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巴拉 胡那順 包玉榮 許芮豪 陳玉蘭 張 斌 周賢偉,5 王尚明 暴 國,5 王 寧 石翠格 李亞東,5 張樹成* 王介東
1.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奈曼旗計劃生育服務站(028300);2.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人口和計劃生育指導中心;3.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職業(yè)學院;4.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5.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調查研究·
蒙古族地區(qū)女性月經初潮母女配對的調查
陳巴拉1胡那順2包玉榮3許芮豪4陳玉蘭2張 斌4周賢偉4,5王尚明4暴 國4,5王 寧4石翠格4李亞東4,5張樹成4*王介東4
1.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奈曼旗計劃生育服務站(028300);2.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人口和計劃生育指導中心;3.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職業(yè)學院;4.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5.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目的:通過調查通遼市女性月經初潮年齡,建立蒙古族地區(qū)漢族和蒙古族女性發(fā)育基礎數據。方法:采用橫斷面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在規(guī)范調查流程和質量控制標準下于2015年9~12月對本地區(qū)3所高中1728名在校女生進行回顧性問卷調查,采集母女月經初潮年齡相關數據,以農村蒙古族、農村漢族、城鎮(zhèn)蒙古族、城鎮(zhèn)漢族4組進行分析。結果:問卷回收率97.97%,合格率96.16%;女學生月經初潮發(fā)生在調查前2~5年者占92.39%,母女記憶明確率均>94.01%。女兒和母親的月經初潮年齡分別為12.6±1.2(9~16)歲和14.8±1.7(11~18)歲,女兒比母親平均提前了2.14歲(P<0.0001),且城鎮(zhèn)早于農村(P<0.05、P<0.001)。蒙古族與漢族間未見差異。女兒月經初潮發(fā)生發(fā)生在11、12、13、14歲的比例分別為6.45%、46.11%、81.57%、94.60%,母親分別為0.42%、18.50%、38.98%、61.46%。月經初潮發(fā)生率按季節(jié)從高到低在母女均表現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的順序。女生月經初潮發(fā)生在小學階段者占50.28%,在初中1、2年級時分別達到了80.44%、 96.22%。結論:通遼地區(qū)屬于蒙古族聚集地,其女性月經初潮年齡有逐漸提前趨勢,建議對該地區(qū)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應從小學4年級開始。
月經初潮;青春期發(fā)育;青少年;蒙古族
青春期是兒童青少年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月經初潮是女性青春期發(fā)育的重要標志。近百年來,女孩青春期發(fā)育的年齡呈現逐步提前的趨勢[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環(huán)境因素的改變及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帶來了對女性初潮年齡的影響。調查掌握相關信息,不僅可用于診斷性早熟等生殖內分泌疾病,還與青春期生理衛(wèi)生教育、女童保護以及成年后罹患乳腺癌等疾病預防有關。由于現階段我國青少年發(fā)育的相關基礎性數據缺失,為獲得蒙古族地區(qū)蒙古族和漢族女性月經初潮發(fā)生的基礎數據并探討其可能的變化,本研究選擇我國蒙古族聚集地區(qū)通遼市,對生活在該改地區(qū)的女性采取母女配對的方法進行調查。
1.1 調查對象
2015年9~12月,在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選擇3所高中學校,調查學校高中一、二年級在校女生。
1.2 調查方法和質量控制
