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
五六月的香港、北京地區(qū)春拍,古董類文物藝術品的拍賣行情與往年相似,依然冰火兩重天:少而精的高端精品屢屢創(chuàng)出高價,常見的普品則成交率不高,即便品牌公司上拍的普品也乏人問津。就各板塊而言,佛像、銅爐、家具、紫砂等行情不錯,瓷器、玉器等品類表現(xiàn)欠佳,僅屈指可數(shù)的幾件高古陶瓷、明代永宣、清三代官窯瓷器拍出高價。不少拍賣公司為規(guī)避市場風險,進一步對古董工藝品專場細分,文人生活、茶葉、養(yǎng)生等大秀拍場,頗吸人眼球。
明清官窯精品價格堅挺
繼香港蘇富比春拍1.1億港幣拍出明永樂青花錦紋如意耳扁壺之后,香港佳士得30周年專場以1.58億港幣拍出一件“宣德年制”楷款青花云龍紋大罐(圖一),可見永宣青花瓷的確有著相當堅實的市場基礎。云龍紋大罐源自瑞士家族收藏,據(jù)傳大約在1905年“由一位法國官員購自中國”,原委托倫敦佳士得拍賣,此次特別移至香港上拍。不過,成交價低于行內(nèi)人2億港幣的預期。
乍一聽青花云龍紋大罐,第一反應是元青花,不錯,元青花首開云龍紋的繪制,畫風粗獷而不失典雅之氣,對明清云龍紋的發(fā)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參照作用。明初洪武、永樂、宣德三朝,青花云龍紋瓷器數(shù)量增多。有一種說法是,宣德朝的青花云龍紋飾以三爪龍居多,少見五爪龍。筆者認為,三爪五爪作為紋飾研究非常必要,倘若從藝術鑒賞角度看這點并非關鍵因素。成化朝以后,彩繪云龍紋精美異常,但到了清代乾嘉時期,龍紋已經(jīng)失去了兇猛之氣。云龍紋瓷器就價值與價格而言,首推元代及明初制品,其次才是清代。
禮昂騰博與弗里曼香港首拍中,明宣德青花龍紋高足杯(圖二)以4156萬港幣拍出——此前香港蘇富比上拍過一件琵金頓收藏的類似品。這件高足杯原為英國藥劑師Thorn hill收藏之物,后捐給斯坦??ご髮W,該校希望通過拍賣來募資。此次拍賣,除這件高足杯掀起熱潮外,其他拍品大量流拍。
香港陶瓷拍賣的亮點是佳士得的“開元大觀”及“宮廷御制藝術精品”兩個專場。“開元大觀”專場是近年少見的隋至宋的高古陶瓷專場,遺憾的是成交率并不高,35件僅拍出20件,7件價超百萬港幣,2件價超千萬港幣,成交額7927.75萬港幣。臺灣德馨書屋、金華堂珍藏的孤品——南朝初唐青釉點褐彩獅子坐像(圖三)拍至460萬港幣,同一來源的隋
初唐佛教藝術品白釉象形燭臺(圖四)拍至1916萬港幣,南宋官窯十棱葵瓣洗(圖五)拍至3820萬港幣。十棱葵瓣洗收藏紀錄清晰,資料顯示,20世紀初由英國藏家Harry Garner爵士、美國藏家賽穆畋(Mortimer D.Sackler)醫(yī)生遞藏,1952年在倫敦、1954年在威尼斯展出,筆洗由十片葵瓣組成,從微凹的足部散開,底部有六個支釘痕,釉面厚潤,開片細密,口緣呈褐色,上手后可看到器型、釉色略有瑕疵,但無傷大雅。
這場高古陶瓷專拍試水性質較強,此前高古陶瓷的拍賣集中于紐約、倫敦市場,佳士得似乎有將高古陶瓷市場東移香港的意圖。高古陶瓷的收藏拍賣目前陷入一個怪圈,鑒定缺失,著錄、傳承清晰者價格昂貴,反之乏人問津,甚至被視為贗品。
佳士得“宮廷御制藝術精品”拍出半數(shù),185件流標95件,成交額3.0597億港幣。90件成交品有37件價超百萬港幣,4件價超千萬港幣,經(jīng)徐展堂、莊紹綏珍藏的明永樂青花瑞果紋梅瓶(圖六)拍至5052萬港幣,存量不多的清雍正仿木紋釉墨彩高士策杖圖筆筒(圖七)拍至3484萬港幣。
北京春拍,陶瓷方面只有少數(shù)幾件明清瓷器、紫砂價格超過千萬元,其他普品表現(xiàn)平平,常規(guī)日場拍賣大量流拍,紫砂器行情略優(yōu)于瓷器,高價品鮮見,往年紫砂大熱的風光不再。
