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劉儲寧
(1中國建筑材料工業(yè)地質勘查中心廣東總隊廣東廣州510403;2廣東省黃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廣東廣州510080)
廣東沿海與內陸地區(qū)花崗巖出露特征對比分析
■孫偉1劉儲寧2
(1中國建筑材料工業(yè)地質勘查中心廣東總隊廣東廣州510403;2廣東省黃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廣東廣州510080)
廣東沿海及內陸地區(qū)廣泛發(fā)育花崗巖,因其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了不同地貌景觀,表現了不同的巖石出露特征。本文闡述了全區(qū)地質概況,分析了沿海及內陸花崗巖出露特征,并從氣候、水介質等影響條件對其進行了分析。
花崗巖 出露特征 影響條件
廣東巖漿巖分布廣泛,包括加里東、華力西、印支、燕山、喜馬拉雅等期,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1],其中巖漿巖以燕山期為主,巖性大多為黑云母花崗巖和二長花崗巖。廣東沿海及內陸地區(qū)花崗巖主要為燕山三期(γ52(3))和燕山四期(γ52(3)),地質時代分別是J3、K1(圖1)。
圖1 華南地區(qū)中生代花崗巖分布簡圖(據陳國能等,2009,改編)[2]
本區(qū)斷裂構造發(fā)育,以北東向為主,與太平洋板塊俯沖亞歐板塊走向大體一致。北東向區(qū)域斷裂有郴縣-懷集斷裂、四會-吳川斷裂、恩平-新豐斷裂、河源斷裂、蓮花山斷裂、汕頭-惠來(南澳)斷裂、羅定-悅城斷裂、信宜-廉江斷裂、資金-博羅斷裂、潮安-普寧斷裂等,東西向區(qū)域斷裂有高要-惠來斷裂、九峰斷裂、遂溪斷裂、瓊州海峽斷裂等[3]。
2.1沿海地區(qū)
廣東大陸海岸線西起粵桂交界的英羅港洗米河口,東至閩粵相交饒平縣界山,全長約3368公里?;◢弾r主要分布于茂名電白至潮州饒平,主要為燕山三期(和燕山四期()的黑云母花崗巖和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廣東沿海地區(qū),花崗巖風化層較薄,基本裸露,易形成花崗巖石蛋地貌[4](圖2)。根據沿海花崗巖出露特征,山頂、山坡大多裸露,巖石呈渾圓狀;山腳較多花崗巖滾石、石英砂及砂質粘土堆積(圖3),其滾石磨圓度較好。
2.2內陸地區(qū)
2.3出露特征對比分析
根據廣東沿海與內陸地區(qū)的花崗巖出露特征進行對比分析:沿海地區(qū)花崗巖多裸露、覆蓋層?。粌汝懙貐^(qū)花崗巖多被覆蓋,覆蓋層厚。
廣東沿海與內陸地區(qū)花崗巖出露差異的形成主要受構造、巖石、地形、氣候、水介質等影響。本文在區(qū)域構造、巖石、地形相似的情況下,通過對沿海和內陸的氣候、水介質等影響因素來進行對比分析。
廣東屬熱帶、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9-2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366-2343mm,夏秋季多臺風。根據廖義善等對廣東近50年降雨時空變化和趨勢研究來看[5]:降雨量沿海大于內陸,大雨以下降雨天數沿海小于內陸,暴雨以上天數沿海大于內陸,且暴雨雨量從沿海向內陸遞減。
大量降雨溶解酸性物質,形成弱酸性水介質,對巖石進行化學風化作用;同時,大量降雨會對巖石進行機械侵蝕,特別是暴雨,因其雨量大,作用更加強烈;沿海地區(qū)降雨量比內陸大,且暴雨量大于內陸,暴雨以上天數大于內陸,形成的風化產物較容易被帶走,比內陸地區(qū)難保存。廣東沿海地區(qū)多風,且夏秋季時多臺風,風力沿海比內陸大;同時,沿海地區(qū)的風大多攜帶鹽堿和大量的水分,會對巖石進行風蝕作用和化學風化作用,形成的風化產物較容易被吹走。當風化產物較少時,植被一般不發(fā)育,較難水土保持。
廣東沿海地區(qū)花崗巖多裸露、覆蓋層薄,內陸地區(qū)花崗巖多被覆蓋,覆蓋層厚。在區(qū)域構造、巖石、地形相似的情況下,沿海地區(qū)風化產物比內陸地區(qū)難保存。
[1]廣東省地質礦產局.廣東省區(qū)域地質志.地質出版社.1988.
[2]陳國能等.花崗巖成因:原地重熔與地殼演化.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9.
[3]楊超群.廣東省區(qū)域地質概要.廣東地質.1989.
[4]曾昭璇.巖石地形學.地質出版社.1960.
[5]廖義善等.近50年廣東省降雨時空變化及趨勢研究.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4.
P62[文獻碼]B
1000-405X(2016)-7-126-1
孫偉(1987~),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礦產資源勘查與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