1.2.1 問卷調查 采用橫斷面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進行回顧性問卷調查。統(tǒng)一使用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編號2013FY110500)建制并經咨詢專家組和指導專家組二級論證審定的調查問卷。采用項目統(tǒng)一使用的標準工作手冊(SOP),包括調查員培訓、調查過程中對學生說明使用的語言規(guī)范、調查流程和調查后數據的處理等。由學生本人填寫問卷, 并由本人親自詢問其母親填寫問卷相關內容,24h內收回問卷。調查問卷和SOP作為項目規(guī)范的調查工具,均在國家有關科技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平臺登記備案。
1.2.2 問卷標準化 調查問卷中,月經初潮發(fā)生的時間單位為“月份”和“季度”;對月經初潮年齡的確定包含8項邏輯判定校驗信息,包括出生日期、調查時年齡和年級、發(fā)生月經初潮的年齡和幾年前、發(fā)生時的年級、季節(jié)、記憶的準確程度,以各項信息符合一致進行認定。
1.2.3 質量控制 僅對可從事正常生活和各項體育鍛煉活動、發(fā)育健全、身體健康的女生及其母親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排除拒答、非目標民族、填寫信息不完整(母女任何一方信息不全)、尚未發(fā)生月經初潮者、具有明顯影響月經來潮的特殊疾病者、數據具有邏輯錯誤的問卷。獲得數據由2名研究人員同時平行進行100%校驗,經過邏輯判斷確定相關數據,并匯交2名調查員核對數據;當數據出現異質性時,由第3名研究人員參與共同討論加以確定取舍。錄入的數據由另一名研究人員進行100%核對,并采用編制程序進行計算機再次核準和邏輯判定。
1.3 分組和數據統(tǒng)計分析
2.1 調查基本情況
發(fā)出調查問卷1728份,收回1693份問卷,回收率97.97%(1693/1728),其中35份無法獲得母親信息。核查收回的1693份調查問卷,排除不符合要求的65份,符合要求問卷合格率為96.16%(1628/1693)。全部調查的女生均已月經來潮,高一和高二女生分別為999人(61.36%)和629人(38.64%)。農村蒙古族467人、農村漢族382人、城鎮(zhèn)蒙古族378人、城鎮(zhèn)漢族401人,共獲得1628名女生及其母親的相關數據。
2.2 調查對象一般情況
各組調查女生和母親一般情況,如平均年齡、身高、體重和體重指數(BMI)等見表1。顯示各組數據基本均衡。
2.3 調查數據質量
被調查女生月經初潮多發(fā)生在調查前2~5年間(92.39%),見表2;90.05%能夠對月經來潮時間記憶明確,9.95%能夠推斷明確。在對學生母親的調查中,44.16%能夠記憶明確,47.97%能夠推斷明確,7.86%可以根據各種相應條件推斷明確。見表3。
表1 調查對象基本生理指標
表2 各組調查女生月經初潮發(fā)生在調查前各年比例(%)
表3 各組調查對象對月經初潮記憶情況[例(%)]
2.4 調查對象月經初潮發(fā)生的年齡情況
月經初潮發(fā)生的年齡女生(12.65±1.20歲)早于母親(14.79±1.68歲)(P<0.0001);在農村蒙古族和漢族、城鎮(zhèn)蒙古族和漢族等4組中也均表現為女兒早于母親(P<0.0001);各組漢族與蒙古族間均未見差異(P>0.05);城鎮(zhèn)和農村均表現為蒙古族提前幅度高于漢族。見表4。
2.5 調查對象月經初潮發(fā)生的年齡分布
月經初潮年齡,女生最早出現在9歲2個月,最晚出現在16歲1個月;而母親最早出現在11歲4個月,最晚出現在18歲7個月。在11、12歲時,月經初潮在女生組分別有16.45%、46.11%出現,而母親組分別只有0.42%、18.50%出現;在13歲、14歲時,月經初潮在女生組分別有81.57%、94.60%出現,而母親組分別只有38.98%、61.46%出現。城鎮(zhèn)和農村、蒙古族和漢族女性月經初潮年齡均表現為女兒比母親提前。見表5和圖1。
表4 各組調查對象月經初潮年齡比較(歲)
*城鎮(zhèn)與農村**蒙古族與漢族△女兒與母親
表5 各組調查對象月經初潮年齡的分布比例(%)
2.6 調查對象月經初潮發(fā)生的季節(jié)分布
月經初潮發(fā)生率按季節(jié)從高至低在母親和女兒均表現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的順序。母女月經初潮發(fā)生季節(jié)的表現略有不同,母親除夏季最高(44.7%)外,其他3季接近(14.8%~21.1%);女兒夏季和冬季接近(37.9%和33.0%),其他2季接近(11.1%,18.0%)。見表6。
2.7 調查女生月經初潮發(fā)生時所處年級情況