中國嘉德上拍一件有傷的清雍正琺瑯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圖八)拍至2242.5萬元?,m瑯彩瓷在內(nèi)地市場少見,此杯高4.45厘米,口徑6.25厘米,“雍正年制”藍料楷書款,杯外腹通體繪一幅清新典雅的月季翠竹圖,題詩“數(shù)枝榮艷足,長占四時春”,鈐“鳳采”印。坊間有行家戲言,琺瑯彩瓷流通量稀少,價格昂貴,完整器多在香港上拍,有傷品才輪到內(nèi)地市場。雖是戲言,卻也可見業(yè)內(nèi)人士對兩地瓷器市場定位準確。該公司另兩場瓷器拍賣成交平平,花香供佛拍出不足四成,明清瓷器成交過半,兩場成交額不足6000萬元,僅6件價超百萬元,一對清康熙五彩鶴鹿同春描金祝壽紋大花盆拍至805萬元,清乾隆洋彩八吉祥萊菔瓶拍至920萬元。
兩場紫砂器表現(xiàn)不俗,32件當代紫砂悉數(shù)拍出;77件紫砂古器拍出八成,拍得4028.8萬元,香港藏家羅桂祥舊藏陳鳴遠制南瓜壺(圖九)拍得3220萬元,成為最貴的老紫砂器物。
北京匡時瓷器工藝精品在夜場上拍,76件拍出68件,成交額3.23億元,成交率89.47%。3套瓷器價超千萬港幣,拍場僅見的全套清康熙青花十二花神杯(圖十)拍至3335萬元,被劉益謙競得。7件雍乾時期唐英督窯作品悉數(shù)拍出,估價30萬元的乾隆時唐英制像生瓷鴨拍至368萬元。常規(guī)日場明清瓷器成交不足七成,112件流拍了38件,7件價超百萬元。147件近當代陶瓷拍出六成,王步、汪野亭、王琦、程門等人的6件作品價超百萬元,王步1959年所作青花釉里紅《高歌大慶》天圓地方瓶(圖十一)拍至1127萬元。
北京保利今春瓷器遠不及佛像行情好,古董專場里的明清瓷器僅4件乾隆瓷器價超千萬元:御制洋彩御題詩《雨前茶》棱式茶壺(圖十二)估價380萬至580萬元,拍至1495萬元——此壺2011年11月在倫敦市場以64.605萬英鎊成交;曾經(jīng)仇焱之、胡惠春收藏的茶葉末釉如意耳葫蘆尊(圖十三)拍至1115.5萬元;輾轉收藏于英國洛赫爵士(Loch of Dry law)、阿爾弗雷得·莫里森(Alfred Morrison)、放山居(Font hill)的一對御制洋彩夔龍蓮花賁巴瓶、青花八吉祥抱月瓶均拍至1035萬元?!按竺鳌じ窆拧睂?8件拍出六成,成交額8896.4萬元,永宣、嘉萬瓷器行情較好。兩個古董珍玩日場成交額不足4000萬元,首場429件拍出半數(shù),第二場520件成交不足四成。92件近現(xiàn)代陶瓷拍出七成,王步、王錫良作品價格較高。
屈指可數(shù)的高價品并不能真實反映市場行情,收藏投資者精品意識的增強,逼迫經(jīng)營者順應市場需求。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行貨、普品、贗品的空間受到擠壓,往年注水的拍賣紀錄露出了本來面目,市場占比日漸縮小,這點今春在瓷器板塊表現(xiàn)相當明顯。
佛像銅爐持續(xù)利好
佛像銅爐持續(xù)利好的行情表現(xiàn)在北京今春參拍的大部分公司,成交率普遍高于書畫、瓷雜等品類,走勢堅挺,難怪槌音剛落,即有公司打出了秋拍的征集方向??梢娺@一板塊的人氣旺盛,從業(yè)者對其錢景充滿期望。
北京市場佛教藝術拍賣原由北京翰海主導,隨著市場盤面的擴大,如今多家公司均開設專場,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對佛教藝術的推介大有后來者居上之勢。
