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峰
?
毛澤東的兩個氣質
□ 劉 峰
黎 青/圖
領導科學的特質理論認為,領導者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品質、氣質和素質,這就是所謂領導特質。一般來說,具備領導特質的人更容易贏得廣大干部群眾的擁護和追隨。一代偉人毛澤東就具有兩個鮮明的領導氣質,一是“虎氣”,二是“猴氣”。這兩個氣質充分體現(xiàn)在毛澤東一生的革命斗爭和成功的領導藝術之中。
1966年7月8日,“文化大革命”剛剛開始,毛澤東給江青寫了一封長信。他在信中說道:我是自信而又有些不自信。我少年時曾經(jīng)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笨梢娚駳馐懔?。但也不很自信,總覺得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我就變成這樣的大王了。但也不是折中主義,在我身上有些虎氣,是為主,也有些猴氣,是為次。
虎氣的第一個特點是高度自信。在革命低潮時很多人懷疑紅旗到底能打多久時,毛澤東卻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被錯誤路線殘酷打擊時他仍樂觀向上,能夠感覺到“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毛澤東還有一段至理名言,“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領導力的本質是影響力,自信才有影響力,自信才能贏得追隨者,自信才能傳遞和放大正能量。
虎氣的第二個特點是勇敢和擔當。早在青少年時代,毛澤東就表現(xiàn)出超出常人的豪邁和勇敢,凸顯出天不怕、地不怕且敢作敢為的英雄性格。毛澤東性格中的堅忍不拔、意志堅定也是虎氣的具體表現(xiàn)。
虎氣的這兩個特點是分不開的。1909年秋,16歲的毛澤東在離家鄉(xiāng)50里路的湘鄉(xiāng)縣東山書院讀書。在那兒上學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當?shù)氐刂骱兰澋募w绔子弟,他們出手闊綽,行為霸氣,根本看不起衣著土氣的毛澤東。毛澤東內(nèi)心深處的虎氣注定了他是不會甘于人下的,不管是論志向,還是論才情,又有幾人能敵?毛澤東揮筆寫下七絕《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边@首詩短短四行,折射出青年毛澤東的遠大抱負和敢于爭鋒的虎氣。
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期間,他和蔡和森、肖子升等一批同學,或漫步于岳麓山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或遨游于湘江之中,“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在這湘水楚天之間,毛澤東自信又豪邁地仰天長問:“茫茫大地,誰主沉?。俊?/p>
隨著年齡、才干、視野和見識的不斷增長,毛澤東更加充滿自信,有一種舍我其誰的使命感,而且這種自信和勇氣越來越多地轉化為對中華民族和中國革命事業(y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毛澤東所說的虎氣主要是指領導者的勇氣和擔當,所說的猴氣主要是指領導者的智商和情商。猴氣的第一個特質是平民化,接地氣,不盲從權威。猴子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很受歡迎的形象。如果說“虎氣”是指從群眾中“來”,不同于群眾;那么“猴氣”則是指到群眾中“去”,與群眾打成一片。
毛澤東最常提到的猴子是孫悟空。他曾說孫悟空是一位永遠的戰(zhàn)斗者,他不愿受無謂的拘束,敢于袒露自己的個性追求,甚至上天入地,敢于向天界的主宰玉皇大帝、向蕓蕓天神們服從的權威和遵循的規(guī)范挑戰(zhàn)。他在許多重要的文章、報告以及談話中,時常信手拈來,用孫悟空的故事來闡述政治、軍事和哲學等問題,而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之中凸顯著毛澤東的反抗精神。
猴氣的第二個特質是善變機靈。“靈活機動”是毛澤東猴氣中的具體表現(xiàn)。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個“妙”就是適應性和靈活性,就是針對性和有效性,它是領導藝術最突出的特點。毛澤東的靈活性表現(xiàn)為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能從實際出發(f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問題的特殊性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從“一分為二”角度上,毛澤東的氣質可以分為虎氣和猴氣兩個方面,但同時這兩種氣質又是合二為一的,虎氣與猴氣在毛澤東身上得到完整的體現(xiàn)。
1917年11月,桂系軍閥譚浩明的軍隊大敗湖南督軍傅良佐的軍隊,長沙動蕩不定。時年24歲的毛澤東正就讀于湖南一師,湖南一師位于長沙南郊,正是潰軍北撤的必經(jīng)之路。為了保住長沙,保住學校,毛澤東提出離校不如護校,只要利用學校墻高宅深的優(yōu)勢,加上學生護衛(wèi),足以自保。被師生們譽為“足智多謀、渾身是膽”的毛澤東,協(xié)助校方,領導全校“學生志愿軍”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護校行動中。是離校還是護校,毛澤東選擇護校充分體現(xiàn)出他的虎氣和勇氣,究竟如何護校,又有進有退,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猴氣和智慧。
經(jīng)過一番周密籌劃和迅速行動,毛澤東領導護校成功,并俘虜3000余人,繳獲的武器也堆滿一禮堂。對如何處理這些俘虜,毛澤東也胸有成竹。第二天天一亮,毛澤東等就向長沙商會籌集遣散潰兵回家所需的經(jīng)費。因商會懼怕潰軍久留可能危害其利益,因此也十分情愿地捐出了一大筆款項。毛澤東給潰兵每人分發(fā)五至七元大洋,并親自把他們送上開往武漢的火車,就這樣“兵不血刃”地遣散了這支隊伍。
毛澤東機智果敢,不傷一人,率一群“秀才”繳了數(shù)十倍于己的“武士”的槍,堪稱中外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事后,一師的師生乃至長沙的警察,都說他“一身是膽”,稱之為“毛奇”。毛澤東指揮學生護校護城,展示了他青年時代不同凡響的勇敢精神和軍事才能,顯示了虎氣和猴氣兼而有之的領袖氣質。
毛澤東關于虎氣和猴氣的論述啟發(fā)我們,領導干部應具備特有的氣質和綜合素質。既要有虎氣,有擔當,又要有猴氣,有智商和情商;既要有精英意識又要有平民意識,做到領導與群眾相結合。要真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既帶領群眾“走在前列”,又不脫離群眾“干在實處”。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 中國領導科學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