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摘要:美術課堂教學提問,是指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目的及要求精心設置問題,師生進行教學問答的實踐活動。它不僅僅包括教師對學生的提問,還包括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學生對學生的提問。它是課堂教學經(jīng)常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也稱之為“教學常規(guī)武器”,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筆者是一位多年從事小學低段美術教學的美術教育工作者,立足于小學低段美術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重點闡述了在小學低段美術課堂中教學提問的重要性。
關鍵詞:低段美術;提問重要性;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1-0022
課堂提問是師生進行交流互動的重要手段。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談到提問的重要性時,曾風趣地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蓖ㄟ^提問,可以完成教學內(nèi)容,增進師生交流,激發(fā)學生興趣,并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美術課程標準》也強調學生要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索問題,在探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中,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梢姡釂栐谛抡n程標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名長期在低段美術教學工作中的教師,筆者深刻地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美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筆者對此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精心設計問題,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
美術課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最主要的場所。而啟迪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則是教學提問藝術的最主要功能。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皩W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我們要利用提問來啟發(fā)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要精心設疑,以撞擊學生思想的火花,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如筆者在進行浙美版第一冊《花點心》一課教學活動時,筆者讓學生聽了一些溫州童謠,然后提問:“仔細聽童謠里提到了哪樣點心?”當孩子們說出那些點心之后,筆者緊接著又提問:“那誰知道這些點心都是什么樣子的呢?”這個時候孩子們就開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挖掘自己已有的知識內(nèi)容開始回答。學生積極地回答了筆者的問題,而且很多答案是筆者在課前預設中沒有想到的,此時筆者不得不敬佩服學生的想象力竟如此豐富。接下來的提問又讓孩子們展開了思考的翅膀,筆者是這樣提問的:“那誰知道這些點心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去制作花點心呢?”在筆者的提問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花點心制作中去,并且很多孩子都能想出和別人不同的制作方式來制作自己的花點心。這一次課堂教學活動結束之后,筆者深深地感受到教師的提問真的是啟迪學生智慧強有力的載體。
二、利用課堂提問,獲取反饋信息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也都需要及時獲得有益的反饋信息,作為調整教學活動的依據(jù)。而來自提問的反饋信息是最方便、最經(jīng)常、最及時、最直接的,也是最真實的。對于低段的孩子來說,作業(yè)我可以模仿他人的,考試我也可能有參照物,但是課堂提問則是要求自己現(xiàn)場作答。同時通過師生的問答活動,一方面教師可以從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探明學生錯誤之處以及犯錯的原因,有效地進行助答,及時調整教學進程,改進教學方法,使講授更有針對性。
如筆者在進行浙美版第一冊第一課《走進新天地》教學時,由于這是一年級新生入學的第一堂美術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美術活動,所以筆者根據(jù)他們的身心特點設置了以下一系列的問題,如“美術活動都要干些什么事情呢?”“誰來說說通過美術課你將會學到一些什么知識呢?”“你能說說這些美術工具是用來干什么的呢?”“你會用這些美術工具來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嗎?”通過學生的答問,筆者了解到了這些孩子對美術活動的認識以及原有的美術技能水平。學生反饋給筆者的信息讓筆者知道了自己的學生對美術課認識多少,對美術工具的應用了解多少,以及學生原有的美術技能基礎。這樣筆者在今后進行美術教學活動時就能夠有據(jù)可依、有理可循。
三、利用課堂提問,助推師生互動
在我們低段美術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很困惑我們的孩子不能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一旦放開就很難將學生的注意力收回來。所以,很多教師都想始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使課堂氣氛活躍,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教師單邊活動是無法達到這一效果的,實現(xiàn)師生互動,雙向交流,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恰當?shù)恼n堂提問。它猶如一條紐帶,將師生間的認識和情感緊緊聯(lián)系;它又是“興奮劑”,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少小學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沒有目的性而感到困惑,解決好這一問題,除了要求教師恰當?shù)卦O置提問的難度外,還要求教師提問時要體現(xiàn)并尊重的情感,注意提問的方法和態(tài)度,營造答問的氛圍。