中國嘉德今春推出兩場佛教藝術品專拍,成交額近億元,旃檀林專場86件拍出76件,成交額6080.05萬元。宮廷造像專場10件拍出8件,成交額3832.95萬元。11-12世紀印度帕拉雙色銅合鑄釋迦牟尼成道像(圖十四)拍至2530萬元,荷蘭海牙收藏家Herbert Juan da Silva舊藏的一組四尊17世紀銅鎏金財神護法像拍至2300萬元,13-14世紀丹薩替寺風格的銅雙身密集金剛像拍至1495萬元。
匡時夜場中2件明初宮廷造像、1件康熙宮廷造像價超千萬元,明宣德銅鎏金無量壽佛(圖十五)拍至2817.5萬元,15世紀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圖十六)拍至2127.5萬元,清康熙銅鎏金菩薩坐像拍至1035萬元,可見明清宮廷造像仍然是收藏投資者追捧的對象。該公司常規(guī)的佛教藝術專場單品成交價格不高,但是83件僅流拍3件,人氣相當旺。
匡時上拍的楊炳禎舊藏清乾隆銅帶蓋原座缽式爐(圖十七)拍至1115.5萬元,續(xù)寫了王世襄舊藏銅爐專拍以后的銅爐傳奇。此爐著錄清晰,多次在臺灣省、日本展出,是清代宮廷銅爐的代表性作品,這一價格也是今春最貴的銅爐。
佛教藝術品旺盛的人氣在北京保利拍場也可見到:古董珍玩16個專場成交額7.6億元,兩個佛像專場就占了2.3億元。“從喜馬拉雅到五臺山——重要佛教藝術夜場”22件隋至清代的造像僅l件流拍,拍得1.36億元,單件均價超過600萬元,可謂今春價值最高的一場佛像拍賣。罕見的明宣德宮廷造觀世音菩薩坐像(圖十八)以4830萬元成交,清雍正宮廷造銅鎏金綠度母坐像(圖十九)拍至3795萬元。金銅佛造像日場112件拍出近八成,成交9569.15萬元。4件12-16世紀的造像價超千萬元,14世紀西藏丹薩替寺造止貢巴像(圖二十)拍至1667.5萬元,明永樂宮廷造毗濕奴像(圖二十一)拍至1288萬元,16世紀西藏中部造三世達賴索南嘉措像拍至1150萬元,12-13世紀克什米爾造六臂般若佛母拍至1092.5萬元。這些價格昂貴的佛像,收藏傳承清晰,多為歐洲私人藏家舊藏品。中國市場持續(xù)十余年的佛教藝術品收藏熱,吸引了大量歐洲舊藏品回流,內(nèi)地高價成交品多源于此。
明清銅爐專場數(shù)量少,價格可不低,27件拍出20件,成交2565.65萬元,單件價超百萬元。先后經(jīng)趙沆年、王世襄所藏的明末清初“玉堂清玩”篆款鬲式爐拍至943萬元,此爐著錄清晰,2003年、2010年分別以119.9萬元、616萬元成交過兩次。
翰海今春表現(xiàn)最突出的也是佛教藝術品和銅器專場,古董珍玩專場上拍的清乾隆宮廷造“大清乾隆年敬造”楷書款銅泥金彌勒菩薩像(圖二十二),從220萬元拍到983.25萬元成交,競爭激烈。不過,另場以木佛、銅佛為主的專場成交情況則不理想,89件成交不足四成,高僅14.5厘米的11世紀克什米爾文殊金剛像拍至391萬元。
翰海新增的明清金銅器物專場行情大佳,167件拍出八成多,拍得2062.87萬元。拍品以明清時期的銅爐為主,也不乏銅質的鎮(zhèn)紙、筆山、花插等文房清供,估價貼近市場,預展時即受到買家關注,113.85萬元成交的清初蚰龍耳爐(圖二十三)銅質精細、造型優(yōu)美,頗具代表性。
香港佳士得上拍的14世紀尼泊爾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拍至(圖二十四)2364萬港幣,類似風格的釋迦牟尼佛成道像存量不多,此尊被內(nèi)地影視界名人楊子競得。
然而,佛教藝術品收藏投資熱的背后,也有不少隱憂:首先是收藏投資者普遍重視明清宮廷、西藏銅造像的收藏、交易,品種單一,對漢地高古造像的重視不夠,收藏、研究、交易等環(huán)節(jié)都比較薄弱;
其二是內(nèi)地長期忽視木佛等其他材質的佛教藝術品的收藏、研究,翰海今春上拍的大量木質佛像、法器流拍,就說明收藏者對其價值認識存在不足;
其三是學術研究跟不上收藏的發(fā)展,今春不少印度、尼泊爾等地的高古造像流入拍場,但是相關的研究文章、著作缺失;
