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田 丹 趙列賓 陳英耀 江忠儀
?
某院全面推行品管圈活動的實證研究*
◆張敏田丹*趙列賓陳英耀江忠儀
【摘要】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在醫(yī)院全面推行的成效。方法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對項目負責人進行活動前后的效果評價及項目實施影響因素調(diào)查。結果共32項品管圈,完成率100%,目標達標率為68.75%;活動相關6個維度均有提升,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影響因素主要是數(shù)據(jù)資料整理費時,項目報告完成費時,質量管理工具不熟練等。結論品管圈活動能夠有效提高醫(yī)院質量管理水平。但在推行中需強化管理、培訓和激勵措施。
【關鍵詞】醫(yī)院;品管圈活動;全面推行;實證研究
First-author's addressShanghai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Shanghai,200127,China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工作現(xiàn)場的人員自動自發(fā)地進行品質管理所組成的小組。近年來,品管圈活動作為質量管理工具的一種,在醫(yī)院得到了廣泛應用。文獻研究顯示,品管圈活動主題多側重護理質量管理和藥事服務管理,且多為個案回顧性分析和經(jīng)驗總結,缺乏醫(yī)院層面推行品管圈活動的經(jīng)驗和效果評價。本研究擬對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2014年開展的品管圈進行匯總分析,總結推行經(jīng)驗及存在問題,并提出對策與建議。
1.1研究對象
以該院2014年開展的品管圈為樣本,共32項。同時,對圈項目負責人開展問卷調(diào)查,共32人。
1.2方法
1.2.1問卷調(diào)查方法在文獻查閱、專家咨詢基礎上自行設計調(diào)查問卷。問卷1是關于品管圈活動效果,由項目負責人在活動前后進行自我評價,內(nèi)容是品管圈活動效果的6個維度,即質量管理工具、溝通協(xié)調(diào)、集思廣益、團隊精神、發(fā)掘問題、活動信心,問卷采用10分制測量,分數(shù)越高表示該項的自我評價越高。問卷2是關于項目實施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主要根據(jù)參考文獻、管理專家訪談和項目組成員意見整理而成,在項目結束時由項目負責人填寫,包括項目負責人的基本信息。問卷采用5分制測量,分數(shù)越高表示越困難。
1.2.2統(tǒng)計學方法所得數(shù)據(jù)錄入Excel表格,對數(shù)據(jù)進行手工邏輯查錯和計算機邏輯查錯,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均數(shù)比較采用u-test。
評價維度活動前活動后tP質量管理工具3.46±2.207.00±1.58-6.140.000溝通協(xié)調(diào)5.19±1.637.76±1.03-5.790.000集思廣益4.62±1.797.24±1.30-5.190.000團隊精神6.5±1.948.29±1.05-3.920.000發(fā)掘問題5.35±1.857.53±1.50-4.060.000活動信心4.85±2.317.06±1.43-3.520.001
表2活動實施影響因素分析
序號影響因素平均值1數(shù)據(jù)資料收集整理費時3.822項目報告完成費時3.413項目中所使用質量管理工具不熟練3.354個人工作負荷大,無法增加工作3.185電腦軟件使用技能不足3.126獎勵措施不力2.827缺乏完整的教育培訓2.828醫(yī)生參與度低2.769不易找出有效對策2.5910項目主題選擇困難2.5311制定措施不能有效執(zhí)行與追蹤2.4112組員之間不能積極配合2.0613相關職能部門不愿配合2.0014科主任不支持1.7115不了解單位開展質量改進項目的目的1.65
2.1項目完成情況
2.1.1主題分布醫(yī)院服務管理9項,占28%;醫(yī)療質量管理6項,占19%;病歷文書書寫5項,占16%;醫(yī)院感染控制5項,占16%;患者健康教育4項,占12%;藥事服務管理2項,占6%;環(huán)境文化建設1項,占3%。
2.1.2團隊組合形式醫(yī)護合作團隊13個,占41%;醫(yī)生團隊(為門診科室無病房)13個,占41%;醫(yī)技團隊6個,占18%。
2.1.3項目完成效果品管圈活動完成率達100%,目標達標率為68.75%。2.1.4項目前后自我評價6個維度的結果都有明顯提升,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活動完成后分析顯示,團隊精神得分最高;其次是溝通協(xié)調(diào)、發(fā)掘問題、集思廣益、活動信心;質量管理工具得分最低,但其增長幅度最大。
2.2項目實施影響因素
2.2.1項目負責人基本情況年齡方面,30歲以上占88.5%;教育程度方面,本科以上占88.5%;職務類別方面,醫(yī)師占61.5%,護士占23.1%,醫(yī)技占15.4%;職稱分布方面,中級以上占76.9%;工作年限方面,5年以上占76.9%。對質控員關于品管圈活動主觀調(diào)查顯示,82.4%表示愿意再度參與,78.8%認為有助于提升科室工作質量和績效。
2.2.2活動實施影響因素實施品管圈活動,影響因素最大的前5項依次為:數(shù)據(jù)資料收集整理費時、項目報告完成費時、項目中所使用質量管理工具不熟練、工作負荷大、電腦軟件使用技能不足,見表2。
3.1慎重選題,兼具??铺厣?、覆蓋面廣
如何將品管圈更好地與醫(yī)院實際工作相結合是一個新課題。以往多數(shù)醫(yī)院的品管圈活動多局限于護理團隊。醫(yī)院在推行品管圈之初,強調(diào)以臨床科室為單位,以醫(yī)護結合形式,采用頭腦風暴方法選定科室內(nèi)部質量管理關鍵問題作為項目主題,對項目主題選定發(fā)揮了較好的引導作用。32項品管圈主題涉及7個方面,涵蓋醫(yī)療、護理、醫(yī)技、院感等,覆蓋面較廣且具有代表性。例如,口腔科“提高牙科治療患兒配合度”、麻醉科“提高患兒術前舒適配合度”、重癥醫(yī)學科“提高ICU患兒中斷喂養(yǎng)符合率”,內(nèi)分泌科“提高首發(fā)糖尿病患兒家屬疾病認知率”等,均兼具兒童特性及??铺厣?。
3.2規(guī)范品管圈項目推進模式
