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成
內容摘要:在教學中如果能巧用對聯(lián),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能力。本文從教學實踐中挑出與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有關的幾種對聯(lián),例說如下。
關鍵詞:對聯(lián) 學習興趣
對聯(lián)似乎距離我們越來越遠,許多老師在教學中也漸漸把它淡化。其不知如果能巧用對聯(lián),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能力?,F就從教學的實踐中摘出與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有關的幾種對聯(lián),例說如下:
1.諧音聯(lián)。北宋丞相呂蒙正,少年喪父喪母,家境十分貧寒。他向鄰居親朋求借,人們都不肯接濟他。這種貧富不均的現象,使他深感不滿。春節(jié)到了,家中空無一物,一氣之下寫了一副怪聯(lián):“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先讓學生動腦筋,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來,有的雖然回答了,但不在點子上。老師最后給出了答案,學生頓感省悟,激發(fā)興趣,收益頗大。
2.雙關聯(lián)。一次一位學童遇到秀才,這位秀才狂妄無比,藐視學童,狂秀才罵道:“稻粱菽,麥黍稷,這些雜種,哪個是先生?”這位學童從容應對,“詩書易,禮春秋,許多正經,何必問老子?!薄暗玖惠?,麥黍稷”本是五谷,狂秀才說這些“雜種”,表面上指的是五谷雜糧,實際上罵這位學童為雜種。哪個“先生”,表面上是“先生”實際上又是指這些谷物種下地后,哪個先出土。然而這位學童毫不示弱,從容應對,“詩書易,禮春秋,許多正經,何必問老子?!币彩且痪潆p關,對仗工整。詩書易,禮春秋是四書五經中的代表作,許多正經,即是讀書中的正經,暗指何必去裝那些正經呢?既有正經在,又何必去問“老子”,表面上指的是道學家老子,實際上是學童自稱為“老子”,狂秀才無奈,只好逃走。經過分析,學生的思路大開,忍俊不禁。在愉快教學中,提高了思維能力。
3.類比聯(lián)。劉伶和李白都是酒仙,李白的“斗酒詩百篇”已家喻戶曉。向一家飯館寫了這樣的一副對聯(lián):“劉伶借問誰家好,李白還言此處佳?!薄巴唧境蝸磴y無影,金刀割處玉無瑕”(豆腐行),把潔白如雪的豆腐和銀玉進行類比?!霸S多丘壑胸中貯,無數煙云筆底生”(書畫店)“今晚棲身留燕窩,明朝展翼赴鵬程”(旅店)“行程遠大,腳跟須站穩(wěn),工作浩繁,步奏要分清”,橫批“始于足下。”這些對聯(lián),都是運用了類比的方法,由此失誤聯(lián)想到彼事物,事物之間都具有類似之處,這樣拿來比喻,十分妥帖,鍛煉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狀物比擬的準確性。
4.即席聯(lián)。一次我把這樣的對聯(lián)講給學生聽。少年時的李鴻章,從小跟周老先生讀書,時值盛夏,一天周和李同行,走到塘邊,他倆脫下衣服下塘洗澡。周先生隨口吟出了“千年古枝為衣架,”李鴻章隨口應對“萬里長江作浴池?!庇幸淮卫铠櫿碌母赣H在算賬,自言自語道,“日用千金,支付不易”,李鴻章馬上答道:“花開萬朵,色彩無窮?!边@些對子對的既俏皮而且有氣魄。
歐陽修未出仕時,家境貧寒,為了生計,四處奔波。一天暮色蒼茫。他背著書囊,匆匆來到一座城下,此時城上有一老兵把守。歐陽修說,讀書人遠道而來,進程求宿,老者求一聯(lián)以對,“開關早,關關遲,放過客過關”;歐陽修道,“出對子容易,對對子難啊!請先生先對吧。”老兵生氣地說:“我是要你來對的”。歐陽修說,學生已經對過了,老兵恍然大悟。原來他對的是“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老兵打開城門,讓歐陽修進城。所有這些即席對子,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急中生智的能力和遇事應變能力,實際上也是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5.多主題聯(lián)。同學們在學習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的詩歌時,其中有些對偶句子,實在使我們玩摩不已,可以從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無題詩中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多數人理解為這是對愛情的忠貞執(zhí)著。但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也有人把這兩句作為歌頌教師的形象而引用。還有的用它來歌頌革命先烈無私奉獻精神,有一份熱,發(fā)一份光,直到生命的結束。究竟是些什么,主題是多角度的,只有自己去理解。因此這些句子,更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等。李商隱詩歌中的對偶句子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往往不拘于特定的時間、空間、人物、事件,只注重感情本身的表現,于是常常寫出“人人心中所有,個個筆下所無”的境界,引起了古今讀者的共鳴,讀來愛不釋手。
總之,在教學中巧用對聯(lián),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更能弘揚我們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筆者真誠的希望同仁能注重對聯(lián)的學習和巧妙運用。
(作者單位:安徽阜南縣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