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志++魯緋++閆紅
摘要:采用基于SYBR Green探針的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和傳統(tǒng)PCR方法對醬油中的大豆轉(zhuǎn)基因靶基因CaMv35S啟動子、NOS終止子、EPSPS、18S進行了高通量檢測,同時檢測了內(nèi)源參照Lectin基因。研究發(fā)現(xiàn),醬油樣品中同時存在CaMv35S、NOS、18S靶基因,而不存在靶基因EPSPS,表明轉(zhuǎn)基因成分EPSPS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已被降解;熔解曲線分析表明,實時熒光PCR對轉(zhuǎn)基因的檢測獲得了很好的特異性,與傳統(tǒng)PCR相比,具有快速、高通量、高選擇性、高靈敏度的優(yōu)勢。本研究建立的對醬油中多種抗草甘膦大豆轉(zhuǎn)基因成分的快速、高通量、高靈敏的定量檢測方法將在轉(zhuǎn)基因食品的檢測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PCR RT-PCR;檢測
中圖分類號: TS264.2+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6-0372-05
收稿日期:2015-05-12
作者簡介:張文志(1990—),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化學生物學分析。E-mail:170850483@qq.com。
通信作者:魯緋,博士,研究員。E-mail:lufeilufei515@sina.com。大豆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及食品原料,在我國用途非常廣泛,消費市場上大豆制品種類繁多。我國是大豆進口大國,根據(jù)資料統(tǒng)計,從開放大豆進口以來,我國每年大豆進口量逐年增加,到2014年我國大豆進口量已超過7 000萬t,且進口大豆中有超過90%為轉(zhuǎn)基因大豆[1-2]。
我國對于轉(zhuǎn)基因食品的監(jiān)管工作非常重視。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農(nóng)業(yè)轉(zhuǎn)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對大豆、玉米等國內(nèi)流通的轉(zhuǎn)基因產(chǎn)品,規(guī)定了統(tǒng)一的標志制度,即確定了食品中轉(zhuǎn)基因成分的最低限標準[3]。然而,在轉(zhuǎn)基因食品飽受爭議的今天,我國的轉(zhuǎn)基因產(chǎn)品監(jiān)控技術體系依然缺乏。較為落后的檢測設備和相關技術,使得安全評價及審批許可制度缺乏技術保障[4],嚴重制約了我國對于轉(zhuǎn)基因產(chǎn)品的安全監(jiān)管,也嚴重妨礙了廣大消費者對轉(zhuǎn)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深入了解[5]。因此,建立可靠、準確、快速、高通量的食品轉(zhuǎn)基因成分檢測方法迫在眉睫。
傳統(tǒng)的轉(zhuǎn)基因成分檢測方法主要分為2類:酶聯(lián)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6]和聚合酶鏈式反應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7]。分別以蛋白質(zhì)和核酸為檢測對象。ELISA目前已有商業(yè)化試劑盒,它通過間接地檢測轉(zhuǎn)基因成分表達出的蛋白來推測轉(zhuǎn)基因成分,雖然其具備很好的選擇性,但缺乏定量準確性,且價格較為昂貴,樣品前處理復雜。傳統(tǒng)的PCR方法直接以提取的基因片段為檢測對象,靈敏度好,但定量能力較差,且非目標片段容易引起信號的假陽性和假陰性。在傳統(tǒng)PCR原理的基礎上,巢式PCR[8]、多重PCR[9]等方法也發(fā)展起來,其選擇性和準確性得到很大提高,但仍然是半定量的方法。
