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南在南方
喂雞
文_南在南方
齊白石畫了兩只小雞搶一條蚯蚓的畫,那幅畫叫“他日相呼”。我上學(xué)時看這張圖,寫作文;前些時候看見孩子寫作業(yè),還是這張圖,寫作文。不禁一樂,這兩只小雞賊呀。
古人覺得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
“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比興的手法,前一句贊嘆雞不因天氣惡劣而不鳴,后一句贊美君子像雞。
“雞鳴桑樹顛”,高呀;“雞聲茅店月”,早呀;“長鳴雞,誰知儂念汝,獨(dú)向空中啼”,想呀。一些雞活在詩句里,大部分雞都生活在鄉(xiāng)下,雞犬相聞,是鄉(xiāng)下的標(biāo)配之一。
在鄉(xiāng)下,不一定家家養(yǎng)狗,可喂一群雞是斷不可少的,以前是等著雞下蛋換油鹽,如今寬裕些,為吃雞蛋而養(yǎng)就很有必要,況且提一籃子雞蛋給城里的親友,也是稀罕物。
我有時接父母來城里,他們得找人喂貓,找人喂雞,很麻煩。問不喂了行不行,母親說:“那不行,家里不喂雞,空落落的?!?/p>
有人吃雞,便要補(bǔ)充隊(duì)伍。等雞婆抱窩,家里有公雞的,放20來個蛋;沒公雞的,要到有公雞的家里換蛋回來,雞婆入定一般孵著,21天之后,喈喈聲起,一瞅,小雞要出殼啦。它在殼上啄個洞,洞再大點(diǎn)兒,腦袋出來啦,再一使勁兒,殼破了,它出來啦。
小雞在窩里待一天,雞婆便坐不住了,要領(lǐng)它們下地。這時要用個竹罩子罩著,因?yàn)樨埖胗浿亍5人鼈兂岚蛴擦耍ㄓ灿鸪醭桑?,便撤了竹罩子,由著雞婆領(lǐng)著。小雞見啥都吃驚,一條小蟲就嚇得叫聲一片,雞婆走過來,啄給它們看。雞婆在這時孔武有力,能追得肥貓上樹!
三個月,小雞已經(jīng)半大了,雞婆的冠子也紅了。有一天雞婆上窩去了,小雞在窩邊上叫,它也不管。不久,雞婆跳下窩,一迭聲地叫“咯咯嗒”,下了一個蛋,從此,它不管小雞了,放養(yǎng)啦。
一般來說,一群雞里有一只公雞就行了,多了,它們要打架。本來如同課本里說的,“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黃腳,要比漂亮我第一”,一打起架來,冠子血淋淋的,一地雞毛,就不好看了。
公雞不吃獨(dú)食,看見一條蟲、一粒米,啄到嘴里,吐出來,咯咯咯,母雞跑過來吃了,真是好做派。
老家有句話,小孩七八九,雞嫌狗不愛。為啥呢?因?yàn)樗麄儠秒u犬不寧,雞飛狗跳,家長要打屁股的。
好玩的是,雞跟狗一直聯(lián)系緊密。有個詞叫雞鳴狗盜,如今多帶貶義,早先不是這樣。孟嘗君被秦國扣為人質(zhì),他的門客一個裝成狗,偷了本已獻(xiàn)給秦王的白狐大衣給他的愛姬,愛姬一高興,勸秦王放人,孟嘗君怕秦王反悔,狂奔至函谷關(guān),城門不開,又有門客學(xué)雞叫,騙開城門,才得以脫身。但生活中,這二位可不相住來。偶爾,雞吃狗食,狗不理它。
汪曾祺先生寫雞回籠:“進(jìn)窩時還故意把腦袋低一低,把尾巴向下耷拉一下,以示雍容文雅,很有雞教。雞窩門有一道小坎,這些雞還都一定兩腳并齊,站在門坎上,然后向前一跳。這種禮節(jié),其實(shí)大可不必。進(jìn)窩以后,咕咕囔囔一會,就寂然了?!闭媸羌?xì)微極了。
雞一輩子有長有短。有一回看古人寫一篇祭雞文說:“生也其鳴喈喈,死也豈無葬埋?以我肚腹,作爾棺材。嗚呼哀哉,醬油拿來?!笨此朴哪?,其實(shí)有些輕佻。袁子才有首寫雞的詩:“養(yǎng)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主人計(jì)固佳,不可使雞知?!背赃€是吃,有些厚道在里頭。
前幾天,看見這樣幾句:“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蔽掖舸舻乜粗?,那一刻像是回到鄉(xiāng)下,靜靜的黃昏,一切都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