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基礎。針對現(xiàn)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存在的教學內(nèi)容缺乏實用性、課程設置單一性、教學方法與課程考核方式缺乏多元性等問題,文章從教學內(nèi)容實用性、教學目標具體化、教學方法多元化、課程考核方式多元化等方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問題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 心理健康 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為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設置理應從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教學模式也應從大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心理特點出發(fā),使大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zhì)和心理健康水平。然而近年來,現(xiàn)今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文章作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理論實踐與思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對現(xiàn)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路徑作進一步思考。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學內(nèi)容缺乏實用性
據(jù)最近一項研究調(diào)查表明,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認為最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是“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優(yōu)化自我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自卑心理”、“控制不良情緒”等方面的問題,調(diào)查結(jié)果進一步明確了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課程的首要目的是為了解決他們現(xiàn)存的心理不健康問題。目前,現(xiàn)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教材編排上側(cè)重于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及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與高校大學生平時學習生活明顯脫節(jié),與大學生實際心理需求產(chǎn)生錯位。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往往存在“脫鉤”,教學內(nèi)容實用性不強、內(nèi)容陳舊等問題逐步凸顯。
1.2課程設置單一化
課程設置單一化,即是指眾多大學只在大一新生班級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而在其他年級如大二、大三、大四等則未設置、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而導致整個大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在大一已經(jīng)全部講授完。然而,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卻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相關調(diào)查研究顯示,大一新生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完成的首要任務是尋找自我和調(diào)節(jié)心態(tài);大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更多的是“健全人格”和“適應社會”;大三學生教學目標更多的是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求職心理、就業(yè)壓力等,然而現(xiàn)今大部分高校僅在大一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立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級特點、學生的實際需要,目標設置不具體、不明確。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不能針對大二、大三、大四等不同年級分別設立針對性、具體化的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課程內(nèi)容,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泛”而“空”,不具體不明確。
1.3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
通過作者對長沙理工大學、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等眾多高校的現(xiàn)場實地調(diào)研,并結(jié)合自身多年的心理健康教學經(jīng)驗,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主要采用講授法,而講授法受學生的歡迎程度卻比較低,因此常常出現(xiàn)學生厭學、逃學、“隱性逃課”等問題,導致教學效果極不理想。從目前的課堂情況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授課形式主要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方式過于傳統(tǒng),為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聽課注意力,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緊迫。
1.4課程考核單一化
通過作者對長沙理工大學等五所高?,F(xiàn)場實地調(diào)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考核方式,其中開卷考試、撰寫主題論文是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考核采納的主要方法,雖然有平時成績?nèi)缱鳂I(yè)提交、考勤、到課率、曠課率等方面的考核,但是很多流于形式,對實施全方位、全角度、全維度地評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瓶頸。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2.1課程設置多元化
高校領導和心理健康教師應高度重,根據(jù)學生的年級特點和不同心理需求,對課程設置實施全面改革,可實施“對癥下藥、量身定制”課程設置,實施課程設置多元化,教學目標具體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大學生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在針對大一新生開設的基礎上,還應針對不同年級的心理需求作為公共選修課“對癥下藥、量身定制”開設一些心理健康課程,采取“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的課程設置模式。公共必修課應涉及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本教學目標和基本心理需求,公共選修課則針對大二、大三、大四學生開設不同主題或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分年級、分主題進行,設置系列化的課程,如學習心理學、戀愛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工作心理學、異常心理學、團體心理輔導等,為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選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針對每個年級的需求不同“對癥下藥”、“量身定制”課程,針對性、具體性解決大學生每個年級階段的心理問題,推動課程設置多元化、教學目標具體化,避免一次課堂教學目標“泛”而“空”,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注意力,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2.2教學內(nèi)容實用性
針對心理健康課程的教材及教學內(nèi)容、章節(jié)的選擇,高校與心理健康教師團隊應通過眾多本科、高職院校實地調(diào)研,在遵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實地學情分析,通過問卷、調(diào)研、訪談等形式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調(diào)研、問卷與實地訪談與調(diào)查,了解大學生針對心理健康教學目標以及大學生現(xiàn)存的問題,喜歡教師“講什么、怎么講、如何講、什么方式講”等問題,然后根據(jù)學生的需求“量身定制”、“對癥下藥”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計劃,強調(diào)教學內(nèi)容的時效性與實用性的統(tǒng)一。有調(diào)查研究顯示,60.5%的大學生不喜歡老師講復雜難懂、理論性高的教學內(nèi)容,這進一步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傳授、選擇應避免復雜難懂,應考慮到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實際接受的程度,應遵循“量體裁衣、對癥下藥”的法則,教學內(nèi)容強調(diào)實用性,能解決孩子們的實際問題。
2.3教學方法多元化
針對心理健康教師課堂上教學方法單一、方式過于傳統(tǒng)、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師應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通過體驗活動、小組討論、行為訓練等形式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堂參與度、體驗度,引導同學們進行積極的師生互動。學習心理學理論提出:成人學習80%是由于自身體驗而獲得成長的。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由傳統(tǒng)的“我講你聽”的教學方法改為“你做我聽”,引入互動體驗式教學,教與學形成一種積極地互動,通過互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和統(tǒng)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是一門填鴨式的灌輸課,而是一門體驗性、參與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體驗課程。在課堂上,教師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并重視大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增強課堂授課形式的靈活性,強化授課方式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的。
2.4課程考核方式多樣化
為全方位公平、公正地考核、評估大學生的課程教學效果和大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考核方式在設有撰寫課程主題論文、開卷考試、問題解答的基礎上,應采取活動展現(xiàn)、案例討論、比賽答疑等多種考核方式,對全面、綜合性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zhì)奠定基礎。
2.5注重優(yōu)秀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與選拔
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學工作的主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師要建設一支以專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為骨干,專兼結(jié)合、相對穩(wěn)定、素質(zhì)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應堅持少量、精干的原則,在按比例配備一定數(shù)量的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基礎上,高校還應鼓勵、積極推薦高水平的、有豐富實戰(zhàn)經(jīng)驗心理學理論背景的教師參與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去。另外,學校應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方法討論,參加心理健康學術講座、學術研討以及教育教學培訓等活動,全方位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水平,為保證高質(zhì)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為一名大學生,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直接關系到孩子們的未來。心理健康乃大學生健康之本,各大高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采取切實可行的一系列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斷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監(jiān)管力度,逐步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管理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滿足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等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多元化知識的需求與滿足,讓在校大學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zhì)和心理健康水平,成為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
作者簡介:陳志偉(1982-),女,湖南長沙人,講師,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職業(yè)教育等。
參考文獻
[1] 陳志偉.淺析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中的運用[J].時代教育,2015(6).
[2] 甘映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探討[J].高教論壇,2009(2):93-94.
[3] 劉海燕,寧淑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需求的調(diào)查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9).
[4] 歐賢才,楊曉玲.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多重偏差與匡正[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
[5] 馬前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現(xiàn)狀及對策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3(19).
[6] 孫麗艷.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實效性的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