實時熒光定量PCR[10]是一種可以特異性靶標樣品中的目標DNA片段,并輸出該目標DNA定量信息新方法,相對于上述方法,這種方法的定量信息更準確,方法更加靈敏,因此在大豆轉(zhuǎn)基因制品的檢測上得到廣泛應用[11-13]。SYBR Green是一種常用的結合雙鏈 DNA 的染料,本身在激發(fā)光下只發(fā)出微弱的熒光,結合雙鏈DNA后,熒光增強1 000倍,因此常用來對雙鏈DNA進行定量分析[14]。本研究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染料的實時熒光定量PCR,用于高通量分析多種醬油中的大豆轉(zhuǎn)基因成分,希望為轉(zhuǎn)基因生物標志的監(jiān)管體系提供更可靠的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主要材料試驗所用含抗草甘膦轉(zhuǎn)基因大豆成分的醬油由北京市食品及釀酒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一站提供。
1.1.2主要試劑無水乙醇,異丙醇,70%乙醇(均為分析純)。深加工產(chǎn)品DNA提取試劑盒DP326(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包括GMO1、GMO2、Proteinase K、TE緩沖液);Carrier RNA(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0.1 mol/L Tris-Cl(pH值8.0);乙酸;EDTA-Na2;ABI熒光染料;2×PCR Reagent(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瓊脂糖。
1.1.3主要儀器BIO-RAD CF×96熒光PCR儀;METTLER TOLEDO電子天平(十萬分之一,瑞士梅特勒公司);Eppendorf移液槍(1 000、100、10、2.5 μL);湘儀TG16-WS臺式高速離心機;恒溫水浴鍋(恒發(fā));渦旋振蕩器;磁力攪拌器;BIO-RAD MJ Mini PCR儀。
1.2試驗方法
1.2.1凝膠緩沖液及凝膠的制備凝膠緩沖液:50×TAE溶液:取Tris-HCl 242 g,乙酸 57.1 mL,EDTA-Na2 37.2 g加蒸餾水溶解后定容到1 000 mL。
凝膠:取1.5 g瓊脂糖加入到三角瓶中,加入100 mL稀釋50倍的50×TAE緩沖液,加熱,充分溶解。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之前,將凝膠加熱熔解后使用。
1.2.2DNA的提取采用試劑盒法,按照深加工產(chǎn)品DNA提取試劑盒(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步驟操作。
1.2.2.1醬油樣品預處理取醬油30 mL,加入60 mL無水乙醇混勻,置冰箱(-20 ℃)放置10 min后,10 000 r/min離心10 min。棄上清。在沉淀中加入30 mL 0.1 mol/L Tris-Cl(pH值8.0)溶液,用力搖勻,全部轉(zhuǎn)移到100 mL燒杯中,于磁力攪拌器上攪拌2 h。分裝至1.5 mL離心管中,12 000 r/min 離心10 min。棄上清。沉淀中焦糖色素及鹽等小分子已全部去除,可用于DNA提取 (注:棄上清之后要將分裝后所有沉淀取到1個1.5 mL離心管中,用于后續(xù)DNA的提?。?
1.2.2.2DNA提取取上述預處理所得樣品,加500 μL緩沖液GMO1和20 μL Proteinase K(20 g/mL),渦旋振蕩1 min。56 ℃孵育1 h,孵育過程中每15 min振蕩1次。加入200 μL緩沖液GMO2,充分混勻,渦旋振蕩1 min,室溫靜置10 min。12 000 r/min離心5 min,將上清液轉(zhuǎn)移至新的離心管中。向上清液中加入1 μL Carrier RNA,再加入0.7倍體積的異丙醇,充分混勻。12 000 r/min離心3 min,棄上清,保留沉淀。加入700 μL 70%乙醇,渦旋振蕩5 s,12 000 r/min離心 2 min,棄上清。重復2次。開蓋倒置,室溫5~10 min,徹底晾干殘余的乙醇。加入20 ~50 μL洗脫緩沖液TE,渦旋振蕩 1 min,最終得到DNA緩沖液。
1.2.3PCR引物設計引物參照王媛等的設計[15],由三博遠志公司合成(表1)。
1.2.4PCR反應體系和反應條件
1.2.4.1普通PCR反應體系和反應條件在96孔板上同時分別對醬油DNA提取液中凝集素(Lectin)基因、CaMv35S啟動子、NOS終止子、18S基因和EPSPS外源基因進行PCR擴增,另外,對Lectin基因、CaMv35S啟動子、NOS終止子、18S基因標準樣品以同樣條件進行PCR擴增。PCR反應體系為25 μL。其中含2×PCR Reagent 12.5 μL;上、下游引物分別0.5 μL;模板DNA 4 μL,用滅菌雙蒸水定容至25 μL。陰性對照不含樣品。
PCR擴增條件:退火 94 ℃ 3 min;退火及延伸 94 ℃ 30 s,60 ℃ 30 s,70 ℃ 1 min,37個循環(huán);循環(huán)結束后70 ℃ 5 min。