成立專管機構,建立幫助式管理模式,是品管圈活動推行的首要任務。該院自上而下的質量管理組織體系為品管圈推行提供全方位支持,領導組的重視、工作組的組織和協(xié)調(diào)、科室層的實施和改進共同形成分工明確、規(guī)范化的科學管理模式,在項目推行過程中開展全程監(jiān)督、指導和評價,有效地保證了品管圈活動的完成率。
3.3加大培訓力度
結果顯示,質量管理工具得分最低但其增長幅度最大,項目推行影響因素調(diào)查中“項目中所使用質量管理工具不熟練”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這說明了培訓的重要性。目前國內(nèi)權威性培訓不多,多數(shù)醫(yī)院的品管圈活動是簡單參觀學習后的“依葫蘆畫瓢”,沒有系統(tǒng)掌握品管圈原理和工具[2]。因此,在品管圈推行前期,應組織專業(yè)、系統(tǒng)、規(guī)范化的培訓,有條件的可邀請院外質量專家或權威機構開展培訓,且本院質量管理人員在實施過程中應對關鍵環(huán)節(jié)給予指導和把關。
3.4適當激勵
品管圈活動主要依賴人,即運用現(xiàn)有人力,依靠團隊力量進行質量改進。在項目負責人調(diào)查中,82.4%表示愿意再度參與,78.8%認為有助于提升科室工作質量和績效。這說明一線人員對品管圈實施的必要性和成效較認可。但在影響因素調(diào)查中,“數(shù)據(jù)資料收集整理費時”、“項目報告完成費時”、“個人工作負荷大,無法增加工作”是主要影響因素。臨床一線員工本身醫(yī)療工作繁重且緊迫,參加品管圈活動多利用業(yè)余時間,且品管圈項目對數(shù)據(jù)和文本資料要求較高,確實給項目參與人員帶來一定壓力。因此,醫(yī)院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應主動提供適宜的激勵措施,如獎勵制度、績效考核依據(jù)、總結表彰等,調(diào)動人員積極性。同時,要帶動員工的積極性需建立有效的認知??山柚|量安全文化讓員工了解品管圈及其意義;通過完善的教育培訓,增加團隊凝聚力,從而有助于提高品管圈活動的實效。
參考文獻
[1]袁琦,黃燕.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低年資護師的護理理論水平[J].護理研究,2010,24(7):1761-1762.
[2]高俊揚,劉庭芳.我國醫(yī)院品管圈真因驗證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醫(yī)院,2015,19(7):7-8.
[3]黃秀梅,郭晶.我國醫(yī)院品質管理圈活動開展現(xiàn)狀的文獻分析[J].華西醫(yī)學,2013,28(4):605-608.
[4]Steel,R.P. ,Shame.Evaluation research on quality circles:Technical and analytical implication[J].Human Relations,2005,39(5):449-465.
[5]Blair, J.D, ,Whitehead, C.J.Can quality circles survive in the United States?[J].Business Horizons,1984,27(5):17-23.
[6]孫秀麗,李佳勛,聞會英,等.品管圈在質量文化構建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質量管理,2015,22(1):5-6.
[7]方桂珍.在護理人員中推行品管圈活動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5,4(22):1103-1104.
修回日期:2015-11-23
責任編輯:吳小紅
DOI:10.13912/j.cnki.chqm.2016.23.4.14
*基金項目: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中國醫(yī)院發(fā)展研究院基金項目(項目編號:STYF2014X1700813)
通信作者:田丹
田丹: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
E-mail:tiandan@scmc.com.cn
收稿日期:2015-10-15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A Hospital
ZHANG Min,TIAN Dan,ZHAO Liebin,et al.
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6,23(4):40-4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in a hospital.Method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project, 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ResultA total of 32 QCC items were evaluated with finishing rate of 100%, and 68.75% achieved the targeted objectives. Six dimensions were improv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ed the time-consuming data collection and organization, time-consuming reporting of the project, and unfamiliar use of quality tools.ConclusionThe QCC projec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hospital, but it requires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training and incentive plan during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Hospital; Quality Control Circle; Empirical Research
張敏田丹*趙列賓陳英耀江忠儀
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上海2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