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刊 來源/網(wǎng)易公開課
如何陪伴抑郁的人
編輯/本刊 來源/網(wǎng)易公開課
抑郁癥會大大增加人的自殺風(fēng)險。而曾經(jīng)有一項調(diào)查說過,在自殺完成的人群中,只有極個別的人是沖動自殺。而幾乎所有自殺完成的人,都有過深思熟慮,而在自殺之前,都有過這樣或者那樣的求救信號。
只是我們作為他們身邊的人,無論是恐懼、慌張,甚至是善意,錯失了救助的良機。所以,當(dāng)一個人告訴你,說他覺得生命無趣,覺得死亡是種選擇的時候,請你一定,停下來,認真地去詢問他的感受,詢問他是否有自殺的計劃。不答應(yīng)替他保密,24小時監(jiān)護,尋求專業(yè)機構(gòu)的救助。倘若你去傾聽,去提問,去討論死亡,無論你是否真的改變他們的意圖,他們在那個時候,那個地方,他們內(nèi)心的聲音,傷痛,是被人聽到了的。而你的“不保密”(明確告知你會幫助他與專業(yè)的危機干預(yù)機構(gòu)、重要他人取得聯(lián)系),也對于他們來說,敞開了一條和外界聯(lián)結(jié)的可能性。你的關(guān)注,和承認他的絕望,這不一定足夠,但是能夠帶來希望。
以下兩個故事或許能告訴我們一些感受。
故事1:
有一個小男孩,很晚才回家,媽媽問他做什么去了。他說他今天去安慰了隔壁家剛剛喪偶的老爺爺。媽媽很驚訝,問他,你是怎么安慰爺爺?shù)??因為即便媽媽作為一個成人,也覺得老爺爺?shù)膯适林?,不知該如何安慰?/p>
小男孩說:“我騎車路過老爺爺家,看見他自己一個人坐在院子里哭,我于是把車子放在一邊,爬上老爺爺膝蓋,跟他一起哭?!?/p>
這個小男孩是個天生的治療師。其實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是。只是我們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學(xué)習(xí)到這樣那樣的道理,有了這樣那樣的價值觀。我們每每要感受情緒的時候,大腦便跳出來,指手畫腳:說你這樣想是不對的,你那樣想是消極的,你看你擁有這么多東西,你看你有那么多人關(guān)心你。你不該再難過了。
于是我們就生生給別人加了一條罪名:你不該難過這么久,你該快快好起來。
而小男孩做的,是特別天然的“共情”:我懂得你難過,而不指手畫腳;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讓你變成我所期望的樣子。
而“共情”(也作同理心)這個概念,是所有心理咨詢師在成長的過程里面,要經(jīng)受大量、大量的訓(xùn)練,才慢慢能夠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情。
我在做學(xué)生的時候,看岳曉東老師的《登天的感覺》,自序里面寫的話大概是這樣:說,年輕的時候覺得理解一個人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情,而做咨詢越久,越發(fā)現(xiàn),一個人去理解另外一個人,是多么困難的事情,就好像登天的感覺。
后來我也開始經(jīng)受共情的訓(xùn)練,開始嘗試去理解我的來訪者。我愈發(fā)感受,“理解”之不可能。因為你就是沒有經(jīng)歷過TA的經(jīng)歷,沒有感受過TA的感受。無論你如何用力,另一個靈魂之處,你終是無法到達。
可是我們能盡力去共情的目的,并非去完成這個不可為之事。我們與他人共情所帶來的陪伴,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他去理解他自己。
故事2:
1970年左右的時候,個人電腦還沒有出現(xiàn)。有程序員根據(jù)人本主義治療流派的理論,做了一個程序,叫Eliza。這有點像現(xiàn)在的蘋果手機中的Siri。這個程序能夠跟你對話。TA說話的方式,是提一些很概括的問題,或是將你說的話,重新組織一下,重復(fù)給你聽。
比如你說,我今天很難過。Eliza就回復(fù)說,噢,今天你很難過。你說,我不喜歡吃巧克力,它讓我發(fā)胖!Eliza就回復(fù)說,巧克力會讓你發(fā)胖,你不喜歡。
看起來都是些正確的廢話,卻有著出乎意料的作用。實驗者讓一些人來使用這個程序,并進行收集反饋。有趣的是,絕大多數(shù)人堅信,這臺冰冷電腦后面一定坐著一個這個世界上最理解他的人。
所以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能小小放下我們內(nèi)心的評判、價值觀,僅僅用些小的方式,給對方陪伴。當(dāng)你身邊的朋友心情不好的時候,請你:(1)理解TA的感受,承認TA的痛苦;(2)不“期望”TA按照我們的方式和速度快快好起來;(3)幫助和鼓勵TA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
很多人擅長給朋友打些雞血:你看你擁有這些擁有那些,不要難過了。其實這不過是小事一樁,沒什么大不了的,你睡一覺明天就好了……其實,抑郁癥的來訪者往往本身很聰明,又善于假裝自己“很好、沒問題”,在生病的狀態(tài)下,盲目的樂觀鼓勵,只能讓他們雪上加霜。相比“打雞血灑陽光”式的開導(dǎo),他們更需要身邊的人來承認他們的困境,關(guān)注他們內(nèi)心的苦痛。
每個人都希望當(dāng)自己脆弱無助抑郁的時候,身邊有一個“小男孩”,不評判不期望地陪我們哭。不幸的是,我們并不能要求身邊的朋友個個都變成“小男孩”。
可是,有幸的是,即便我們可能沒有這個“小男孩”,但是我們都有我們自己。
我們學(xué)了這么多如何愛別人的方式,我們也可以像愛別人一樣,來疼愛自己。
1.尋求好的支持(信任的朋友家人);2.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3.做一些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4.必要的時候?qū)で髮I(yè)的幫助。
很久之前,我在一個工作坊上聽到過一個女孩子分享的“333”。每天散步30分鐘,每天曬太陽30分鐘,每天三頓飯和人一起吃,能夠有效地改善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