月經初潮發(fā)生時所處在校就讀的年級,由于時代較久未能獲得母親的確切數據,女生所處年級見表7。數據顯示在小學階段已經有50.28%的學生發(fā)生月經初潮,在初一和初二階段分別達到80.44%和96.22%。
表6 各組調查對象月經初潮發(fā)生的季節(jié)分布[例(%)]
表7 各組調查女生月經初潮發(fā)生時所處年級比例 (%)
圖1 兩組不同月經初潮年齡累計發(fā)生率
青春發(fā)育期不僅關系青少年階段,更對未來成年階段以致終生的生長發(fā)育產生影響。青少年相關基礎數據的積累至關重要,可以揭示生殖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和變化趨勢,對青少年衛(wèi)生健康、青春期教育、青少年保護、健康指導和生理、心理、行為的發(fā)育質量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月經初潮發(fā)生與遺傳和先天因素[2-3]、社會和環(huán)境因素[4-5]、本人早期發(fā)育狀態(tài)[1,5-6](體質,心理,體育鍛煉,營養(yǎng)等)等密切相關。
在國內,既往有關月經初潮年齡的研究報告雖然較多,但現有數據均在方法學質量控制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使數據存在明顯局限,真實性存疑,限制了數據的可靠性。不足之處多表現在研究報告在方法學上沒有明確表述質量控制方法,缺乏調查方法學的規(guī)范闡述,沒有調查成功率(有效性)的申明。僅是研究工作中的一、二項或僅僅幾項的單一內容,而非專題研究;回顧性調查問卷沒有設計邏輯性的自省判定和校對方法;甚至調查大多以整數 “歲”為單位,沒有獲得發(fā)生的季節(jié),在數據獲取上存在著數月的偏倚,數據比較時變量值也存在一定誤差(如城鎮(zhèn)與農村的比較,南方與北方地區(qū)的比較,發(fā)達與偏遠非發(fā)達地區(qū)的比較等)。使得現有相關數據缺乏良好的質量控制。因此,建立規(guī)范化數據采集標準并獲得全國性的數據具有重要意義[8]。為此,由各地區(qū)獨立自行設計調查發(fā)展到實行標準規(guī)范化下的多中心調查工作勢在必行,將采集的數據納入“國家數據庫”的工作也已經展開[9-10]。本文報告的數據,既是以此為基礎進行的研究工作。
本項調查顯示,通遼市地區(qū)女性月經初潮年齡在現階段為12.65±1.20歲,而母親(間隔25年左右)為14.79±1.68歲,女兒比母親提前了2.14歲;城鎮(zhèn)地區(qū)女性月經初潮年齡明顯早于農村地區(qū)的結果,與國內其他地區(qū)調查的結論基本一致;蒙古族與漢族未見明顯差異?,F階段在校女生月經初潮發(fā)生在12~13歲為主要階段,主要集中在小學6年級和初中1年級(分別達到50.28%和80.44%),至初二年級時已超過95%。從年齡上分析,12和13歲階段女孩在各個方面仍處于稚嫩、完全不成熟時期;從就學年級方面分析,小學6年級和初中1年級正是小學畢業(yè)進入初中的特殊時期,此時段女生可能會面臨青春期教育的缺失,月經初潮對學生生理、心理、行為和學習生活的影響應該給予足夠重視。因此,建議本地區(qū)青春期教育應該提前在小學4年級開始,并在每學年均廣泛開展不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在初中1、2年級階段學生中達到普及程度,特別是更應加強女童保護和生殖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使本地區(qū)女生在青春期階段身體與心理兩方面均能健康成長。
[1] 王麗麗,張樹成,賀斌,王介東.月經初潮年齡變化趨勢研究.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3,21(1):63-65
[2] Meira Epplein,Rachel Novotny,etal.Association of maternal and intrauterine characteristics with age at menarche in a multiethnic population in Hawaii[J].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0, 21:259-268
[3] Ken K. Ong, Pauline Emmett,etal. Infancy Weight Gain Predicts Childhood Body Fat and Age at Menarche in Girls[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09,24(2): 1527-1532
[4] Hulanicka B,Waliszko A.Declaration of Age at Mernarche in Porland[J].Ann Hum Biol,1991,18(6):507-510.
