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錦斌
把故事雕刻出來
余錦斌
學(xué)生寫記敘文的弊病之一是熱衷于抒情,卻沒有耐心敘事。從干癟敘事里生發(fā)出來的感情貌似精致絢爛,實則空洞、拔高,甚至虛假。宋人魏泰在《臨漢隱居詩話》中說道:“詩者述事以寄情,事貴詳,情貴隱,及乎感會于心,則情見于詞,此所以入人深也。如將盛氣直述,更無余味,則感人也淺,烏能使其不知手舞足蹈;又況厚人倫,美教化,動天地,感鬼神乎?”情與事交織,事中見情,情隨事出,相得益彰。情感貼著故事,故事滲著感情,這樣的文章即使未必深刻,也是親切的,真摯的。敘事是抒情的載體,抒情是敘事的升華。敘事是舞臺的表演,抒情是精妙的暈染。記敘文寫作訓(xùn)練中,務(wù)必要求學(xué)生剝除富麗堂皇的抒情,扎扎實實地把故事雕細(xì)刻精。
比如下文:
朋友,我想對你說
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我不再孤獨徘徊。有你,真好!
——題記
盈盈人生,漫漫長路,一曲高山流水響徹心扉,詮釋了情的真諦,于是便有了俞伯牙和鐘子期的萍水相逢,那是一份相知的情,一份相遇的緣。而你,朋友,便是我的知己。
可還記得嗎?那年盛夏我們一起游廬山,你的那句話便成為我刻骨銘心的烙印,時光帶走的是歲月,卻帶不走記憶。
依稀記得,江西是一個火爐,剛到的時候不適應(yīng)這里的酷暑,爬著蜿蜒的小路,你卻是不同一般隨波逐流,而是走走停停。在我的催促后,慢慢前行。
才一個轉(zhuǎn)頭,我看見你留步眺望,我走過去,拉你的衣襟,“走吧,快掉隊了!”“急什么,你看!”順著你的視線,我遠(yuǎn)遠(yuǎn)望去,此時廬山猶如披著白紗的少女,與藍(lán)天相隔。耳邊傳來悠悠笛聲,抬頭遠(yuǎn)望,只見一位白衣素裹的男子正吹笛子。笛聲幽遠(yuǎn)纏綿,與此時的廬山美景融合在一起。我驀地感到“玉人何處教吹簫”的靜謐。
這時候,你開口了,你告訴我許多人的一生都會為金錢而煩惱忙碌,他們并不知道停下來看看身邊的風(fēng)景,駐足靜思,在自然的洗禮中思考,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劇呢?我的內(nèi)心猛地一震,是??!誰的一生不是這樣呢?世間真正的智者有多少?我不由感到一絲惆悵……
朋友??!我想對你說,你用平凡的事教會了我怎樣去品味生活。“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蹦隳欠挏焓幜宋覂?nèi)心的狂妄。朋友??!我想對你說,你是我的知己,你讓我看懂世界,給我?guī)頊嘏拖M心阏婧茫?/p>
因為有你,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上面這篇文章,敘述的是一件發(fā)生在廬山上的小故事,刻畫了一個懂得慢慢欣賞美景的與眾不同的朋友,表達的無非是要成為廬山的欣賞者而非匆匆過客這一情感。然而,作者卻溺于抒情,先在題記中夸張地將你比喻成“一盞燈”,緊接在首段中又失當(dāng)?shù)仡惐取扮娮悠谂c俞伯牙”,第二段浮夸地寫這是“刻骨銘心的烙印”,第五段過火地稱贊朋友是“智者”,第六段又空穴來風(fēng)地感謝朋友“滌蕩了我內(nèi)心的狂妄”,結(jié)尾“因為有你,我的生活如此精彩”更是不知從何而來。諸如此類,皆是虛妄之情。作為抒情載體的故事反倒沒下功夫雕琢,只存混括印象。
修改后:
朋友,我想對你說江西不愧是一個大火爐。閩南清新的海風(fēng)仿佛追不上呼嘯的動車,遠(yuǎn)遠(yuǎn)被甩到了身后。熱浪滾滾而來,站在偌大的旅客集散地,中國著名避暑勝地——廬山,自私地把清涼固守在山頂,不肯讓山下分享一點。看著長蛇般等著登山的游客們,心中更是燥熱不安。
終于上山了。旅游車盤旋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導(dǎo)游饒有興趣地講著毛主席上山時用火柴梗計算彎道的趣事,不時有樹枝拂過車頂?shù)穆曇魝鱽?,涼風(fēng)也一點一點地多了起來。往窗外望去,近的是粗壯的樹,遠(yuǎn)的是青翠的山。煩躁的心頓時寧靜下來。
開始登山了。我們緊緊跟著導(dǎo)游,匆匆在黃龍?zhí)断磦€腳,匆匆地在銀杏前拍個照,匆匆地在美廬里走個來回?!翱禳c!快點!”導(dǎo)游不停地催促。我們抓緊拍照,拍照。大家既怕跟不上隊伍,又恨不得把廬山的美景全部裝進相機里。
一個轉(zhuǎn)頭,我看見你留步眺望。我退回去,拉你的衣襟,“趕緊走吧,快掉隊了!”“太美了,你快看!”順著你的視線,我遠(yuǎn)遠(yuǎn)望去,廬山猶如披著白紗的少女,與藍(lán)天相映。耳邊傳來悠悠笛聲,抬頭遠(yuǎn)望,只見一位白衣素裹的男子正橫吹笛子。笛聲幽遠(yuǎn)纏綿,與此時的廬山美景融合在一起。我驀地感到“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意境......
喧鬧的隊伍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我們兩個慢慢地走著。這時候,你開口了:“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廬山到處都是美。讓蘇東坡都目眩神迷的廬山之美,又怎會僅僅在導(dǎo)游介紹的那幾個景點?慢慢走,慢慢欣賞,才不會僅僅到此一游!”
從清涼的廬山上下來,我們逃也似的離開了江西的熱浪。動車上,一個個打開相機,分享著彼此的美景。“咦?這是在哪拍的?”“???我也忘了,這是五老峰?還是含鄱口?”他們盡力回憶著,激烈討論著,真的忘了在哪兒走過。
我和你目光交匯,欣然一笑。我靠在你的耳邊,悄悄跟你說:“你才是廬山的欣賞者,他們只是過客!”
修改后的作文擯棄了泛濫的抒情,豐長了事件的過程。作者在場景的變化中交代事件的經(jīng)過:山下的滾滾熱浪,上山路上的點點清風(fēng),登山時的馬不停蹄,游客的心情也從燥熱轉(zhuǎn)為寧靜又變?yōu)橹薄T诔浞咒亯|后,文章轉(zhuǎn)入細(xì)寫與朋友駐足眺望,悠然會心地欣賞,別具只眼地領(lǐng)悟。結(jié)尾的安排獨具匠心,作者以歸程照應(yīng)開篇的出發(fā),以游客們的遺忘對照朋友的體味,主題的抒發(fā)水到渠成,恰到好處。當(dāng)然,修改后的文章標(biāo)題相應(yīng)定為“你不是過客”更妥。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xué)(桂壇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