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渠首悲歌

      2016-07-19 11:31:34劉德洲劉鈺
      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 2016年7期
      關(guān)鍵詞:鄧州渠首民工

      劉德洲 劉鈺

      引言

      德國學者雅斯貝爾斯說:“把歷史變?yōu)槲覀冏约旱?,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恒?!?/p>

      清明時節(jié),濛雨紛飛。在這個“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日子里,河南省鄧州市一群又一群男男女女,不約而同來到青山疊翠、綠樹成蔭的南水北調(diào)中線渠首,祭奠親人。一個滿頭銀發(fā)的老婦,在子女的攙扶下,看著渠中清澈的碧波緩緩北流,頓時思親的熱淚奔涌而出,她對著高山、對著曠野、對著一眼望不到邊的千里長渠,大聲呼喚:“孩子他爹啊,趕快回家吧!現(xiàn)在丹江水已經(jīng)流到北京了,你也該魂歸故里啦!我和孩子們都想你啊——”在一陣唏噓聲中,前來憑吊的人們,把手中的白花插在土中,把瓶中的老酒倒在地上,一個個鞠躬致禮,還有幾個年輕的人,不顧腳下遍地的泥水,匍匐在地,虔誠叩拜。

      一個當年參加渠首建設(shè)的老者,噙著淚水,情不自禁地背誦起艾青的詩句:“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p>

      40多年前,成千上萬的鄧州青壯年男女,為了早日建成南水北調(diào)中線渠首工程,在這里艱苦奮斗、頑強拼搏了整整6個年頭,挖渠4.4公里,建渠首閘一座,整個工程開挖的土石方,若筑成一米高一米寬的墻,可繞地球一周半。為了建設(shè)渠首,鄧州市獻出了141條鮮活的生命;為了建設(shè)渠首,鄧州市有2287人因公傷殘。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品質(zhì)、他們的愛心,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早已化作彪炳千秋的巍巍豐碑。

      一、言必信行必果。為了莊嚴的承諾,數(shù)萬鄧州民工頂風冒雪開赴渠首

      鄧州地處豫西南,為豫、鄂、陜?nèi)⌒坳P(guān)。這里是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的源頭,要想讓丹漢之水北上京畿,鄧州是必經(jīng)之地。

      1952年10月,毛澤東主席基于北方干旱少雨的特點,以一個戰(zhàn)略家的眼光,大膽提出了“南水北調(diào)”的偉大構(gòu)想。第二年初春,老人家視察長江,詢問水利專家林一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把南方的水調(diào)一部分到北方?”說話之間,毛主席用手中的鉛筆久久指著地圖上的丹江口一帶。

      1958年9月,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開工,鄧州曾派出一萬多民工和100多名國家干部參與施工。直到1962年4月,才全部撤回。事過5年,鑒于丹江口電站第一臺機組將要發(fā)電,水利部要求必須在水庫蓄水位上升之前,把南水北調(diào)的引水渠和渠首閘修好。千斤重擔又一次壓在了鄧州百萬人民身上。當時,中央財政只給河南劃撥500萬元,算來算去,每位民工每天只能補助一毛二分錢。上級領(lǐng)導征求鄧州意見:“給錢這么少,你們干不干?”時任鄧州常務(wù)副縣長的翟榮耀不假思索,立即回答:“只要上邊下令,不給錢也干!”

      為了莊嚴的承諾,鄧州市(當時叫鄧縣)先后召開區(qū)干部、公社干部、大隊干部、生產(chǎn)隊干部和縣直部門領(lǐng)導參加的各種動員會,動員人口近百萬。全縣首批出動2萬人,公社干部和大隊干部三年一輪換,參戰(zhàn)民工一年一輪換。

      上級根據(jù)當時實際情況,決定分兩步走:

      第一步,籌物資打基礎(chǔ)。鄧州先抽調(diào)5000人,修通九重和彭橋兩個公社到達渠首的兩條主公路,搞好“三通一平”(包括路通、水通、電通以及場地平整)和打吃水井、修工棚等前期準備工作。在國家資金尚沒到位和沒有任何援助的情況下,鄧州市財政先拿出30萬元和一噸鐵絲,解決前期工程的燃眉之急。經(jīng)過一個月的艱苦奮戰(zhàn),修通主要干道50多華里,次干道45華里,搭建工棚5000多座,修筑橋涵20多座,開鑿土井66眼,并建起了糧庫、煤場、供銷社、醫(yī)院、汽車站等公用設(shè)施,過去偏僻荒涼的渠首工地,儼然變成了一座小縣城,蔚為壯觀。

      第二步,民工開赴工地。1968年年底,鄧州先期動員的2萬民工,拉著板車,裝載著柴草、被褥、糧面和勞動工具,從四面八方向著渠首所在地——陶岔涌來。這一年,天氣特別的冷,北風肆虐,寒氣透骨。悸人的朔風,撕扯著電線和樹梢呼嘯作響。大雪紛紛揚揚直下半個多月,白雪皚皚,泥濘遍地。行進的路上,漫天的雪粒如同飛沙走石,劈頭蓋臉打在民工的頭上和身上。大家咬著牙,深一腳,淺一腳,左一擺,右一擺,艱難行進。多少次,稍不留神就搞得人仰車翻。

