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韋 星
“誠信村”里的另一片天地
文/韋星
摘菜、洗凈、捆成一把把放在菜籃里,然后拎到集市上,吊掛在一棵樹下或擺在路邊售賣。
賣菜的農(nóng)民不需要守攤,他們只需在菜籃旁標注菜價,并放一個用來裝錢的袋子,就可安心回家或下地干活。收市時,農(nóng)民再去把菜錢收回。
也有人粗心,忘了收回。不過,第二天,當他們?nèi)ゲ榭磿r,錢袋里分文不少……這不是童話世界里描述的美好生活,而是存于我們的現(xiàn)實世界——廣西橫縣羅鳳,這個“賣菜不需守攤、村民自助投幣”的“無人菜市”,已有上百年歷史。
“無人菜市”不只出現(xiàn)在羅鳳,廣西容縣、龍州等地的農(nóng)村,這種現(xiàn)象已有不小市場,且存在不短的年份。是什么在支撐著這一信任體系在鄉(xiāng)土社會的健康運轉?
羅鳳是廣西橫縣百合鎮(zhèn)下屬的一個行政村,由葛麻、羅鳳(圩)、俄眉3個自然村組成,三千多人口,其中羅鳳圩一千二百多人。
從羅鳳出發(fā),無論到豐塘,還是到百合,都有十幾公里距離,但只需二十多分鐘車程。不過,在過去,這地方顯得很偏僻——無論到前述哪個鎮(zhèn)政府所在地,都需要踏著泥濘的土路,走上兩三個小時。榃樸是豐塘鎮(zhèn)下屬的一個行政村,和羅鳳隔著一條不到十米寬的河道。
這兩個山水相連、人文相通的村莊,命運十分相似:都是所在行政區(qū)劃的邊緣,在交通不便的過去,亟需一個可以從事物物交換或商品貨幣化的場域,集市應運而生。
率先成為集市的是羅鳳圩。羅鳳圩由雞利村演變而來。雞利村那條只有30米的“巷道”,成了最初商品交換的“街道”。隨著街道不斷擴散、遷移,集市已由過去不足兩米寬的“巷道”,變成今天二十多米的“街道”。
很多地方集市的形成,要么是人員的大量聚集而生,要么是村莊地處鄉(xiāng)鎮(zhèn)政府等行政中心所在地,而由政治中心誘發(fā)出經(jīng)濟中心。
但羅鳳圩,是因過去地處偏僻,亟需形成集市,在現(xiàn)實需要下催生出的小集市,并由小集市吸引周邊的經(jīng)濟能人加入。在不斷加入的過程中,擴張了集市原有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
羅鳳形成集市是一個緩慢自發(fā)的過程,所以這里出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和很多集市村民姓氏單一或只有幾個姓氏不一樣,羅鳳圩上居住著二十多個姓氏。羅鳳圩村長溫復明介紹,過去羅鳳圩有24個姓氏,但計劃生育實施后,一些只有女丁的家庭在女兒出嫁后,其姓氏在當?shù)財鄬恿?,目前村里還有22個姓氏。
來到羅鳳前,在和一些社會學者接觸中,他們預測,“無人菜市”的出現(xiàn),很可能是和這個地方封閉、落后、姓氏單一、宗族勢力十分強大有關。但現(xiàn)實不在預測之內(nèi)。相反,羅鳳圩、榃樸等自然村落形成的集市,甚至比一些鎮(zhèn)政府所在地的集市,還要繁華,且流動性很強,姓氏復雜、宗族勢力普遍弱化。
過去,即便是羅鳳圩的大姓,也不過二三十人,除去老人、小孩,剩余的青壯年很少。這樣,要辦喜事或喪事,注定單個宗族無法完成,只有不分宗族、彼此同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
不斷互助協(xié)作中,不同宗族的村民情感得到強化,也形成了共同的價值觀?;ブ行纬傻恼\信氛圍,因此延續(xù)至今并影響到其他村莊。
在羅鳳圩,小孩放鞭炮,不能只放三響。因為放三聲響炮,暗示著這家死了人,他的家人正在向鄰里發(fā)出求助信號。
