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濂
人、建筑、山水相融,“天人合一”,在這樣的地方,食物也傳承了千年文化,展示出它特有的美味。
古徽州好像是一個符號,又像是一種精神,雖然只有灰與白,但卻形成了獨特的隱約而又從容的影調(diào),它是一種真正讓人心儀的古典韻味。白墻黑瓦的建筑與湖水相映襯,后是如黛的青山,悄然美麗,平靜安詳。
人、建筑、山水相融,“天人合一”,在這樣的地方,食物也傳承了千年文化,展示出它特有的美味。
黃山屯溪:臭鱖魚
徽州地區(qū),夜飯的餐桌上少不了一道魚討個好彩頭,對于老徽州地域的人來講,經(jīng)典徽菜臭鱖魚就是絕好的一道。
但它卻很少在家庭里出現(xiàn),原因是做起來比較麻煩,又容易失敗。
黃山昱城皇冠假日酒店徽菜主管張海亮說,每位徽菜廚師都有一段腌不好臭鱖魚的傷心往事?!耙煌捌甙耸畻l,開始的失敗率在30%左右,也就是準(zhǔn)備靠后食用的那30%是要白白扔掉的。你要是一味擔(dān)心變質(zhì),放的鹽多,就成腌咸魚了。讓它發(fā)酵出自然的臭味,需要你合理控制溫度、濕度、用鹽的分量和腌制時間。鱖魚肚子上油脂多,尤其是人工飼養(yǎng)的,如果在腌制時壓不好,下鍋煎的時候,肚子就會掉。所以你看到很多臭鱖魚上盤時候上面有筍丁、五花肉丁、辣椒丁合在一起的澆頭,這有為了美觀和滋味的成分,專業(yè)廚師會撥開澆頭看看,下面是不是為了掩飾空一塊的魚肚?如果壓得太緊,臭鱖魚又不發(fā)酵了,因為它們會完全脫水,甩出去一聲響,變成餅了?!?/p>
一條一斤二兩的紅燒臭鱖魚上桌,用筷子輕輕一撥,雪白的魚肉就如同蒜瓣般展開,周邊醬色的濃稠湯汁一點點涌過來。魚肉裹滿湯汁送進(jìn)嘴里,先是微臭的味道充滿口腔,繼而又是魚肉質(zhì)地的彈性和鮮爽,最后留下滿口濃郁的香。
歙縣:刀板香
我在北京也吃過刀板香。那是在安徽一家餐館開在京城的分號,看到推薦菜單上有刀板香這道菜便毫不猶豫點了。上來的菜倒也名副其實,一個巴掌大的圓木板上趴著一小塊粉紅色精瘦的臘肉,上面連著一絲肥肉和一層肉皮,吃到嘴里兩個字:死咸。我把這番感觸描述給休寧縣人許若齊。他在合肥一所大學(xué)當(dāng)老師,是個吃主兒,寫過一篇美食散文,題目就叫《刀板香》?!澳銘?yīng)該去鄉(xiāng)下吃啊。這是地道的農(nóng)家菜?!彼f,“農(nóng)家可不拘泥于用刀板來上,他們就是放在粗瓷大碗里,給你盛上滿滿一碗。到時候千萬別因為好吃而大快朵頤。三層肉以下就是筍衣了?;罩萑斯?jié)儉又要面子,你可要悠著點,別讓主人難堪。其實,肉下的筍衣最好吃,嫩嫩的,浸透了油,是刀板香的精髓,我最愛吃了。”
傳說刀板香的名稱由來與績溪名人、明朝兵部尚書胡宗憲相關(guān)。當(dāng)年胡宗憲回鄉(xiāng)時,路過歙縣問政山拜訪恩師,為款待愛徒,師母將家中腌制的咸豬肉平鋪于山筍上,放置在刀板上一同蒸,撈起切成薄片,與刀板一同端上桌,胡宗憲吃后,胃口大開,命名此菜為“刀板香”。
雖然只是一只白磁碟子擺上一排咸肉,可它已經(jīng)足夠勾出食欲:豬肉腌制后淡黃色的質(zhì)地里,隱隱有微紅,每一片肉,咸與鮮都恰到好處。盛上來的米飯也因為吸收了臘肉里的油脂而飽滿晶瑩,充滿咸香。好像一頓午餐有一碟咸肉和一碗米飯就已經(jīng)足夠。
績溪縣:一品鍋
一品鍋有個名字叫作“乾隆一品鍋”,當(dāng)?shù)卮虺龅恼信聘鄥s是“胡適一品鍋”。胡適是績溪上莊鎮(zhèn)人,“胡適一品鍋”的名稱源于梁實秋在《胡適先生二三事》中的記錄:“胡先生住在上海極司菲爾路的時候,有一回請‘新月的一些朋友到他家里吃飯,菜是胡太太親自做的——徽州著名的一品鍋。一只大鐵鍋,口徑差不多有一尺,熱騰騰地端上桌,里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點綴著一些蛋皮餃,緊底下是蘿卜白菜。”后來胡適在美國宴請羅斯福時也準(zhǔn)備了一道一品鍋,羅斯福給了它進(jìn)化版的名字:“這道好吃的菜是你胡適請我吃的,我看就叫‘胡適一品鍋吧?!?/p>
為什么要用鐵鍋來做容器是有原因的??兿靥幧絽^(qū),交通運輸特別不方便。瓷器靠外面運進(jìn)山里,家家戶戶碟子和碗的數(shù)量都不多,因此遇到人數(shù)眾多的宴席場合,每家就都把燒菜的鐵鍋貢獻(xiàn)出來了。
這天吃的一品鍋是標(biāo)準(zhǔn)的四層。最頂層是以葵花形圖案排布的鴨蛋餃。鴨蛋餃的餡料用瘦豬肉、菠菜和水豆腐剁成丁末制成。蛋餃之下是油豆腐果,它的餡料和蛋餃相似,只是用肉要少一些。再往下一層是紅燒肉,肥瘦各一半,每塊2兩左右。底層的“擱鍋菜”是本地產(chǎn)的一種紫紅色頭的沙地蘿卜,比象牙白蘿卜要甘甜,生吃水分充足,有“蘿卜賽梨”的口感。四層之外,還可以再往上加料,比如“五層樓”就是增加了一層雞塊,還有更高的“九層樓”,里面則多了肉圓、蹄髓、鵪鶉蛋等等。
吃一品鍋很有講究。農(nóng)村流水席是用的八仙桌,這種桌子每邊可以坐兩人。拿四層鍋來舉例,每個人分到的食物數(shù)量是固定的,一般是兩個鴨蛋餃、4個油豆腐包、兩塊肉,“擱鍋菜”隨便吃;必須從上往下依次品嘗,不能上下翻食。不過,現(xiàn)在要不是紅白喜事的場合,規(guī)矩也沒有那么多了。我倒是覺得從上往下吃,才能漸入佳境,有驚喜不斷的感覺。我最喜歡的就是底層的蘿卜,吸滿了濃郁的湯汁?!痘钤诿駠膊诲e》的作者林懷青就寫道:“不知道胡適的考據(jù)癖是不是從小吃這種一層層的徽州鍋時養(yǎng)成的,這徽州鍋太像他做學(xué)問的程序了——層層撥開表象的迷霧,看到下層的真相?!保ㄙY料來源:《三聯(lián)生活周刊》、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