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或答錯時切忌諷刺挖苦,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記得筆者在參加一次市級優(yōu)質課的比賽時選擇浙美版第二冊的《熱帶魚樂園》進行教學活動,在抽簽時身邊很多的同行都說筆者真是個冒失鬼,誰不知道一年級的孩子坐不住,可筆者卻選擇了在一年級的內(nèi)容參加比賽,而且課里還要求學生進行二次操作,要知道這是在比賽,不像是在學校里上隨堂課,有些教師甚至覺得筆者是在自找苦吃。但是在那堂課,筆者在進行第一次操作活動時,將孩子們看做是小評委,將他們放在一個和教師相平等的位置要求他們離開位置進行操作,在操作前筆者對孩子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就給那條魚貼上泡泡,貼完泡泡后你還要想一想為什么這條魚是最漂亮的?”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筆者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表揚,就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被筆者調動起來了,都很開心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了。同時由于筆者在學生答問的同時還表揚了一些能傾聽別人回答的學生,所以下面的學生都能學會傾聽問答,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而在第二次操作時,筆者將學生放在和自己一樣的高度上進行提問“你們都是老師的好幫手,你們愿意幫助老師給魚兒建造一個美麗的家園嗎?如果愿意,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呢?”筆者用平等和友善的語調要求孩子們參與到活動中去,孩子們都積極地再次參與到筆者的提問中來,課堂氣氛活躍卻井然有序。當這堂課結束時,很多朋友都對筆者說:原來你還真有殺手锏??!其實筆者根本沒有什么所謂的“殺手锏”,只是在提問時,沒有給學生過多的壓力,創(chuàng)設了一個相對寬松而又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給學生以鼓勵和表揚,使學生能夠輕松地參與活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自然就會學得津津有味,學生的作品也各具特色。
由此看出,只有在和諧的教育氣氛中,教師的提問才能順利進行,學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指向教師所指的問題,雙邊活動才可能活躍,并且“活而不亂”,否則,只能是教師的“單相思”。
四、利用課堂提問,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學生表達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總是離不開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和相應的活動。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但是由于低段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較弱,所以筆者在教學提問時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口頭表達的機會,使學生有條有理、全面正確地闡述自己的思想。同時學生要正確回答問題,就必須學會迅速地組織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體現(xiàn)邏輯性,善于歸納總結,并要求學生當眾即興發(fā)言。這樣,課堂提問無疑就起到了促進學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對語言感受力的作用,奠定了學生發(fā)展的基礎,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其終身受益。
如筆者在進行浙美版第三冊第一課《云兒朵朵》一課教學時,由于是二年級的孩子了,考慮到他們的語言發(fā)展也有所成熟,所以設置了這樣一些問題:“請你用完整的句子說說云兒在天空中的形狀像什么?”“請看看書中的幾幅學生作業(yè),你能說說是怎么畫出來的嗎?用了什么方法和材料?除了這些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怎樣對所畫的云朵造型進行聯(lián)想和表現(xiàn)呢?”“怎樣使云朵變得更可愛,使畫面變得更有趣呢?”在學生進行回答時,筆者還給予了一定的提示,如學生回答“怎樣對所畫的云朵造型進行聯(lián)想和表現(xiàn)呢?”這一問題時,筆者就提示學生要通過對形的想象,抓住事物特征,運用添加、概括、夸張等手法進行表現(xiàn)。又如讓學生回答“怎樣使云朵變得更可愛,使畫面變得更有趣呢?”筆者又提示學生可以編一個小故事,表達一個主題內(nèi)容等。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筆者及時地給予補充,讓他們的回答更加完善,更具文學味道。
正如上述的案例說明了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答問給予提示補充,使之完善,學生將逐步形成嚴密的思維習慣;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答問及時給予客觀的評價和鼓勵,學生能體驗到“我能行”的自豪感,這是成功教育的具體表現(xiàn)。前蘇聯(lián)教育家沙塔提夫指出:“掌握知識的標志之一,是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將所學的材料轉述出來”并能找到適應的例子說明相應的原理。
“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一堂課中我們教師一個巧妙的提問,常常可以一下子打開學生思想的閘門,使他們思潮翻滾,奔騰向前,有所發(fā)現(xiàn)和領悟,收到“點擊關鍵,一問傳神”的效果。同時我們通過課堂提問更能促進我們師生關系的融洽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能力。
總之,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課堂中的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置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好好地把握這一環(huán)節(jié)。一個有經(jīng)驗的教師,就會在課堂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展示自我,讓學生碰撞出活躍的思維火花,更讓學生提高自信。在課堂提問中,讓學生參與課堂,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更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提問中,讓學生享受到合作的快樂,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教學的需要出發(fā),恰到好處地進行課堂教學提問,提高教學效率,達成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 馮廣藝,陳春生,陳 強.師通藝綜論[M].武漢:湖北出版社,2004.
[2] 教育部.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柳市鎮(zhèn)第五小學 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