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 片
楊城 推薦:值得去的世界短片電影節(jié)
楊城,國內(nèi)獨立制片人、電影策展人,一直以來短片都是他一個重要的興趣點。4月底,他剛剛參加了一個鮮為人知的釜山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短片到底是什么,他做了一個通俗易懂的比喻,“讀者都知道小說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它們都是小說,我們評鑒小說的標準也都是一樣的,看思想、情感和寫作技巧,這些都是普世的標準。沒有人需要去解釋短篇小說也是小說”。同理,短片也是電影的一種形式,理應得到同等尊重。但在中國,短片很尷尬。巧的是,導演賈樟柯剛剛發(fā)起了一個關于短片的新媒體項目,計劃一年“首映”108部短片,將處于邊緣位置的短片暫時拉回了觀眾的視野。對于短片來說,這該是一個轉機。
《電影》:賈樟柯算是中國導演中比較重視短片的一個創(chuàng)作者,最近他發(fā)起了一個新的短片項目。
楊城:對,在“第六代”導演之前,幾乎沒有知名導演主動進行短片電影的創(chuàng)作?!暗谖宕睂а蓐悇P歌拍過一部短片《百花深處》,收錄在《十分鐘,年華老去》的這部集錦影片中。之后在戛納電影節(jié)六十周年時,陳凱歌和張藝謀受邀分別創(chuàng)作了一部短片電影,收入在集錦電影《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電影》中。但這些都不是主動創(chuàng)作,是受歐洲制片公司或電影節(jié)的邀請,而且作品就這么多。但賈樟柯是個例外,被大家知道,就從他的短片《小山回家》開始,之后仍然對短片創(chuàng)作保持積極,陸續(xù)推出了《公共場所》、《狗的狀況》等短片作品。所以賈導這個項目是特別好的事情,至少有一個穩(wěn)定的平臺比較系統(tǒng)地去展示一些優(yōu)秀的短片,肯定能帶來很好的示范效應。第一是能讓大家更重視短片,第二讓大家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短片,也能讓這個行業(yè)去發(fā)現(xiàn)更多新的人才。
《電影》:在國內(nèi),短片有哪些發(fā)行渠道?
楊城:在中國,短片沒有特別完善的發(fā)行渠道,因為大家都不重視,渠道方很多時候本能地認為短片為什么要收錢?就應該是免費的。有一段時間,一些電信運營商會對一些短片買斷發(fā)行或付費點播分成,但這是很少見的,沒有形成一個可循環(huán)的或者說規(guī)范的短片市場。但是,賈導做的這個新媒體項目是一個有益的嘗試,他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影響力,以微信公眾號的形式帶來用戶流量,能否轉化為可循環(huán)商業(yè)價值,還有待檢驗,但我個人表示樂觀。
《電影》:國外的短片發(fā)行會更好?
楊城:在很多國家,短片是有資格到影院進行放映并售票的。放長片之前可能會先放一個短片,或者在影院里放映各種短片集錦。但在中國就行不通。按說電影院是可以放所有電影的地方,不讓短片進電影院就意味著我們覺得短片還不是電影,這個其實是很多人的一種偏見。
釜山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閉幕頒獎后的集體合影
《電影》:所以,有一種說法“短片只是對長片的練習”。
楊城:其實只要參照文學領域,這個誤解很容易澄清。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愛麗絲·門羅,從未寫過長篇小說,她的中短篇,不可能是為寫長篇練習的產(chǎn)物。它們有自己完整的身體和靈魂。還有愛倫坡,他的傳世之作大多是些短篇,一生只有一部未寫的長篇。他們因為是偉大的短篇小說家,才成為偉大的小說家。
《電影》:你怎么理解短片創(chuàng)作?
楊城:它太純粹了,可能只有真正對創(chuàng)作感興趣的人才會比較重視,以及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大部分人直接跳過去,完全忽略有這樣一個領域的存在。一個具有當代電影觀念的導演,不會覺得拍電影一定要只拍長片,而是看自己想表達的東西適合哪種形式,適合拍成短片就拍成短片,適合拍成長片就拍成長片。韓國導演樸贊郁和賈樟柯類似,也是時不時拍個短片,他們對于創(chuàng)作都有一個開放的理解,都是具有當代電影觀念的創(chuàng)作者。
釜山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歡迎午餐合影
《電影》:短片有可能擴充為一部長片,成為一個IP嗎?