      二、開弓沒有回頭箭。嚴酷的環(huán)境,難不倒具有堅強理想信念的鄧州人

      陶岔,位于鄧州西南邊陲,頭枕朱連山,肩擔湯山和禹山,居民不足百戶。東距鄧州縣城45公里,南據(jù)湖北老河口市區(qū)20公里,西去不足十里便是煙波浩渺的丹江水庫。當時,一下子涌來幾萬人,不說別的,連吃、住、行、用等方面,都成了令人頭疼的大問題。

      民工初到陶岔,正遇冰天雪地、大雪封門的日子,從老家?guī)淼囊稽c糧食和柴草不夠用,外面的援助送不進來,大家只好每天只吃兩頓飯,主糧是紅薯面,吃得許多人胃酸犯病。沒有菜,連不吃辣椒的人也頓頓不離辣椒水。沒柴燒,就把晚上睡覺用的鋪草拿來救急。當?shù)氐乃蛔層茫窆冎缓猛谕量?,找水吃。隨著雨雪的流淌,不少土井里面接的雨水,不僅成了黃泥湯,而且上面飄了一層糞便,有人糞,也有牲畜糞,還有草屑和樹葉。民工們?yōu)榱颂铒柖亲?,什么也不能計較。面對每頓的紅薯面饃,大家詼諧地說:“黑桃A,算老幾,老子今天要吃你。”整個民工營地,流傳著痛楚無比的順口溜:“喝黃水,尿黃尿,頓頓吃的‘狼戴帽?!庇袔滋?,由于風大雪急,營區(qū)的煙囪被刮到十有七八,許多連隊一整天都難以吃上一頓熱飯。白牛鄉(xiāng)白東連指導員王樹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急忙四處奔跑,傳授技藝,把自己精心研究的省事省力省時的“雙開門自然回風灶”技術(shù),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每一個連隊,這才保證了民工們的飯食供應(yīng),

      民工住的工棚,大都是挖土夯成地基,四周圍高粱箔糊上泥土作墻,上面用荒草苫頂,又低又窄,又潮又濕,進屋要彎腰,偶爾疏忽直直腰、揚揚頭,多數(shù)都被碰得頭破血流。幾萬人的工地上,只有一張床,分給了副指揮長郭如泉。老郭看到技術(shù)員歐陽斌一家三代六口(愛人、三個孩子及岳母)擠在一間12平方米的房間里,害怕娃子們受寒著涼,就把這張床讓給了歐陽斌。除此之外,所有國家干部和兩萬名工一律打地鋪。地下潮濕,就鋪上麥秸,睡到第二天起來,身子下面直往上冒出縷縷白煙。有些民工晚上睡覺沒有枕頭,就把衣服卷起來,當作枕頭。對此,有人曾不無心酸地總結(jié)道:“天當房,地當床,三角形草棚遮風霜?!币惶焐钜?,文曲營一個連隊倒塌了工棚,將兩位民工埋在下面,周圍的人們迅速起來,急忙扒土救人,所幸土墻低矮,分量不是過重,未造成嚴重傷亡。

      渠首所在地陶岔,屬于鄧州的邊遠淺山區(qū),交通閉塞,文化落后,窮山惡水,地瘠民貧。在大批民工進駐前,這里的絕大多數(shù)人沒有見過電燈、電話、電影,也沒有見過汽車、火車,不知道煤能做燃料。民工到來后,由于車輛有限,來來往往只能靠兩條腿、兩只腳。工地的用具,沒有一件是現(xiàn)代化的產(chǎn)物,除了拉車,就是鐵锨、釘耙、扁擔和土筐。工地的廣播站設(shè)備極其簡陋,一間工棚、一張桌子、一支話筒、一個人,凡是需要廣播的內(nèi)容,事前不錄音,播音員一邊看稿,一邊播音。不少民工營的衛(wèi)生隊沒有聽診器、血壓計,連一把醫(yī)用鑷子也無錢購買。醫(yī)生只好買一些碘酒、藥棉和紫藥水暫時應(yīng)急。他們用竹片自制鑷子,砸扁拉車條磨成手術(shù)刀。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在嚴酷的現(xiàn)實面前,鄧州人沒有害怕,沒有退縮,他們團結(jié)一心,迎難而上,在高山上、在大樹上、在墻頭上、在鮮艷的旗幟上,到處書寫張貼“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南水北調(diào),引漢濟黃”等大幅豪言壯語。開工典禮舉行之后,早已蓄積力量的數(shù)萬民工,迎著狂風、頂著大雪,舉著紅旗,喊著號子,拉著板車,扛著工具,精神抖擻地開赴工地,車拉肩挑,熱火朝天地干起來。

