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洋
【摘 要】廣告作為銷售手段的顯要作用在今日已經(jīng)越發(fā)明顯,越來越多的商家依靠廣告術語的說服性對顧客進行有效說服。本文通過語用學中預設理論的理論框架對電商銷售語言進行研究,以探究電商廣告銷售術語中采用語用預設的原因和此應用對顧客產(chǎn)生的說服營銷是如何發(fā)生的。
【關鍵詞】語用預設;電商;廣告語言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84-02
在前人對語用預設研究的基礎之上,作者通過淘寶網(wǎng)、京東網(wǎng)的廣告樣例,綜合電商廣告術語區(qū)別于傳統(tǒng)廣告的特點,根據(jù)在此銷售活動中的預設產(chǎn)生的機制進行定性分析,總結出在預設理論指導下的電商廣告術語具有簡潔性、趣味性和價格明確導向性。
一、電商的起源和廣告用語
(一)電商的起源定義
電商廣告的起源首先是伴隨著電商的發(fā)展開始的。電商的萌芽發(fā)展階段是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到90年代至2000年快速發(fā)展起來,開始有很多大企業(yè)建立自己的網(wǎng)站,并進行交易。到2000年,世界電子商務交易額已經(jīng)達到數(shù)千億美元,企業(yè)也不只專注于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信息,開展交易,還開始將自己的整個業(yè)務模式轉移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包括產(chǎn)品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公司內(nèi)部管理等。此時,電子商務回歸其本質,即電子信息化只是手段,商務才是根本。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電子信息技術只是手段,商業(yè)利益才是電子商務的本質。
(二)電商的廣告語言
電商廣告的銷售術語之所以可以在電商銷售中占據(jù)不可替代的地位,除了其本身兼具傳統(tǒng)廣告的特點,同時還包含了網(wǎng)絡技術賦予的多重信息傳遞的高效性和生動性,作者將其總結為目的明確性、偶然事件伴隨性和銷售關聯(lián)性。中國第一個網(wǎng)絡廣告是在1997年,傳播網(wǎng)站是Chinabyte,而此類廣告初具規(guī)模是在1999年,而后隨著電商的發(fā)展和深入,電商廣告的語言運用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比如近些年電商常說的:“親,包郵哦”。這句話中的稱呼語,“親”,已逐漸蔓延到人們的日常會話當中,同時,電商廣告的方向性也越來越強。陳新曾指出,電商的廣告語言大量使用準確、簡明用語,如淘寶網(wǎng)的“淘寶網(wǎng),淘我喜歡”,既突出了品牌又顯示出了商品之多;京東網(wǎng)的“多,快,好,省”,僅僅四個字用最簡明的話表明了京東網(wǎng)的網(wǎng)購優(yōu)勢。再者,隨著多元化社會的發(fā)展,電商的廣告用語也越來越靈活,正如顧華琴、鄭黎棟所說電商廣告用語時尚,表達自由,風格年輕化,如:“duang,女神季降臨”中的“duang”就是2015的熱詞的換用。
二、預設理論研究
(一)預設理論的背景
首先預設最早由德國邏輯學家弗雷格在19世紀正式提出,他認為任何命題都有其預設背景,任何一句話的主體名詞必須有所指,否則就不存在真假值。而后,羅素又提出了新的觀點,他認為即使句子中的主體名詞無所指稱,話語本身也是有真假值的。再之后,斯特勞森又發(fā)展了弗雷格的理論,認為任何有意義的話語中的主體名詞都必須有意義,并指出羅素理論并未區(qū)分句子和句子使用,他們?nèi)耸菑恼Z意預設的角度分析預設。我國最早關注預設理論的是周禮泉先生,他從會話的含義,從說話者和聽話者假定和相信的角度來定義預設,從而盡可能縮小了預設范圍,盡可能多地包含了預設現(xiàn)象。
(二)預設理論的發(fā)展
這些年來,因為語義預設自身概念的否定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語用的角度分析預設理論。預設理論的研究不應該離開特定的語境和雙方共識的背景知識,因為只有雙方處在一個特定的語境當中并且具有一定的共識知識,此預設才有可能是成立的。比如,說話人A說:“把書撿起來”。如果說話者A希望聽話者B確實能按照其話語行事,則首先當時環(huán)境必然地上有本書或者什么位置放著本書,并且聽話者清楚說話者說的是哪本書,在什么位置。當然,繼續(xù)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想讓聽話者確實按說話者意思行事,還需要聽話者具有撿的能力,并且有聽話的意愿。如果聽話者沒有手,或者聽話者不在身邊,聽話者就不能撿書。再者,如果說話者是以打電話的方式對聽話者說的,讓聽話者撿自己身邊的書,那聽話者也是不可能及時辦到的。
三、預設理論在電商中的作用
(一)電商中的預設理論
