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這個家不過是個空窩
許老太和丈夫都是高級知識分子,辛勤忙碌了一生,不但在自己所從事的科研領(lǐng)域做出了突出成就,而且還辛勤撫育了6個出色的兒女。全家聚在一起時,充滿著濃郁溫馨的親情,每個兒女立業(yè)成家,她都感到一份欣喜和自豪。但這只是短暫的,隨之而來的就是思念和失落。盡管如此,她和丈夫還是把兒女們送上新的人生征程,讓他們到更廣闊的天空去飛翔。因為她們知道,未來的世界是屬于年輕人的。她和丈夫只希望兒女們能在工作允許的情況下?;丶铱纯?。
半年前,丈夫因心肌梗塞突然離世,兒女們考慮到母親已年邁體弱,請了保姆照顧其生活。但許老太總覺得這個家不過是個空窩,陷入了孤獨之中……
產(chǎn)生孤獨感的心理原因
生活中,不少空巢老人的心靈被孤獨感所包圍。孤獨感不同于孤獨生活本身,它是老年人認為自己被世人所遺忘,而在心理上與世人隔絕的主觀心理感受,是交往的需要不能滿足的結(jié)果,表現(xiàn)為較復(fù)雜的心態(tài)和行為。有專家曾對13963名城市老人做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 40%的老人有孤獨、壓抑、心事無處訴說之感。老年人告別社會重返家庭后,一旦感受到“空巢”的孤獨,心理往往趨于脆弱。如果身體再不好,更易對自身的價值表示懷疑,消極悲觀,甚至產(chǎn)生抑郁、絕望的情緒。對于老年人的這種狀態(tài),有人稱之為“老年空巢孤獨征”,是比較形象而貼切的。但是,“空巢”這種生活情境并不是必然地決定了老人的孤獨感,同是空巢老人,孤獨感的體驗并不一樣。這就是個人心理方面的原因了。
首先是人際反應(yīng)特質(zhì)不同。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因人際關(guān)系基本反應(yīng)傾向不同,不同的人會表現(xiàn)為不同的人際反應(yīng)特質(zhì)。正是不同人際反應(yīng)特質(zhì),造成了人們對人際交往需要的不同強度。有些人交往的需求不是很強烈,甘愿避開喧鬧的人群,獨居于陋室之中,鉆研思考問題,不希望受到別人的干擾。雖然兒女離家或是孤身一人,卻沒有孤獨的痛苦。相反,有些人交往的需求較強,所以,當面對空巢生活情境的時候,就比較容易體驗到孤獨感。
其次,是氣質(zhì)類型不同。心理學把人的氣質(zhì)分為四種類型:一是膽汁質(zhì);二是多血質(zhì);三是黏液質(zhì);四是抑郁質(zhì)。大量的研究表明,氣質(zhì)類型上屬于抑郁質(zhì)與黏液質(zhì)的老年人容易孤獨。因為黏液質(zhì)的老年人沉著冷靜,情緒發(fā)生慢而弱,待人容易冷漠,內(nèi)心不易外露,而抑郁質(zhì)的老年人多愁善感,膽小孤僻。內(nèi)向的老年人,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不愛與人交往,喜歡沉思而孤僻,特別是在新的情境里,多半沉默。
再有,自我認知不同。孤獨的老年人往往自我認識不足,容易過低地估計自我。他們常常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在與人交往時,愛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較,認為自己的家庭出身、經(jīng)濟收入、社會地位和工作單位都不如別人,越比越泄氣,便逐漸與人疏遠而自我封閉。也有一些老年人過低地估計他人,將他人看得一無是處,并強烈地希望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因而與一般人難于交往,自然會在孤獨的泥坑里越陷越深。
告別孤獨感的心理策略
面對有空巢孤獨感的老年朋友,怎樣進行心理自救?
心理自救方法之一:認知療法
老年朋友首先要看到,子女“離巢”是家庭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子女長大成人,成家立業(yè),從父母身邊獨立出去開拓自己的生活空間,哺育自己的后代,是子女成熟的標志。如果孩子長大了,事事處
處都離不開父母,長期與父母住在一起,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現(xiàn)。所以,老年人應(yīng)該為子女的離巢而感到高興。
心理自救方法之二:行為療法
當自己感到孤獨時,可以制定一個計劃,向自己布置不同難度的交往任務(wù)。開始時,交往任務(wù)可以簡單一些,然后逐漸加強交往的難度。例如,第一星期,每天與同事鄰居聊天10分鐘。第二星期,每天與他人聊天20分鐘,并與其中的一位多聊10分鐘。第三星期,保持上一星期的交友時間,找其中的一位作不計時間的隨意談心。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時間,找其中的幾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時間,積極參加各種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活動。第六星期,嘗試與陌生的人交往。在與各種人的交往過程中,尊重別人的特點與習慣,努力與人和睦相處。如果自命清高,遇到困難不肯求助于人,或者對別人的困難不屑一顧,結(jié)果必然加劇自己的孤獨感。所以,一方面要善于幫助他人,從中贏得別人的尊重和真誠的友誼,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求助于人,通過別人的幫助,使自己的心態(tài)變得開朗。
心理自救方法之三:婚姻療法
少年夫妻老來伴,夫妻才是真正終身的伴侶。孩子離巢,老年夫婦應(yīng)該及時地將情感轉(zhuǎn)向老伴兒,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加強夫妻間的情感交流,進一步改善夫妻關(guān)系,以此填補因子女離巢而留下來的“真空”。如果是喪偶老人,可以在適當?shù)那闆r下考慮再婚,重建家庭,使自己的情感有可靠的寄托,擺脫孤獨。
心理自救方法之四:生活療法
擺脫孤獨的最佳策略是從創(chuàng)造良好生活情境入手。這有兩層意思。離巢并不等于斷絕關(guān)系。子女離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間后,還應(yīng)繼續(xù)加強與子女的聯(lián)系,盡量增強兩代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給他們更多的體貼和幫助,注意消除誤會,吸引他們經(jīng)?;丶摇;蛘?,條件許可老人可以在兒女家輪流居住,以免獨守空房。這是一種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造。再有就是擴大自己的興趣愛好范圍,注意開拓新的豐富有益的業(yè)余生活,從看書、習字、畫畫、練琴、打拳、擊劍、種花、飼養(yǎng)動物等活動中,獲得樂趣,有助于自己從孤獨當中脫離出來。即使從事這些活動時可能也只是一個人,但是,全身心投入到生活情境中時,孤獨感已經(jīng)悄然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