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德
豆青釉荷葉形蓋罐
李大德
豆青釉荷葉形蓋罐
龍泉青瓷是在繼承越窯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始燒于五代,極盛于南宋,元代有所發(fā)展,明中期走向衰退,清初中斷生產(chǎn)。龍泉青瓷產(chǎn)品造型古樸大方,釉色如玉似翠,極富民族風格,享有“青如玉、明如鏡、聲如馨”的美譽。
幾年前,筆者到縣城看望老戰(zhàn)友,從一戶農(nóng)家的門前走過,不經(jīng)意往里一看,發(fā)現(xiàn)廳里的案臺上擺放著一個豆青釉荷葉形蓋罐。之前筆者未見過此類蓋罐,一下就被它強烈地吸引住,于是與這家的主人商量,把蓋罐買了回來。
該荷葉形蓋罐高10.8厘米,罐體最寬處12厘米,口徑8.4厘米,底徑7.5厘米,直口、短頸、鼓腹、圓足,蓋子的邊緣起伏呈荷葉彎曲狀,中央有微凸起蒂紐裝飾,給人一種流動的韻律感。蓋罐施豆青釉,釉色瑩潤,胎骨堅硬細致,蓋與罐合口處及足端露胎,呈火石紅。該蓋罐顏色淺青近綠,色澤淡雅,釉面滋潤,顯出典雅和秀麗。造型古樸別致,小巧玲瓏,裝飾簡潔清新,工藝制作精巧,器型工整,器身渾圓端莊,器蓋飄逸有動感,動靜結合,十分優(yōu)美,給人一種樸實而美妙的審美藝術享受。
筆者對這豆青釉荷葉形蓋罐把玩和觀察后,發(fā)現(xiàn)有以下奇特現(xiàn)象:一、罐蓋結合緊密。當筆者對其進行清洗時,把罐體灌滿水,蓋上罐蓋,用手指輕輕地扣住罐蓋,將罐底朝天,罐里的水不會流出來,朝下的罐口在水平的情況下,放開手指,罐蓋也不會立刻離開罐體掉下。二、瓷罐的胎體質量好,厚薄非常均勻。將罐蓋蓋上,把罐體正放在水面上,罐能平穩(wěn)地飄浮于水中。將罐倒過來,罐不會進水,也能平穩(wěn)地飄浮在水中。
瓷器的比重大于水,要讓罐浮在水面之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首先罐蓋的重心必須在器物中心之內(nèi),其次要罐蓋蓋得緊密,再者要罐體的厚度一樣,才能平衡穩(wěn)定。這豆青釉荷葉形蓋罐能較穩(wěn)定地飄浮在水面,真是巧奪天工。
根據(jù)該荷葉形蓋罐的造型、釉色、胎質、技藝等方面分析,筆者認為,其屬明代中期的龍泉窯所制造的瓷器。
責任編輯:黃秀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