楊城:如果一個短片體現(xiàn)出來一種比較新穎的創(chuàng)意或者是比較酷的一種風格,它有可能會被擴充成一個長片。這個電影史上有一些,就中國而言有《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用了短片《老男孩》的IP,還有萬瑪才旦的《靜靜的嘛呢石》等。國外的像《第九區(qū)》、《超市夜未眠》,也都是從短片改編的。但是總的來說,成功的案例比較少。因為短片跟長片是兩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做短片的方式不一定適合做長片,反過來也是這個道理。
《電影》:賈樟柯在那個短片新媒體的項目上說,讓大家忘掉“微電影”的概念,短片和微電影有什么區(qū)別?
楊城:這是一個混淆視聽的概念,我覺得本質(zhì)上沒有什么區(qū)別?!拔㈦娪啊庇兴敃r流行的背景,我覺得是在微博流行之后開始有這個概念的,之后又有了微信,所以“微”好像變得很時髦,再加上電影也是個時髦產(chǎn)業(yè),炒出“微電影”這個吸引眼球的概念,成為了一個所謂“風口”,很多豬在上面飛。這個概念對那些電影領域的外行就很有吸引力,變成他們非常熱衷的事情。但是,“微電影”把短片電影進一步娛樂化和庸俗化了。
釜山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學術論壇現(xiàn)場
《電影》:你受邀參加了釜山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大眾對這個電影節(jié)還不是太熟悉,能簡單介紹一下嗎?
楊城:它是1980年創(chuàng)辦的,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并不是每年都有,所以今年是第33屆。我參加過世界各地很多電影節(jié),但都沒有留意亞洲還有這么一個老牌的短片電影節(jié),很吃驚,去了之后發(fā)現(xiàn)辦的特別好。最早他們只針對韓國本土的短片,從2000年才開始轉為國際電影節(jié)面向全世界開放。它現(xiàn)在最主要的單元是一個國際競賽單元,其次是韓國本土競賽單元、紀錄短片單元、動畫短片單元,按國別組織的特別單元(今年是奧地利),另外還設有學術論壇,特別豐富多元。
《電影》:你以什么身份參加的?
楊城:我參加他們的學術論壇,負責說中國大陸的短片狀況。他們的學術討論是非常嚴肅的,發(fā)言人大多是做電影節(jié)的策展和選片工作的,還有一些電影評論家,論壇聽眾以相關的教授、博士、研究生為主。一個短片電影節(jié)能把藝術和學術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好,非常難得,值得我們學習。
《電影》:國內(nèi)目前有辦得比較好的短片電影節(jié)嗎?
楊城:專門的短片電影節(jié)里,有個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jié)金鵬獎辦的還可以,其他大都是些亂七八糟的微電影節(jié),現(xiàn)在有的電影學術期刊有的竟然也大談“微電影”產(chǎn)業(yè)和文化,簡直是笑話。國內(nèi)的兩個最大的電影節(jié),對短片也沒有足夠重視。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完全沒有對短片開放,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有一個短片單元,曾經(jīng)用了一種很古怪的命名“手機電影節(jié)”,不倫不類,講出去特別讓人笑話。在一些電影文化成熟的國家這都是常識性的東西,但我們卻沒有對短片有一個正確的理解,這是很可怕的。真正有活力的,認真和專業(yè)的在發(fā)掘和傳播優(yōu)秀的短片電影的還是一些民間的影展,包括賈樟柯導演的種種努力,杜琪峰導演發(fā)起的“鮮浪潮”,還有我參與的中國獨立影像展,今年已經(jīng)是第13年了,設有有專門的短片競賽單元,每年都會推出很多優(yōu)秀的短片,像畢贛的《金剛經(jīng)》、胡偉的《酥油燈》、耿軍的《錘子鐮刀都休息》、王小偉的《死水》等等。
楊城推薦世界各地著名的短片電影節(jié)
非華語區(qū)
1、著名的綜合性電影節(jié)和電影獎(戛納、威尼斯、柏林、鹿特丹、圣丹斯、奧斯卡)的短片單元
2、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
3、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
4、巴西圣保羅國際電影節(jié)
5、德國漢堡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
6、瑞典烏普薩拉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
7、棕櫚泉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
8、Vila do Conde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
9、布里斯托短片電影節(jié)
10、漢堡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
11、洛杉磯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
12、蒙特利爾國際短片電影節(jié)
13、TropFest:澳洲短片電影節(jié)
華語區(qū)
1、ifva短片節(jié)
2、金馬獎最佳短片獎
3、中國獨立影像展短片單元
4、FIRST青年電影展短片單元
5、高雄電影節(jié)短片競賽單元
6、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短片單元
7、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
8、中國獨立動畫電影論壇
9、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jié)金鵬獎
10、土豆映像節(jié)
11、鮮浪潮國際短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