近年來,隨著電商的快速發(fā)展,電商廣告術語也變得更加多樣化。筆者通過分析淘寶網(wǎng)和京東網(wǎng)上數(shù)百廣告的使用,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廣告銷售術語的使用離不開語用預設的應用。比如:“滿XX減XXL”“0元搶購”“包郵”“一分搶購”“一折”等等。仔細分析便知,所有的這些銷售的宣傳術語都在一定程度上應用了語用預設的原理,而任何的預設都是要放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才能按說話人的本意表達意思。聽話者根據(jù)特定的語境,從上下文環(huán)境中推測出說話者話語內(nèi)容中隱含的另一層意思,即說話者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廣告術語中則是利用了受眾的語用預設,盡可能更加誘人地表達其意圖,表達方式往往比較含蓄委婉,這也是為了更好地說服聽眾。比如近來國內(nèi)興起的銷售時點,“雙十”“雙十一”“雙十二”,都是電商發(fā)展的產(chǎn)物。但是如果不提具體的語境,對于從未有過網(wǎng)購經(jīng)歷的人來說,是沒辦法理解這種說法的來源和意義的。
(二)預設在電商中的語用價值
對于網(wǎng)購的不同性別群體,電商們往往打出不同種類的以預設為出發(fā)點的銷售術語,如:“男神尊享價”“女神專購”等之類的用詞;對于那些宅男宅女各種戴高帽,直捧到天堂,諸如“男神”“女王”之類的用詞尤其契合年輕少男少女們的購買心理,利用“我是女神”或者“我要成為女王”的預設,激發(fā)購買者們的購買訴求和渴望以達到電商的廣告銷售目的。
再比如最新的京東宣傳廣告視頻,在趣味性的對比中強力推出了自己的各項主打想要表現(xiàn)的優(yōu)勢。而這一系列的對比,并沒有直接夸贊其自身的任何一項優(yōu)勢,而是通過比較性的廣告語和視頻布景,給受眾一個其他電商產(chǎn)品質量差、有假貨、物流慢等的預設,直擊某些消費者的心理,最后“快,好,真,贊”的廣告語一出,更是瞬間提升了自身的信譽度和說服力。言語的趣味性及對比的趣味性,增加了對受眾感受的沖擊和深刻的印象,表達出的廣告效力,體現(xiàn)了較強的目的明確性。
四、結論
電商廣告作為不同于傳統(tǒng)電視報紙廣告的一種廣告形式,如今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和電商們的關注。作者預設理論對電商廣告術語進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總結出在預設理論下的電商廣告術語具備了簡潔性、明確目的性和趣味性的特點。簡潔性的作用在于電商可以通過預設前提,大膽地縮略實際的語言使用量,而最后表達出的語言內(nèi)涵卻是相同的;明確目的性的作用在于可以在消費者瀏覽該網(wǎng)頁的不長時間中使其瞬時產(chǎn)生購買商品的目的性和共鳴感,從而在第一時間抓住消費者的眼球,避免了繁復、良莠不齊的廣告排布;趣味性的作用在于減輕了消費者網(wǎng)絡購物的感官疲勞,使消費者有眼前一亮的的感官新鮮感,同時加深了消費者對電商產(chǎn)品的印象和好感度,有利于電商進一步的銷售活動?;陬A設在廣告銷售術語中的三種作用,電商們在設計銷售廣告時更加傾向基于預設的前提下安排廣告的內(nèi)容和形式。
參考文獻:
[1]Gottlob Frege.On Sense and Reference[M].Oxford:Black,1952.
[2]Gazdar G.A Sollution to the Projection Problem[A].In oh& Dinneen(Eds),Syntax and Semantics:Presupposition [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
[3]Gazdar G.Pragmatics:Implicature,Presupposition and Logic Form [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
[4]Goddard A.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M].London:Routledge,1998.
[5]Kempson R.M.Presupposition and the Delimitation of Semantic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5.
[6]Leech G.N.English in Advertising:A Linguistic Study of Advertising in Great Britain[M]London:Longman 1966.
[7]Strawson P.F.Introduction to Logical Theory[M].London:Methuen,1952.
[8]Vesterguard T,Kim.S 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 [Z].India: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td,1985.
[9]陳新仁.論廣告用語中語用預設[J].外國語,1985,(5):54-57.
[10]曾必好.漢英廣告語篇中的預設研究[D].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