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明玥
日本朋友齋藤淳子留在中國教書多年,舍不得回國,理由是,中國實在是個美食大國,就拿手搟面來說,在日本,只有高檔餐館才肯做,裝在黑色的陶碗里端上來,要吃得很虔敬才對得住它的高價;而在中國,普通小面館里的老師傅也做得一手好手搟面,幾塊錢一碗,吃的人好像也少了應有的品嘗美味的敬意。
她說得對嗎?最多只對了一半。其實手搟面也罷,其他的平民美食也罷,在對的情境下出現,仍有觸動人心的能量。
這兩年,上好的龍蝦已經賣出了螃蟹的價錢,但在江南有的酒樓,照樣每桌必點龍蝦,除了龍蝦實在做得彈牙鮮香、無可挑剔外,有些附加服務也讓人有意外之喜,比如服務員會提醒你先不要點主食:“等會兒大廚有手搟面相送,拌在吃剩的蝦鹵里,可好吃了?!惫?,等龍蝦吃得差不多了,服務員端來一碗手搟面,桌上最年長的客人站起來,將面徐徐撥入蝦鹵中。面條的顏色每次都不一樣,灰綠色的蕎麥面,深灰色的烏冬面,有時是綠色的菠菜汁粗麥面,初夏,粉紅色的手搟面顯然是用莧菜汁和的面。面經過千壓萬揉,極為勁道,以快刀切成韭葉形,捉入口中如一條滑跳的魚。蝦鹵鮮辣中有中藥材的回甘,面條爽冽甘滑,吃得出粗糧的顆粒感。最妙的是,面的量剛好把剩下的蝦鹵全吸完,一點兒也沒浪費。
這一碗面,飽含了江南人惜物的情誼,是其他地方難見的美味。
蘇浙皖一帶,惜物的傳統(tǒng)至今仍在。我們在皖南看到的每座徽商大宅,外面并不起眼,里面卻有五六進的房屋,每一重天井里都種滿花木藥材,連屋檐上滴落的“天落水”,都收集起來,用以澆花、養(yǎng)金魚、種缸蓮。物盡其用一詞,是美德,絕不過時。
徽州的白蘿卜燉尾骨也是燙心暖胃的瓦罐菜,主人用一人多高的炭火大瓦缸來燉這些補身的湯水,以驅除洼地的濕氣,一絲不茍到所有的長白蘿卜都要事先去皮,這樣,燉出來的蘿卜湯才鮮香清甜,沒有一絲苦味。但問題是,每天要削下一小筐蘿卜皮,全丟掉嗎?徽州人說,蘿卜的精華,全在皮中,他們把蘿卜皮曬干腌制,變成金澄響脆的美味。你點一壺茶,熏青豆、小方茶干、蘿卜皮和自家炒的不加一點香料的葵花籽,全部奉送。主人是何等精細,又是何等慷慨。
在江南,連榨過香油的芝麻渣,都分成碗大的一坨坨,賣給家中養(yǎng)花的人。江南的老人家多是“花癡”,會養(yǎng)一陽臺的茉莉、海棠、牡丹和月季,牡丹有異色,全靠肥力足;月季因為從春到秋都在開花,消耗太多,所以也是愛“吃葷”的。香油店的主人會耐心教你,每棵花下埋多少芝麻渣。這比拿魚腸子漚的肥好,干凈,花盆放在家里也沒有異味。
說起來,蘇南人稠地少,皖南多山,浙西北也是,條件并不算太好,但這些地方竟那么富庶,原因可能就在于,土地河湖里的出產,沒有一絲一毫的浪費,全用在該用的地方而已。
【素材運用】物有悅人之美,人有惜物之心。惜物實乃人之品行,折射出人的節(jié)制和善意。腐敗盛行是人心占有欲使然,而節(jié)制的惜物之舉可以滋養(yǎng)我們的心靈,可以讓我們找到幸福的本源。其實幸福生活的根本不在于掠取多少,而在于內心的滿足。愿世間少些隨心所欲,多些精神上的富足。
【速用名言】
1.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朱子家訓》
2.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瞥娙?李商隱
【適用話題】欲望;節(jié)制;愛惜;精神富足
(特約教師 杜秋平)
【同類素材庫】
家住河南鄭州的76歲的霍連金老人是省電力工業(yè)學院的退休老師,他用了七年時間對自己住的小區(qū)里大家不用的一些生活用品進行改造,建成一座別致的假山,假山兩米多高,山頂鑲嵌酒瓶作為裝飾,山腰處則安裝了寶塔等物,除此之外,他還在鄰居的幫助下建起一座“生態(tài)竹林”,竹林依托一處下水管道,成為院內另一處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