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雯
內容摘要:初中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傾聽教學具有情感性、生成性、智慧型等特點,能夠喚醒學生的體驗、提升學生的思想、陶冶學生的品格,讓學生在傾聽中成長為一個善于傾聽與思考、不斷修正自我,完善自我,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發(fā)展的人。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傾聽做了簡要分析,希望能為初中語文教學服務。
關健詞:初中語文 課堂傾聽 創(chuàng)設情境 優(yōu)化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鼓勵、相互溝通、彼此啟發(fā)、共同協(xié)作。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置使學生感到好奇、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傾聽興趣,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欲望,學生就會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王尚文教授也曾說過:“聽,是語文學習的精髓?!蹦侨绾闻囵B(yǎng)學生的傾聽意識?如何提高學生的傾聽質量?下面就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傾聽做簡要分析。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欲望,引導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傾聽。聆聽他人,不僅是禮節(jié)更是向他人學習的重要方式。我們往往需要的就是一點點啟示。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是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比如課本中《記承天寺夜游》這一課,學習詩歌關鍵就是誦讀。誦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尤為重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設計優(yōu)美的畫面,伴著動聽的《月光曲》,孩子們朗讀欲望很自然地被激發(fā)出來,練讀,競讀,誦讀漸入佳境。接下來的誦讀展示環(huán)節(jié),再不時地跟孩子們強調要認真傾聽同伴的誦讀,經過這樣的誦讀訓練,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正確誦讀課文。還學會從傾聽去發(fā)現問題,幫助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經過用心傾聽之后的誦讀,不管是對內容的理解,還是情感得把握都更準確了。這樣的情境設計一舉兩得,知識掌握了,孩子們傾聽能力也得到了潛移默化的訓練。
2.用心傾聽才能自信表達,以課本為載體,設計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課堂上,教師要封住自己的嘴,讓自己少說一點,留出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課文學習的任務是放手讓孩子們來完成,這就逼著孩子們必須注意力集中用心傾聽同伴的看法,老師的點撥。孩子們注意力集中了,問題自然解決得很順暢。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變動”。比如在《黔之驢》的教學中,因為讀寓言要抓故事,讀故事要抓主要形象。這節(jié)課中可以先設計讓孩子講故事的環(huán)節(jié)“分別從驢和虎的角度講述故事”并在一個孩子講完后,圍繞這個孩子的故事再提個小問題,促使孩子用心去傾聽別人的故事獲得感悟。緊接著再“分析“驢”的形象”的時候,孩子們有了抓手,再加上之前的用心的傾聽,在表達時,方向感更強了,表達也會更有條理,更自信。再加上的老師的點撥,不僅“驢”的形象”賞析深入到位,孩子的表達能力也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
3.優(yōu)化課堂提問,提高傾聽質量。知識的習得,需要的是領悟,紙上得來終覺淺,只有消化了,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在《記承天寺夜游》課堂教學中,揣摩寫景妙趣的問題設計可以從易到難的,目的是先保證每個孩子都有話可說,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第一組句子比較相對比較簡單,孩子們容易理解,可以不加思索,脫口而出,能夠充分地調動回答的積極性。然而這樣的初步感知是不夠的,如何深入去理解呢?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周一貫曾說過“教師與學生課堂溝通的紐帶和橋梁是師生之間的相互傾聽與對話,而關鍵在教師的耐心傾聽”。作為教者傾聽的關注點在哪兒呢?布魯納曾說過:“學生的錯誤是有價值的?!币话銇碚f,只要學生經過思考,其錯誤中總會包含某種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隱藏著一種獨特的思維,反射出智慧的光芒。因此在解決剩下兩組問題時,可以從孩子們顯露的錯誤中捕捉“閃光點”,抓住契機,給予適當的引導、點撥,優(yōu)化提問的方式,從而很順暢的解決了難點。在突破的過程中孩子們傾聽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傾聽同學和老師的見解時,能夠學會在別人的觀點上,加上自己的理解,進行加工與整合。孩子們不僅思維得到有效的訓練,表達也慢慢深入、精準了。語文的魅力在孩子的心中就會逐漸形成,那課堂一定更加和諧,教學質量會更高。
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道路”,傾聽是一種修養(yǎng),傾聽是一種智慧,傾聽更是一種教育。學生樂于傾聽的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它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才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習慣成了自然,自然也就成了習慣。只要我們常抓不懈,在孩子心里形成傾聽意識,讓傾聽成為習慣。語文的魅力在孩子的心中就會逐漸形成,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
參考文獻
[1]周杰.走向傾聽教學[J].《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年14期
[2]國家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岔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