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峰
?
毛澤東的“兩個務必”
□ 劉 峰
黎 青/圖
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在會議上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處在革命勝利前夜的毛澤東提出的“兩個務必”,包含著對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的深刻憂思,體現(xiàn)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領導藝術。
毛澤東說過,只有先當學生,才能當好先生。只有甘當小學生,才能夠當好先生。我們黨能夠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基本經驗之一就是老老實實向群眾學習,先當好群眾的學生。
領導干部固然在很多方面都比普通群眾更高明,但也有很多地方不如普通群眾高明。比如,群眾的迫切需求是什么?覺悟程度怎么樣?心里高不高興?當?shù)氐娘L俗文化是什么?做好這件事情的經驗是什么?土辦法是什么?如此等等。這些地方性知識主要還是存在于普通群眾的日常言談和行為中。領導干部首先得知道群眾想要什么,想干什么,想往哪兒去?只有順應群眾的呼聲和意愿,領導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因此,毛澤東強調,群眾中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中國人民中間有成千上萬的“諸葛亮”,每個鄉(xiāng)村、每個市鎮(zhèn)都有那里的“諸葛亮”。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然后再告訴群眾實行起來,解決群眾的問題,使群眾得到解放和幸福。
毛澤東認為,給群眾當學生意味著領導干部要“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就要恭恭敬敬拜群眾為師,認認真真向群眾請教。毛澤東游擊戰(zhàn)的基本思想就是源于當?shù)厝罕姷慕涷灒ζ浼右蕴釤捒偨Y出來的。毛澤東到井岡山后,十分看中山上“山大王”們的斗爭經驗。毛澤東說,“山大王”的力量比紅軍小得多,“山大王”能夠在井岡山存在那么多年,我們?yōu)槭裁床荒茉诰畬缴险痉€(wěn)腳跟呢?
毛澤東在跟王佐的交談中,聽說了王佐的師傅朱聾子一句“名言”:不要會打仗,只要會“打圈”。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跑不贏就鉆,鉆不贏就化。朱聾子的意思是說,打仗本事的好壞是次要的,要緊的是會“打圈”。所謂“打圈”,那就是“官軍”上山時,他們往密林中一鉆,沿著山繞幾個圈圈,就把“官軍”甩掉了。朱聾子的話,給了毛澤東很大的啟發(fā)。毛澤東把當?shù)卮蛘痰慕涷灴偨Y為:既要會打仗,又要會“打圈”。這就極大地超越了群眾經驗,“打圈”的目的不是消極躲避,而是消耗敵人,為戰(zhàn)勝敵人、消滅敵人創(chuàng)造條件。
沒資格的人要謙虛,有資格的人更要謙虛。毛澤東強調,四五十歲以上的人,年紀越大,經驗越多,就應當更謙虛。讓青年人看到我們確實是有經驗的:“這些前輩,確是有點經驗,不要看輕他們,你看他們那么謙虛?!彼奈迨畾q的人了,因為得了許多經驗,反倒驕傲起來,那豈不是不像樣子?青年人就要發(fā)議論:“你們那些經驗就等于沒有,還不是跟小孩子一樣?!庇匈Y格、有經驗的人往往掌握著一定的權力,負有較大的責任,不謙虛,犯的錯誤更大。
毛澤東很形象地把“謙虛”比喻為要夾緊尾巴做人。人本來是沒有尾巴的,為什么要夾緊尾巴呢?好比那個狗,有翹尾巴的時候,有夾尾巴的時候。大概是打了幾棍子的時候它就夾緊尾巴,大概是有了幾批成績的時候它的尾巴就翹起來了。我希望,我們所有的同志,首先是老同志,不要翹尾巴,而要夾緊尾巴,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領導干部有了謙虛的態(tài)度,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可以防止官僚主義、密切聯(lián)系群眾。
1955年3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驕傲自滿情緒在我們黨內確實是存在著,在有些同志的身上這種情緒還是嚴重的,不克服這種情緒,就會妨礙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社會這個偉大任務的完成。
驕傲會導致在工作上出現(xiàn)急躁的情緒,就會有失誤的危險,這對事業(yè)的順利發(fā)展是非常危險的。在我們的歷史上也有這樣的教訓,就是大不得,小了就舒舒服服,沒有事情,一大就脹起來了,腦殼脹得很大,驕傲起來了,心里也躁了,躁得很。急躁和驕傲是連在一起的,驕傲就要急躁……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離開西柏坡,赴北平。在進行出發(fā)前的準備工作時,他對周圍的人說:“同志們,我們就要進北平了。我們進北平,可不是李自成進北平,他們進了北平就變了。我們共產黨人進北平,是要繼續(xù)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直到實現(xiàn)共產主義?!背霭l(fā)前,毛澤東只睡了四五個小時。他興奮地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啊。今天是進京“趕考”嘛。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來笑著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去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不當李自成,就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毛澤東特別強調共產黨員和軍隊要成為艱苦奮斗的模范,艱苦奮斗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他說,1949年到一個地方開會的時候,我們有一位將軍主張軍隊要增加薪水,有許多同志贊成,我就反對。他舉的例子是資本家吃飯五個碗,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他說這不行。我說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個碗,我們吃酸菜,這個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軍得人心就是這個酸菜,當然,還有別的。現(xiàn)在部隊的伙食改善了,已經比專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們要提倡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
1939年,愛國僑領陳嘉庚回國慰問,蔣介石視他為財神菩薩,用800元一桌的酒席,在陪都重慶終日宴請他,花了8萬元大洋的招待費。離開重慶,陳嘉庚又來到延安,毛澤東在自己的窯洞里,僅僅請陳嘉庚坐在舊凳子上吃了一頓極其簡便的客飯。陳嘉庚在后來的報告中,將蔣介石領導的國統(tǒng)區(qū)與毛澤東領導的解放區(qū)作了對比,他不僅對共產黨執(zhí)法嚴明感慨之至,更對共產黨的清正廉潔推崇有加。他嚴厲抨擊國民黨的鋪張浪費,奢侈腐化;盛贊共產黨政治清明,毛澤東清正廉潔,作風樸實。他說:“800元的酒席,我實在咽不下,二角錢的飯菜,我感到又香又甜。一個是浪費人民的財力物力,一個是節(jié)約人民的財力物力,兩方面的生活作風,真有天壤之別?!闭f到這里,他滿懷激情地向世人大聲宣告:“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中國領導科學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