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玉升
勃奎拉藤生長在智利和阿根廷的熱帶雨林里,乍一看,它沒什么特別的,和大多數(shù)藤蔓一樣,從地面上爬出后極力地向上生長,然后纏到一棵大樹身上。是啊,所有的滕蔓為了爭取一縷陽光,一絲雨露,都是這樣拼命地尋求身邊的宿主,才沒命地向上瘋長!
多年來,誰都沒注意到勃奎拉藤的“特別”。
2012年,植物學家埃內(nèi)斯托(Ernesto Gianoli)在雨林里漫步的時候,遇見了勃奎拉藤。沿著勃奎拉藤一路看去,埃內(nèi)斯托發(fā)現(xiàn)了它的不同之處——在地面上,勃奎拉藤的藤蔓看起來圓圓的,一旦它的藤蔓爬上宿主,葉子形狀就變了,變得與宿主的形狀一模一樣。更為奇觀的是,當勃奎拉藤從第一個宿主爬到第二個宿主上時,纏在第二個宿主上的葉子又跟著變化,且模樣與第二個宿主上的葉子形狀并無二致。
勃奎拉藤這種見“主子”就變換葉子形狀的特性,被生物界稱為“模仿多態(tài)”。《當代生物學》雜志上是這樣描述的:當勃奎拉藤的藤蔓延伸到樹木分枝上時,其多變的葉子可以改變大小、形狀、顏色、朝向甚至靜脈模式,以匹配周圍的樹葉。如果藤蔓跨越到另一棵樹上,它就會發(fā)生變化,即使新宿主的葉子大小是原來的10倍而且形狀截然不同。
這種罕見的特性,在動物界中只有在蝴蝶的身上發(fā)現(xiàn)過。在目前科學界已經(jīng)了解的植物中,還有沒有一種能夠像勃奎拉藤這樣模擬周圍鄰居形態(tài)的植物呢?有很多,常見的蘭花就是其中之一。
蘭花確實會模擬,但和蘭花一樣會模擬的植物,它們模擬的范圍非常有限,最多只有兩種模擬形態(tài)。而勃奎拉藤卻讓人覺得它像章魚或者烏賊——至少能夠模擬八種基本形態(tài)。就算它爬上了一株以前從未見過的植物,它也能模擬它附近植物的形態(tài)。
當然,勃奎拉藤不是什么都能“復制”。埃內(nèi)斯托還發(fā)現(xiàn),勃奎拉藤纏上一棵樹葉邊緣呈鋸齒狀的大樹??上У氖?,勃奎拉藤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模仿,葉子最終未形成鋸齒狀,但是它變化后的葉子的邊緣看起來還是有點曲折。
勃奎拉藤為何會模擬呢?原因可能是為了防止被諸如象鼻蟲、金花蟲等食草昆蟲吃掉。
如果能夠?qū)⒆约弘[藏在各種樹木之間,那么每片葉子被吃掉的幾率就小得多了。埃內(nèi)斯托做了一個簡單的測算,將掛在樹枝上偽裝的藤葉和仍留在土地上尋找樹木的藤葉,以及攀爬在無葉樹干上的藤葉進行了比較。結(jié)果顯示,地上和樹干上藤葉的被食概率分別增加了33%和100%。
最瘋狂的地方在于,勃奎拉藤不需要接觸其他植物即可進行模擬,只要附近有其他植物即可。動物王國里的模擬均需要物理接觸才能達成,但這種植物只需要掛在宿主植物身上,就能在沒有眼睛、鼻子、嘴巴和大腦的情況下,看到與它還有一定距離的鄰居并模擬它看到的東西。
不論原因為何,模擬都挺有用。
勃奎拉藤又是如何識別樹木并相應地進行模擬變化的呢?埃內(nèi)斯托推出了三種假設(shè):信號也許在光里,也許在氣味里,也許在基因?qū)肜?,它又如何將這種化學物質(zhì)轉(zhuǎn)變?yōu)樾螤畈⒆孕心M的呢?對此,埃內(nèi)斯托玩笑地說:它被稱作隱形藤蔓的原因在于它同美國的間諜飛機一樣,內(nèi)部工作原理依舊是個謎。
勃奎拉藤“模仿多態(tài)”的特性雖未解開,但我們不覺得有什么遺憾。因為,至少從它的多變特性中,我們得到了一些啟示:在復雜多變的惡劣環(huán)境里,只有不斷地變化,才能求得生存。求“變”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動物如此,人類也不可回避它!
(編輯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