1.2.4.2RT-PCR反應體系和反應條件在96孔板上同時分別對醬油DNA提取液中Lectin基因、CaMv35S啟動子、NOS終止子、18S基因和EPSPS外源基因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擴增。PCR反應體系為25 μL。其中含2×PCR Reagent 12.5 μL;上、下游引物各0.5 μL;模板DNA 4 μL,用滅菌雙蒸水定容至25 μL。陰性對照不含樣品。
RT-PCR擴增條件:退火 94 ℃ 30 s;退火及延伸 94 ℃ 5 s,60 ℃ 80 s,40個循環(huán)。 循環(huán)結束后開始熔解階段,溫度從65 ℃升至95℃,每升高0.5 ℃儀器自動收集熒光信號。
按照以上反應條件和反應體系進行PCR和RT-PCR反應,普通PCR反應結束后,取5 μL反應產(chǎn)物與1 μL loading buffer混勻,加入到進樣孔中在180 V/0.1 A下進行凝膠電泳,38 min后取出凝膠,在凝膠成像系統(tǒng)下觀察結果。
2結果與分析
2.1基因組的提取結果
要成功進行PCR擴增,首先需保證DNA樣品的純度。經(jīng)分光光度計測量,試劑盒提取的樣品DNA的濃度為100~500 ng/μL,DNA純度較好,適合進行PCR擴增。
2.2醬油中轉(zhuǎn)基因成分定性PCR和凝膠電泳分析
Lectin基因作為內(nèi)源性的大豆看家基因,在大豆細胞中基因組的表達量基本恒定,很少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因此,本研究選取了Lectin基因作為內(nèi)部參照[16],考察Lectin基因的擴增,也可以判斷提取的DNA的量和純度是否合適進行PCR分析,排除假陰性結果的存在。根據(jù)圖1的3、4條帶可以看出,醬油中提取的DNA中含有足夠的Lectin基因用于PCR擴增,擴增效果良好。擴增產(chǎn)物約100 bp。然而Lectin的陰性對照組出現(xiàn)模糊的亮帶,可能來自于外部基因污染。
此外,由圖1可以看出,在醬油所提取的DNA的PCR擴增結果中,抗草甘膦轉(zhuǎn)基因大豆中的調(diào)控元件CaMv35S啟動子、NOS終止子和18S基因均得到明顯的擴增產(chǎn)物,其對照組均為陰性。而外源基因EPSPS沒有擴增產(chǎn)物。結果表示醬油樣品中的轉(zhuǎn)基因成分含有CaMv35s啟動子、Nos終止子和18S基因,而抗草甘膦基因中的EPSPS成分可能已被降解。
各種基因標準樣品PCR擴增后的結果與圖1的條帶結果一致,進一步證明了在醬油基因組提取中,無需進一步分離就能夠得到純度較高的轉(zhuǎn)基因成分進行PCR擴增分析,其結果較為準確(圖2)。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之前Lectin基因陰性對照中的條帶已經(jīng)基本消失不見,進一步證明在圖1的試驗中,PCR反應或凝膠電泳過程中對Lectin基因陰性對照組造成了外部污染。同時,圖2-B中的NOS陰性對照中出現(xiàn)
了模糊的亮帶,而圖1中NOS陰性對照組并未出現(xiàn)條帶。這個現(xiàn)象也進一步說明了陰性對照存在著假陽性外部污染。
2.3實時熒光定量PCR擴增結果分析
目前,定性PCR和凝膠電泳分析僅能夠?qū)︶u油中的轉(zhuǎn)基因成分完成初步的定性和篩選,實驗發(fā)現(xiàn)其結果容易因外部污染造成假陽性,因此準確性較差。而實時熒光定量PCR可對醬油樣品中提取出的轉(zhuǎn)基因成分進行進一步定性確認和定量標定。
實時熒光定量PCR對醬油樣品DNA提取物中的Lectin基因、CaMv35S啟動子、NOS終止子、18S基因、EPSPS外源基因進行了研究(圖3)。上述前4種基因都存在擴增產(chǎn)物,EPSPS 外源基因不存在擴增產(chǎn)物,根據(jù)軟件分析結果,其中Lectin、CaMv35S、NOS、18S、EPSPS的CT平均值分別為 33.46、33.15、30.16、35.45、0.00,該結果與定性PCR結果一致。同時所有5組陰性對照試驗均沒有擴增產(chǎn)物,進一步證明了試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定性PCR相比,避免了外部污染引起的假陽性。因為該醬油樣品來源于抗草甘膦轉(zhuǎn)基因大豆,而EPSPS基因是抗草甘膦基因的重要序列。因此,該檢測結果也準確地說明了EPSPS基因在食品中存在著降解和損耗。
為驗證該方法的重現(xiàn)性和準確性, 開展了4次實時熒光
定量PCR的重復試驗(圖4)。結果表明,對于相同批次的醬油樣品,PCR擴增結果重現(xiàn)性較好,Lectin、CaMv35S、NOS、18S 這4種基因都產(chǎn)生了擴增產(chǎn)物,其相對豐度基本一致,EPSPS基因均沒有擴增產(chǎn)物。
