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林梅琴
狀元走過的路你也可以去走走
本刊記者 林梅琴
影視劇里,經(jīng)常有學(xué)子進京趕考的場景,他們背著重重的書箱,用一雙腳就這么一路走過去。從福州新店鎮(zhèn)象峰村到宦溪鎮(zhèn),有一條長達(dá)3.6公里的古道,本名“大北嶺”,因為是古代學(xué)子進京趕考的必經(jīng)之路,也被人們稱為“狀元古道”“狀元嶺”。
過去福州有四條省際古道,“大北嶺”是其中之一的“福溫古道”遺存,修于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用鵝卵石和石塊鋪成,是古代福州經(jīng)連江、羅源、寧德、霞浦、福鼎通往浙江溫州的北驛道。不僅是趕考的往這里走,平常做生意的商賈、普通百姓,也往這里走,有一段時間,出口處還形成一條古街,客棧、中藥鋪、京果店、海產(chǎn)攤、肉鋪應(yīng)有盡有。
從上世紀(jì)80年代起,古道人煙稀少,日漸荒廢,長滿了雜草。2009年,福州晉安區(qū)宦溪鎮(zhèn)政府修復(fù)古道,用石板替掉了破損的路面,后人又可以去緬懷那段逝去的歲月了。
尚書廟不是單指一個地方,而是奉祀南宋度宗朝狀元陳文龍的廟宇。他被歷朝皇帝敕封為“水部尚書”“鎮(zhèn)海王”,民眾把尊他為“尚書公”,把他列入神祇的行列,成為一個十分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現(xiàn)象。不僅福州、莆田一帶,甚至臺灣及海外一些地方,都能看到尚書廟的蹤跡。
許將是福州的第一個狀元,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中狀元時,他才18歲。他文武雙全,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是王安石變法團隊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在福州瓊河(今水部)一帶居住,后人為了紀(jì)念他,便把他的居所
泉州東街有條相公巷,是南宋高宗朝狀元梁克家的故居所在地?!端问贰分杏涊d他“幼聰敏絕人,書過目成誦”,傳說中狀元時,他就讀的學(xué)宮前池塘雙蓮并開。梁克家執(zhí)政為民,不畏權(quán)貴。他死后,葬于泉州城東,今豐澤區(qū)草邦水庫南岸。1958年建水庫時,他的墓被淹,不過天旱水位低時,墓前石刻殘件仍會出現(xiàn)。
“登第皂莢”故事中的主角黃仁穎,是泉州的第二位狀元。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故鄉(xiāng)晉江潘湖鄉(xiāng)人為了紀(jì)念他,修建了仁穎書院,以志前賢。
福州烏山山腳有個石刻——“第一山”。據(jù)《閩都記》載,這三個字,系米芾所刻。南宋理宗紹定二年(1229年)的狀元黃樸,便生長在這里。據(jù)《韋居聽輿》載:“福州舊有讖云:‘獅兒走,狗兒吼,狀元在門首?!碑?dāng)時人們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紹定二年元旦,黃樸家對面的屋上,瓦獅墜地,群犬吠之。之后黃樸便中了狀元,正應(yīng)驗了那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