即便凌晨突然聽到三聲炮響,鄰居也會豎起耳朵聽聽是否傳出哭聲,或親自去探個究竟。如果當夜不能趕抵現(xiàn)場察看,第二天早上彼此也打聽“昨晚三聲響炮是誰家傳出?”當核實有人過世了,村民就不分姓氏地提著米、油過去探望逝者家屬并給予幫忙,同時給逝者家屬封禮金。
如今,一些姓氏宗族的成員不斷擴大,但互助往來的傳統(tǒng)依舊存在。比如,在一些商鋪門口,如果剛好有進貨歸來的車輛在卸貨,一些沒有血緣、宗族關系的村民,也會上前主動幫忙卸貨;有村民在打掃自家門前時,也順帶掃了鄰居家的屋前或公共巷道,這是很自然的行為。
一些傳統(tǒng)村落間的村斗或宗族派系斗爭,也沒在羅鳳出現(xiàn)過?!皫资陙恚瑥臎]出現(xiàn)過。”陸爾泉說,一直以來,不但沒出現(xiàn)村斗、宗族斗爭,反而是村里人到附近的村莊義務幫忙。
陸爾泉不知道如何歸納這種現(xiàn)象。他說,小時候,父母就告訴他“要團結,不要分裂,不要拿別人家的東西”。
羅鳳圩的“無人菜市”正是在這種氛圍中產(chǎn)生,并代代延續(xù)。不過,每隔3天一個圩日,在羅鳳圩趕圩的人有幾千人,除本地外,還有很多外地人,但他們在“無人菜市”買菜時,也很自覺地投幣,更不會偷拿錢,“或許受整體環(huán)境的影響吧?”村民也解釋不清這種現(xiàn)象。
如果真有人偷拿“無人菜市”的錢或買菜不投幣,會是什么結果?這要分情況:如果是小孩,由家長教育并帶小孩去菜農(nóng)家道歉、償還,如果是大人偷,他在村里將受歧視、被看不起。
陳本志說,大人偷拿的話,他將會被群眾“評論”,后果很可能是:他被孤立、被排擠。這樣,這家人家里辦事就沒人去幫忙,相當于他被村民拋棄了,所以菜籃子里的錢,別人是不敢碰的。
一個從都市突然被投放到這個淳樸鄉(xiāng)村的人,暢行在“無人菜市”里,會有種被充分信任的釋放感、輕松感。
媒體報道后,城市里,常有一些人特意驅車到“無人菜市”的攤點前好奇地打探著。然后,他們投幣、買菜,還在現(xiàn)場拍上幾張照片,這才滿足地離去。當?shù)厝藢Υ嗽缫岩姂T不怪。
1月17日是羅鳳每隔3天一次的圩日。
大城市里,早上5時,飲食店里就開始活躍著小商販的身影了。但在羅鳳圩,早上8時,公雞一遍遍啼鳴,也始終喚不醒沉睡中的山村和村民。盡管是圩日,但直到中午11時,太陽爬上了樹枝頭,臨街鋪位的村民才慢悠悠地抬椅子、扛木板、拉電線—用以搭建售賣衣服、鞋子、水果和日用品的平臺。
一切都在安詳有序和不緊不慢之中進行,沒有催促聲,更沒有謾罵和指責聲。
中午12時飯后,附近村莊的人,才擠上三輪車,從山的那一邊,朝集市慢慢駛來。三輪摩托車的轟鳴聲,在坡谷里盤旋,久久無法散去。
下午2時左右,羅鳳圩的集市,才迎來人流高峰。這時,賣老鼠藥、賣蟑螂藥、介紹包治百病中草藥的外地商販,開始用高分貝的喇叭、永無休止地播放著“神藥”的激情……對種種紛擾,在集市上不斷來回晃悠的農(nóng)民們,見慣不怪,他們或津津有味地圍觀,或若無其事地斜身別過。
羅鳳圩的老人,則搬著一個木凳子到屋前曬太陽。不過,這是在他們將自己家種的菜拎到“無人菜市”,并掛好錢袋后,才享受著的愜意時刻。
羅鳳圩村民之間的關系融洽,也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人“既是鄰居,又是親家”的關系。
因居住在羅鳳圩的有20多個姓,很多不是宗族關系,這為彼此的婚嫁往來提供了可能。而作為集市所在地,相對周邊村莊而言,“街上的人”的優(yōu)勢,也還是很明顯。所以,羅鳳圩婚嫁本地化的情況很突出。
君從都市來,感覺羅鳳圩的一切,恍如隔世——無論是趕集日的喧鬧、嘈雜,還是平時里的寧靜村莊。這一切都是屬于他們自己繁雜而純凈的小世界,誰也帶不走、裝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