2.4熔解曲線分析
本研究中使用的是SYBR Green染料,能與雙鏈DNA發(fā)生非特異性結合,引發(fā)其熒光增強,由于這種結合的非特異性,所以假陽性擴增產(chǎn)物也可能引發(fā)熒光信號的增強,影響檢測的準確度[14]。因此,需要結合熔解曲線來分析PCR擴增反應的特異性。
在完成PCR擴增后,逐漸增加反應體系的溫度,同時監(jiān)測每一步的熒光值(RFU),隨著反應產(chǎn)物中雙鏈DNA在高溫下逐步解鏈,熒光強度隨時間逐漸降低。做-d(RFU)/dT與溫度的關系圖,則得到PCR產(chǎn)物的熔解曲線,這里T為時間。一般的,特異性擴增產(chǎn)物解鏈溫度的峰值(Tm值,即雙鏈DNA解鏈50%的溫度)比非特異性擴增產(chǎn)物的Tm值高,因此可區(qū)別出特異性信號和非特異性信號。
由圖5可見,醬油樣品中提取的轉(zhuǎn)基因成分里,CaMv35S、NOS、18S基因的PCR擴增產(chǎn)物的熔解曲線均為單峰,為典型的特異性擴增,解鏈溫度分別為83.1、75.8、84.5 ℃。Lectin基因擴增產(chǎn)物的熔解曲線在82.8 ℃有1個明顯的特異性擴增峰,另外,在77.5 ℃處還有1個非特異性擴增產(chǎn)生的小峰,這個結果也一定程度說明了定性PCR陰性對照中的凝膠電泳亮帶的來源(圖1條帶3),為非特異性擴增產(chǎn)生。同時,與前面的結果一致,因為EPSPS基因沒有產(chǎn)生擴增產(chǎn)物,所有其熔解曲線沒有任何特征峰。
3結論與討論
PCR技術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基因組DNA的檢測中,具有特異性高、靈敏度高等特點。實時熒光定量PCR通過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利用信號的采集和積累來實時檢測PCR反應進度,根據(jù)反應CT值做到對基因的定量檢測。這種方法的定量信息更準確,方法更加靈敏,因此可以用于大豆轉(zhuǎn)基因制品的檢測。
本研究完成了對醬油這樣的實際樣品中所含的多種大豆抗草甘膦轉(zhuǎn)基因成分的快速、高通量檢測。首先,采用試劑盒成功從醬油樣品中提取出了基因組DNA,并設計5組探針,針對樣品中大豆的抗草甘膦轉(zhuǎn)基因成分進行了定性PCR和實時熒光PCR擴增,對比標準樣品,對定性PCR的結果進行了凝膠電泳分析。試驗結果顯示,利用抗草甘膦轉(zhuǎn)基因大豆(或豆粕)為原料產(chǎn)出的醬油中含有抗草甘膦轉(zhuǎn)基因大豆的調(diào)控元件CaMv35s啟動子、Nos終止子、以及18S基因,并同時可以檢測到內(nèi)源基因Lectin。然而,EPSPS外源基因并沒有檢測到。說明EPSPS外源基因在食品加工中可能被降解。
本研究利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同時成功檢出了多種醬油中所含的抗草甘膦轉(zhuǎn)基因大豆成分,內(nèi)源參照基因Lectin的CT值和目的基因的CT值相近,說明結果可靠有效,達到了極高的檢測靈敏度。試驗儀器采用的BIO-RAD MJ Mini PCR為96孔,可同時測定32個樣本,每個樣本為3個平行,可以進行高通量實時分析,與傳統(tǒng)PCR相比節(jié)約了大量的時間。
與傳統(tǒng)PCR相比,RT-PCR方法具有更好的分析特異性[17]。凝膠電泳分析結果顯示,定性PCR反應結果Lectin基因陰性對照組中有1條模糊的條帶,即造成了外界污染;而在相應的RT-PCR中,Lectin基因陰性對照組并沒有擴增產(chǎn)物。該現(xiàn)象表明傳統(tǒng)PCR容易在定性分析中因外界污染造成假陽性,具有技術上的缺陷,而實時熒光定量PCR克服了這一缺陷。熔解曲線的分析能夠很好地區(qū)分特異性擴增產(chǎn)物和非特異性擴增產(chǎn)物,進一步證實了Lectin基因擴增中產(chǎn)生了非特異性產(chǎn)物,有效地提高了分析的準確性。
本研究建立的RT-PCR方法作為一種更直觀、更準確和更快速的轉(zhuǎn)基因成分高通量檢測方法可以為食品質(zhì)量監(jiān)管機構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有利于管理市場上轉(zhuǎn)基因產(chǎn)品和規(guī)范轉(zhuǎn)基因原料的流通。
參考文獻:
[1]張文銀,安永平,王彩芬,等. 主要轉(zhuǎn)基因作物研究現(xiàn)狀及其產(chǎn)業(yè)化進展[J]. 生物技術通報,2008(5):1-4,9.
[2]張成,劉定富,易先達.全球轉(zhuǎn)基因作物商業(yè)化進展及現(xiàn)狀分析[J].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1,50(14):2819-2823.
