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如果你我圈子本來不同,又何必要強融呢
張愛玲的《色,戒》許多人都看過,這可以說是一個關(guān)于圈子的故事。
王佳芝為了色誘漢奸易先生而混入他們的圈子。和太太們一起打麻將的時候,她們手上的鉆戒閃亮,談?wù)撝募业闹閷毢?,她戴著一只翡翠戒指,在一旁尷尬得插不上話?/p>
她本不是專業(yè)的間諜,只是一時興起,現(xiàn)在反而有點后悔。她的格格不入讓她倍感寂寞,也因為這份寂寞,她誤以為易先生對她有真情,放跑了他,結(jié)果自己送了命。
我們總是有種種理由,或是寂寞,或是好玩,而想要融入某些圈子。但這樣往往適得其反,不合適的人,只會讓你更寂寞,把社交看得太廉價,你也一樣得不到別人的重視。
可憐王佳芝,恐怕到死,都沒搞清楚那個圈子的游戲規(guī)則。
刻意和迎合,始終是會露出馬腳的
中國人有個說法叫“混圈”,顧名思義,去各個圈子里插科打諢,就以為自己交友遍天下。
商人們讀商學院,富人們打高爾夫……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圈子。曾聽說有個中國人在美國如法炮制,他在富商云集的地區(qū)買別墅,去和他們打高爾夫,結(jié)果他們的俱樂部成員最終投票拒絕了他的加入。
討好和獻媚始終是會露出馬腳的,而刻意和迎合難免讓人生厭。
《伊索寓言》里有一則蝙蝠的故事:它遇見鳥裝作是鳥,遇見獸裝作是獸,結(jié)果被兩邊排擠。錢鐘書戲說這個故事:蝙蝠應(yīng)當遇見鳥裝作是獸,表示腳踏實地;遇見獸裝作是鳥,表示高超出世。
和自己價值觀完全不一致的人混在一起有必要嗎?你做真實的自己,或許他們反而欣賞你的不同。
真正的圈子,以生命的本色相交
賈平凹說,朋友是磁石吸來的鐵片兒,釘子,螺絲帽和小別針。
你是塊什么樣的磁石,自然會吸來什么樣的人,磁力弱的,甩一甩就掉了,彼此相忘于江湖;磁力強的,自然緊密相連,牢不可破。圈子就這樣形成了。
孔子說君子“周而不比”,周和比的區(qū)別,在用心不同。真正的圈子,以生命的本色相交,以彼此的氣場融合。即使未來因為際遇不同,漸漸疏遠,也依然有一份情與義。
互相維護、互相吹捧、互相利用的,是小人,他們以成見、私利、資源相交。強盛如《紅樓夢》里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旦大難來臨,也是“樹倒猢猻散”。
如果不能彼此欣賞,不如變得更加強大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地討好對方,更沒有必要硬要融入別人的圈子。
更何況,與其把時間浪費在不合適的人身上,不如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等你自己變得足夠強大,足夠好,你會發(fā)現(xiàn),你已經(jīng)超越了它。
曾經(jīng)不被主流音樂圈認可的周杰倫,后來用才華引領(lǐng)了潮流,那些拒絕過他曲子的歌手,都要在專輯里加一點中國風。
曾經(jīng)的周星馳無論多努力,金像獎都不愿意給他一座獎杯,后來香港電影頹勢時他力挽狂瀾,他們一次給了他四座。
他們沒有在不被主流圈子認可的時候選擇妥協(xié),他們也曾希望被接納、被認可,但既然不能彼此欣賞,只有變得更加強大。
他們做到了,因為他們明白:存在感從來不是別人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