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湖水
世界各國的“愛國主義”教育
□ 洪湖水
美國大力宣揚“美國精神”,強調培養(yǎng)具有“強烈的對國家的忠誠感”的美國人,讓學生成為有民族精神、勇于開拓的人。為此,美國對中學教育提出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責任公民”,即具有愛國精神、能對國家盡到責任和義務的公民的目標。美國以法律形式明文規(guī)定,各級各類學校都必須開設美國歷史課程。小學以歷史故事和偉人軼事為主,中學開設一百四十多學時的系統(tǒng)歷史課,側重于學習歷史事件和過程。同時,還要求學生背誦“忠于這個國家,保衛(wèi)這個國家”“愿上帝保佑這個國家”等誓言,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為國家而奮斗的信念。
葡萄牙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中小學課本中。在中小學使用的語文、社會科學常識、歷史、音樂等課本中,葡萄牙民族歷史文化知識和著名人物事跡的內容十分突出。在這些不同學科的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國旗圖案和有關的文字說明,詳細介紹國旗的歷史、國旗的設計、國旗的含義及贊美國旗的文字。1991年,葡萄牙國家教育部規(guī)定,小學的每個教室里都必須懸掛國旗。與此同時,葡萄牙國歌也多次出現(xiàn)在各種課本中。音樂教師不僅對學生進行民族音樂教育,而且教唱葡萄牙的國歌,并且向學生講解國歌產生的歷史背景及歌詞的含義,加深學生對國歌的理解,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法國突出以博物館、紀念館為陣地的歷史文化教育。法國博物館眾多,即使是偏僻小鎮(zhèn),也有自己的博物館。法國充分利用本國博物館、紀念館多的資源優(yōu)勢,并以此為陣地,廣泛而持久地開展以歷史文化為重點的愛國主義教育。法國政府明文規(guī)定,凡國立博物館都必須對中小學生實行半價政策,盧浮宮博物館在星期天一律免費對外開放。從1984年起,法國政府把每年9月最后一個周末定為全國“文化歷史遺產日”。在這個周末,全國的博物館及政府部門所在的古建筑全部對外開放,讓孩子在參觀瀏覽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增強愛國意識。
意大利注重弘揚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但丁的杰作《神曲》被定為各類中等學校學生的必修課。意大利政府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投入巨大,全國絕大多數(shù)考古、藝術、民俗等博物館對18歲以下青少年全年免費開放。不僅如此,意大利政府為保護和發(fā)展歌劇這一“國粹”藝術,長期為13家大歌劇院提供財政補貼。每年的七八月份,還要在全國各地露天劇場舉行古典歌劇演出活動,重大節(jié)日的慶?;顒右捕加懈鑴⊙莩龉┘议L帶孩子觀看。此外,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龐貝古城等歷史遺產的一磚一石都受到嚴格保護,每個意大利孩子都十分珍愛這些古跡,絕不會出現(xiàn)亂寫亂畫、損壞歷史古跡的現(xiàn)象。
加拿大歷來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并善于利用節(jié)日開展教育活動。加拿大政府對國慶節(jié)慶祝活動的安排一般是:早9時在議會大廈廣場由“渥太華城85人”合唱團演唱《向加拿大致敬》;9時30分,總理出席升國旗儀式,奏國歌;其后,由軍樂隊和軍隊儀仗隊進行表演。與此同時,各公園游園活動開始。晚上,在議會大廈的天幕上放映聲光錄影《加拿大的光輝歷程》,直至午夜。加拿大政府還發(fā)起“再懸掛100萬面國旗活動”。政府要求加拿大人在屋前、陽臺、課桌、辦公室、汽車、輪船等處插上國旗。在加拿大的城市和村莊,國旗飛揚,隨處可見。唱國歌已成為加拿大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新移民入籍,要舉行儀式唱國歌;小學生放學了,也要唱國歌。
波蘭把愛國主義教育寓于課堂教學和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之中,而且非常具體。各類學校都專門設有愛國主義教育課程,把愛國教育融入到歷史、地理、文學、美術、音樂及數(shù)理化等課程中。在波蘭歷史上有許多世界名人,比如,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等,教育部門把這些杰出歷史人物的思想和事跡滲透和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同時,波蘭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比如,組織學生參觀各種紀念性的建筑物和紀念碑,通過參觀學習,使青少年重溫歷史,不忘過去,面向未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
在韓國,家長和孩子都以吃本國的糧食、蔬菜、水果等食品為榮,雖然超市里國產牛肉要比進口牛肉貴,但購買的人卻很多。街邊掛著“本土正宗”招牌的餐館更是顧客盈門。在韓國人家庭里很少看到外國電器。韓國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熱愛本土就要使用國貨。即使是在國外,一般情況下,韓國人也只購買韓國產的電子產品與汽車。購物、吃飯,哪怕距離再遠,他們也會開車到韓國人開的商店、餐館去消費和用餐。韓國人普遍認為,“國貨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這一切都源于他們強烈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榮譽感。
(責編 李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