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管理故事連載
劉鵬凱江蘇黑松林粘合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市場經(jīng)濟給社會帶來的變化可謂脫胎換骨,昨天一切姓“公”,計劃生產(chǎn)、計劃供應,想進工廠,沒有“門兒”還不行??赊D眼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一切大門敞開,只要你有文化、有技能、有本事,連工資大家都可以坐下來協(xié)商。
為了企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長短結合,在新的中短期目標規(guī)劃中,我決定跟特崗人員簽訂一份為期5年的特別崗位合同。征求意見的第一天,新來的大學生小顧就來找我。他帶著年輕人特有的直爽,說起話來開門見山:“廠長,現(xiàn)在有空嗎?我想就特崗聘用合同的事提些看法!”我先是一怔,隨即升騰起一種喜悅,我正希望員工中能有不同意見,好讓我的決策更加完善呢?!皝?,坐下,先喝杯水?!蔽医o小顧倒上水,先讓他感受我的誠意和耐心。
“廠長,合同內(nèi)容我看了幾遍,在我們的生活保障、年收入遞增等方面,您考慮得十分周到?!毙☆櫤苷J真地對我說,忽然話題一轉,“但對我們個人好像缺少了可測量的績效目標和考核標準,能不能提供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平臺,給我們年輕人一些刺激的獎懲方案?否則我們一簽5年,青春賣給了廠里,年齡也大了,還談得上什么發(fā)展???”畢竟是年輕人,說話毫無顧忌,小顧連珠炮似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一直在認真地聽他講話,沒有打斷。是啊,調(diào)動員工的積極性,物質(zhì)利益的驅動固然重要,但要留住核心員工,確保企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還得關注這群特殊員工的自身發(fā)展啊。市場競爭,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一個企業(yè)要尋求發(fā)展,首先要穩(wěn)定,這就需要有長期穩(wěn)定的人才儲備,要留得住人才。留住人才,基本的一點,就是要關心、尊重、理解他們。企業(yè)如果只靠合同去制約人,而不去關注員工的地位和利益,員工的技能和長處得不到釋放發(fā)揮,個性得不到健康發(fā)展,人生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xiàn),怎么留得住人才?企業(yè)如何走遠?核心員工是最有價值的股票,得用心去投資啊。
我心領神會地走上前,緊緊握住小顧的手:“小顧呀,謝謝你。你的意見提得太好了,我們一定會采納的?!薄爸x謝廠長,謝謝廠長……”小顧感動得不知所措,輕松的談話在笑聲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點評:
人們往往有一個誤解:只要給足夠多的錢,就可以留住一切員工。于是,在他們那里,留住人才就變成了薪酬水平問題。其實不然,越是拔尖的人才,越關心自己的發(fā)展空間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可能,而不是薪酬。這時需要的是內(nèi)部競爭機制的設計以及各種精神激勵措施的完善。當然,要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就要求領導者放下身段,平等溝通,虛心傾聽,擇善而從。說“活力來自溝通”,一點不假。
有句詩說得好:我們都是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互相擁抱,才能飛翔。世界是這樣,一個企業(yè)也是這樣。員工的忠誠和積極性是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關鍵,它是凝聚于整個企業(yè)組織的粘合劑,企業(yè)與員工只有互相擁抱,贏得員工的真心,企業(yè)才能飛得高,飛得遠。
企業(yè)不僅僅是管理者的,也是每一位員工的。一個企業(yè)就是一個大家庭,而我們的管理者就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只有把員工當作自己的子女、親人,真心實意關心他們,上下同心,才能使企業(yè)在金融危機中保持令人刮目相看的發(fā)展趨勢。
老同學前兩天從外地回來,要到工廠來看看我,雖說穿開襠褲一起長大,有了工作成了家,再加上不在本地,有時一兩年也難碰上一次面。久別重逢分外親。工廠接待室內(nèi),我們促膝而坐,一杯碧螺春洋溢出淡淡的幽香,我們從國家談到企業(yè),談到家庭,從記憶的相冊翻出了一疊疊老照片。聊天中,老同學看到我工廠的變化,羨慕不已,我也為老同學在醫(yī)學上取得的研究成果贊不絕口。
“老同學,你對皮膚病這塊精通不精通?”端著茶杯的我,突然想起下午欲想請假去外地看皮膚病的小葉,脫口而出。
“怎么啦,老同學,你有皮膚???讓我看看?!?/p>
“哈哈,不是我,是我工廠一個員工,雙手脫皮開裂,已兩個多月了,老是治不好,明天他想請假去外地看一下,我就順便問問啦。”
“沒關系,我最早就是干的皮膚科,你讓他過來看看?!?/p>
“那咱們的接待室不就變成醫(yī)院門診了。不好意思,打岔了。老同學難得來一次,還抓住你不放松?!蔽疫叺顾叴蛘泻?。
“哪里,哪里!好同學不說兩家子話!”
“喲,咱們的員工真是有福份,名醫(yī)送上門,那我今天晚上一定代我的員工多敬你兩杯酒!”一陣笑聲從窗口飄出,飛得很遠很遠……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鄙现羾?,下至企業(yè),要想辦好一件事,離不開人和。營造一種融洽的家庭式團結,是人和,是一個企業(yè)的福份,是員工的福份。家和萬事興。一個企業(yè),當員工感到企業(yè)就是我的家時,員工就不會是“飛馬牌”,他就會吃了秤砣鐵了心,變成真正的“永久牌”,就會把企業(yè)的利益看作是自己的利益,努力工作,在所不惜。企業(yè)和員工之間就會建立起情感維系的紐帶。
點評:劉鵬凱認為:“企業(yè)不僅僅是管理者的,也是每一位員工的?!边@種認識在私企老板中并不多見,這正是“心力管理”與眾不同的企業(yè)觀。劉鵬凱把黑松林當作一個大家庭,把員工當作自己的子女、親人,真心實意關心他們。見到久別重逢的醫(yī)生老朋友,他立即想到自己被皮膚病折磨的一位員工,并親自安排診治。這種親情溫暖著員工的心,激發(fā)出上下同心、團結奮斗的人和局面,才能使黑松林在金融危機中保持勃勃生機,成為萬眾矚目的樣板企業(yè)。
(清華大學管理系教授、博導張德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