[3]侯守禮. 轉(zhuǎn)基因食品是否加貼標簽對消費者福利的影響[J]. 數(shù)量經(jīng)濟技術經(jīng)濟研究,2005,22(2):64-73,94.
[4]仇煥廣,黃季焜,楊軍. 關于消費者對轉(zhuǎn)基因技術和食品態(tài)度研究的討論[J]. 中國科技論壇,2007(3):105-108,51.
[5]齊振宏,周慧. 消費者對轉(zhuǎn)基因食品認知的實證分析——以武漢市為例[J]. 中國農(nóng)村觀察,2010(6):35-43.
[6]Engvall E,Perlmann P.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quantitative assay of immunoglobulin G[J]. Immunochemistry,1971,8(9):871-874.
[7]Kppel R,Zimmerli F,Breitenmoser A. Multiplex real-time PCR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DNA from three transgenic rice species and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 artificial oligonucleotide as reference molecule[J].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10,230(5):731-736.
[8]黃昆侖,羅云波.用巢式和半巢式PCR檢測轉(zhuǎn)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及其深加工食品[J]. 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學報,2003,11(5):461-466.
[9]白月,才華,欒鳳俠,等. 多重PCR結合DHPLC方法檢測番茄中轉(zhuǎn)基因成分[J]. 作物雜志,2011(2):28-31.
[10]Christian A H,Junko S.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J]. Genome Research,1996,6:986-994.
[11]劉光明,蘇文金,蔡慧農(nóng),等. 基于分子信標探針的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轉(zhuǎn)基因食品[J].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06,12(2):273-277.
[12]蔡慧農(nóng),劉光明,蘇文金,等. TaqMan探針用于轉(zhuǎn)基因食品的熒光定量PCR檢測[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3,29(12):1-7.
[13]陳穎,徐寶梁,蘇寧,等. 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檢測轉(zhuǎn)基因大豆方法的建立[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3,29(8):65-69.
[14]王小花,李建祥,王國卿,等. SYBR Green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大豆轉(zhuǎn)基因成分[J]. 食品科學,2009,30(8):171-176.
[15]王媛,葛毅強,陳穎,等. 大豆加工食品中轉(zhuǎn)基因成分多重PCR檢測體系的建立[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4,30(10):118-121.
[16]柯納德·J·海勒. 基因工程食品——生產(chǎn)方法與檢測技術[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137-138.
[17]任春梅,程兆榜,楊柳,等. 江蘇省葫蘆科作物6種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及應用[J]. 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2015,31(4):756-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