其四是當前缺少對當代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佛教藝術品收藏、研究現(xiàn)狀的介紹和研究,更缺少對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和地區(qū)當代佛教發(fā)展以及收藏情況的介紹。
隨著中國市場收藏的縱深發(fā)展,這些都將是制約收藏投資者、從業(yè)者以及市場穩(wěn)健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專場細分解構古董板塊
宮廷御制、文人文玩、家具、佛像、銅爐、紫砂、印章、茶葉等細分專場拍賣的常規(guī)化,解構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古董板塊,今春這一現(xiàn)象表現(xiàn)較為突出。宮廷御制專拍上拍數(shù)量越來越少,像香港佳士得8524萬港幣拍出的董滄門刻恭親王龍鳳田黃對章(圖二十五),北京保利4197.5萬元拍出的清乾隆白玉交龍鈕寶璽“八徵耄念之寶”(圖二十六)、1955萬元拍出的清雍正-乾隆紫檀列屏式有束腰寶座(圖二十七)這類作品太難征集,內(nèi)地的買家也不多。
細分后的小型專場更加適應市場運作,成為古董板塊新的增長點,這些名目繁多的小型專拍,符合收藏、投資甚至是拍賣公司項目化合作經(jīng)營的方式,不少品牌公司以此吸引資源合作,利于相關傳統(tǒng)文化、工藝的深化研究和市場拓展,今春北京市場上的家具、文人文玩、茶葉拍賣就非常成功。
中國嘉德繼續(xù)與香港嘉木堂合作推出明式家具專拍,此次39件全部拍出,成交額4857.02萬元。與往年不同的是,今春成交率仍然較高,單品成交價略有下降,未出現(xiàn)千萬元級拍品,最貴的一對晚明黃花梨四出頭龍紋官帽椅(圖二十八)以920萬元成交,清前期黃花梨五抹十二扇圍屏(圖二十九)拍至575萬元。“文人·漫生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專拍大獲成功,129件拍出近九成,790萬元的成交額或許不高,但拍品在當代藝術家群體、收藏投資群體廣受好評。與常規(guī)文玩專場不同的是,這一專場的選件符合了當代的藝術審美,注重貼合當代生活。
匡時上拍的家具養(yǎng)生專場3l件家具拍出22件,明末清初黃花梨雕龍紋架子床(圖三十)拍至667萬元。與動輒數(shù)百上千萬成交的各式黃花梨椅子相比,架子床價值嚴重低估,民間有一種說法是,收藏者較忌諱老床,認為不吉利。實際上,古物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種種說法,如果真正按照藝術品的鑒賞標準看,這些忌諱都不存在。
匡時首推的祺昌號茶事茶葉夜場,是內(nèi)地首次出現(xiàn)的高規(guī)格收藏級普洱茶拍賣,125件僅2件流拍,成交額6881.72萬元,拍品幾乎囊括了20世紀以來大部分具有收藏價值的普洱茶品種,很多上等號級茶、印級茶在內(nèi)地屬首次集中亮相,堪稱收藏級普洱茶拍賣的標準化演示。19件拍品價超百萬元,價格最高的還是民國時期遺存的古董級茶,一筒民國初期百年藍標宋聘號圓茶(圖三十一)拍至994.75萬元,一片民國初期百年紅標宋聘號圓茶(圖三十二)拍至299萬元。
不少專場的設置,開始與追求高品質的文雅生活貼近,養(yǎng)生、品酒、品茶等專場為當代藝文生活增添了另類趣味,其蘊含意味可能是:您不單要會收藏鑒賞,更要懂得將其融入生活。
這是否是21世紀收藏的終極追求?
(責任編輯:阮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