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今天天氣很熱,所以你現(xiàn)在口渴了;因為你口渴了,所以你需要喝水。
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我修過一門邏輯思維訓練方面的課。最開始我以為這是本科以上才修的,后來在參觀美國中小學和幼兒園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美國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要接受邏輯方面的訓練了。
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密切相關(guān)。研究表明,那些從小就開始接觸思維訓練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豐富、創(chuàng)造力強、智商更高,更重要的是,這些受過邏輯訓練的孩子,將來接受高等教育時更容易獲得良好成績,在職場上也更容易成功。
既然這么重要,就讓我們也趕緊偷師一下吧。
在美國,幼兒園是5歲開始上的,相當于中國的學前班(美國的早教叫做pre-school, 幼兒園叫kindergarten)。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通常是在5歲左右開始萌芽,所以美國的大人也從這個時候就開始對孩子進行邏輯能力訓練。
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訓練要點1:事無巨細,都要強調(diào)因果
“明辨因果關(guān)系”是邏輯思維的基礎(chǔ)能力之一。比如,去公園的時候,我會告訴蘇寶,因為今天天氣很熱,所以你現(xiàn)在口渴了;因為你口渴了,所以你需要喝水。蘇寶還小,并不一定能完整理解這里面的因果聯(lián)系,但家長只要在表達過程中注重邏輯,盡量把自己變成思維更清晰的人,就一定會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下圖是一個“因果關(guān)系”討論板,左邊是“因”(因為寶寶臟了)、右邊是“果”(所以媽媽給她洗了個澡),條理很清晰。大家在家時,也可以試試用這種方式,教孩子將自己的思路畫出來。
訓練要點2:通過提問,幫助打開思路
繪本也是訓練思維一個很好的載體,故事里藏了很多基礎(chǔ)的邏輯知識。讀繪本的時候,可以多向孩子提問,強化他對故事中邏輯聯(lián)系的理解。
舉個例子,《好餓的毛毛蟲》的作者艾瑞·卡爾有一本繪本叫做《爸爸,請為我摘月亮》,里面講爸爸為女兒摘到了月亮,可是月亮太大,拿不進屋去。這時候你就可以問問孩子:月亮進不去屋里的原因是什么呢?大一些的寶寶,還可以鼓勵他用思辨的語言來描述這個故事。等孩子有了一定邏輯思辨能力基礎(chǔ),還可以教他們辨認邏輯謬誤。
訓練要點3:事實不是觀點,觀點不是事實
教孩子思辨能力的重要課題之一,就是問孩子、幫孩子認清:那是一個事實,還是只是觀點?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呢?
事實:太陽是熱的、巧克力是甜的、A是字母表的首個字母、蜘蛛有8條腿;
觀點:我喜歡曬太陽、巧克力很好吃、我不喜歡背字母表、蜘蛛很可怕。
美國老師喜歡用一些這類的展示板,隨時訓練孩子們辨認事實與觀點的區(qū)別,還會請孩子們來做報告,和小伙伴們分享他們怎么區(qū)別事實和觀點,或者用事實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咱們在家也可以照做。
我們都不喜歡和抱著糨糊邏輯的人相處共事,因為他們常常講的是感情、觀點,而不是道理、依據(jù)。雖然在咱們國家的幼兒教育體系里,邏輯思維還沒有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但我還是希望這篇分享會給爸媽們一些觸動和啟發(fā),提前重視孩子的邏輯能力培養(yǎng),將它滲透進我們?nèi)粘I畹狞c點滴滴當中。
(作者簡介:小小蘇媽媽,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碩士,現(xiàn)居紐約。本文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作者的微信公眾號xiaoxiaosu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