobile/Tools/ViewMobile.aspx?datapath=/Media/Press-Clippings/Think-first-beforeclicking-MCMC&classname=SKMM.CustomArticles.
[19]Hector’s World. Hector’s World Safety Button[EB/OL]. http://hectorsworld.netsafe.org.nz/teachers/hectorsworld-safety-button/.
[20]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About the Inter-Ministry Cyber Wellness Steering Committee (ICSC)[EB/OL]. http://www.moe.gov.sg/events/2013/cyber-wellness-call-for-proposals/about-us/,2013.
[21]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 Singapore. Students Take the Lead in Promoting Cyber Wellness to their Peers (Press Release)[EB/OL]. http://www.moe.gov.sg/media/press/2014/02/students-take-the-lead-in-promoting-cyberwellness-to-their-peers.php,2014-02.
編輯 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