[5] Hauspie RC,Vercauteren M,SUSANA C.Secular Changes in Grouth and Maturation: an update[J].Acta Peadiatr,1997,(Suppl):423:20-27.
[6] Bellini G, Grandone A, Torella M, et al. The Cannabinoid Receptor 2 Q63R Variant Mod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Obesity and Age at Menarche[J]. PloS one, 2015, 10(10): e0140-142.
[7] Toromanovic A, Tahirovic H. Effect of family disintegration on age at menarche[J]. Acta medica academica, 2015, 44(2): 124.
[8] 張樹成,賀斌,任彤彤,等. 我國男性精液質量的評價與建立生殖資源數據庫的意義[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5,13(8):468-470.
[9] 張樹成,賀斌,程捷,王介東.中國男性生殖資源數據庫與精液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的研究[J].中國科技成果.2012,13(8):69-71.
[10] 本刊編輯部.中國男性和女性生殖生理常數級基礎數據的補充調查. 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15,9(9):76-77.
[責任編輯:董 琳]
A survey of menarche occurrence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in Inner Mongolia
CHEN Bala1, HU Nashun2, BAO Yurong3, XU Ruihao4,CHEN Yulan2,ZHANG Bin4,ZHOU Xianwei4,5, WANG Shangming4, BAO Guo4,5, WANG Ning4, SHI Cuige4, ZHANG Shucheng4*, WANG Jiedong4
1.Family Planning Service Station, Naiman, Inner Mongolia(028300);2.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Tongliao, Inner Mongolia;3.Tongliao Vocational College;4.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amily Planning;5.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Shucheng, Email: nrifp@263.ne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woman developing database of Inner Mongolia women by investigated menarche age of Han and Mongolia in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norm investigation process and standard of quality control,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made. 1728 college girls of rural Mongolian or Han, urban Mongolian or Han in three middle schools were retrospectively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2015. The data relative to menarche age of the girls and their mothers were collected. Results: The return rate of questionnaire was 97.97% and 96.16% questionnaire were qualified. Rate of menarche occurred in 2~5 years before this survey was 92.39%. Rate of accuracy menarche time through memory of daughters or their mother was over 94.01%. The mean of menarche age of daughters and their mother were 12.65 ±1.20 years and 14.79 ±1.68 year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menarche age of daughters was 2.14 years, which was earlier than that of mothers (P<0.0001). The menarche age of urban women was earlier than that of rural women both in mothers and daughters (P<0.05,P< 0.001). As for daughters, the rate of menarche occurred in 11, 12, 13, 14 years old were 6.45%, 46.11%, 81.57%, and 94.60%, respectively. And for mothers, the rate of menarche occurred in 11, 12, 13, 14 years old were 0.42%, 18.50%, 38.98%, and 61.46%,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menarche occurrence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summer, winter, autumn to spring both in daughters and their mothers. 50.28% menarche of girls had occurred in primary school. In grade 1 and 2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 the rate of menarche occurred was 80.44% and 96.2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ongliao is the Mongolian people gathering place. Age of menarche was gradually earlier, so the reproductive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 should be began at grade 4 of the primary school in Tongliao.
Menarche;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dolescences; Mongolia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I32B02);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2013FY110500,2013FY110511)
2016-03-09
2016-04-15
10.3969/j.issn.1004-8189. 2016.05
*通訊作者:nrifp@2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