      三、英雄流血不流淚。鄧州人英勇頑強、前仆后繼奮戰(zhàn)在渠首

      1970年3月,根據(jù)工程時間緊、施工難、任務(wù)重的實際情況,河南省委、省政府決定鄧州再上3萬民工,工程高潮時鄧州民工總?cè)藬?shù)增加到6萬,同時動員南陽地區(qū)的方城、社旗、唐河、鎮(zhèn)平、南陽縣、新野6個縣的4萬民工,開挖從渠首陶岔到龍?zhí)逗?公里的總干渠及退水渠。外地6縣民工干了不到7個月,奉命全部撤退,只留鄧州一縣民工,前仆后繼,繼續(xù)挖渠。

      第二任指揮長曹嘉信在工地一干就是四年。四年中,他沒有請過一天假,幾個春節(jié)堅持留下值班,大年初一還到工地參加義務(wù)勞動。黨校副校長張煥新,患有嚴重的胃病,吃了紅薯面膜,胃就隱隱作疼,但他一聲不吭,堅持參加施工會戰(zhàn)。水利工程隊老同志尚慶珍,已到花甲之年,本人有嚴重的肺氣腫,到了冬天特別難受。他和張煥新負責渠首閘現(xiàn)場指揮,兩人時刻不離工地,嚴格把關(guān),一絲不茍,確保了工程質(zhì)量達到百分之百。鄧州市水利局技術(shù)股長歐陽斌,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工作,干脆把妻子兒女全部安置在工地,直到工程會戰(zhàn)結(jié)束。副指揮長楊全勝主管后勤工作,他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工地的物資連一個鐵釘也沒有往家里拿過。他的大兒子楊廷玉當時也在工地當民工,由于年輕飯量大、加上挖土特別累,常常吃不飽,楊全勝手里掌管著成千上萬噸糧食,從來沒有給兒子一點特殊的照顧。1973年,過度勞累的他,病倒了,經(jīng)檢查是胃癌后期。楊全勝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堅決不用貴重藥品,并再三要求停止治療,省一點資金用到工地上。彌留之際,他緊緊拉住上級領(lǐng)導的手,說:“感謝領(lǐng)導和同志們的關(guān)心,后事一定要從簡。不要再買新衣服,用穿過的舊衣服入殮就可以了?!?6歲的楊全勝去世后,愛人準備給他找一身像樣的衣服換上,挑來揀去,所有的衣服上都綴著補丁??吹竭@些,在場的人沒有不掉眼淚的。

      當時的鄧縣青壯年差不多都到渠首工地參加過施工,有的夫妻并肩,有的兄弟同行,有的祖孫三代一起上。構(gòu)林鄉(xiāng)古村大隊民兵連長尤吉富,帶著兒子尤相國和女兒尤國玉在工地一干就是六年。張村鄉(xiāng)冠軍村農(nóng)民杜澤斌,渠首工地一開工,就把兒子杜聚揚和孫子杜傳石送到工地,臨別囑咐道:“打仗還是父子兵,渠首工程是毛主席叫咱干的,你爺兒倆要干出個名堂來,別給咱老杜家丟臉?!辈痪?,連隊需要一名種蔬菜的,六十多歲的杜澤斌聞訊,主動要求來到工地種菜,一家老少三代,并肩奮戰(zhàn)在渠首工地。

      渠首工地的6年間,渠首工地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人們清楚地記得:彭橋鄉(xiāng)柏林村民兵連指導員常士發(fā)在一次挖土的時候,發(fā)現(xiàn)旁邊民工袁玉占側(cè)面上方的土崖有松動現(xiàn)象,他知道大事不好,高喊一聲:“快躲開!”一個前沖把袁玉占推出圈外,自己卻被埋在土堆里,人們把他扒出來后送往醫(yī)院,經(jīng)確診,一條腿粉碎性骨折。他醒后看到袁玉占跪在面前痛哭,強忍住疼痛笑著說:“哭什么,男子漢大丈夫流血不流淚,哭個啥?沒出息!”人們清楚地記得:構(gòu)林營營長黃定文看到山洪暴發(fā),沖走了營部不會游泳的司號員老鄒,他來不及脫掉衣服,縱身跳入洪流中,奮力向落水者游去。岸上幾個人驚慌得大喊:“老黃,危險!老黃,危險!”黃定文全然不顧,依舊前游。他幾經(jīng)拼搏,抓住了老鄒,可是風浪太大,難以靠岸。危急關(guān)頭,有人拋下長繩,又伸過來長長的樹枝,兩人終于得救。人們清楚地記得:穰東營后勤干部周守斌在一年多時間里,沒有回過一次家,有三次因公辦事路過家門口,而一次也沒有進屋停留;白牛營爆破連一排排長秦永順,在一次爆破中,雷管炸掉了左手,他忍著巨疼,堅持把自己分包的幾個炮點全部點完,才撤到隱蔽處,被人們稱為“獨臂英雄”。人們清楚地記得:1970年9月14日這一天,元莊營梁寨民工李顯勇所在的工地,出現(xiàn)嚴重的塌方,兩個民工被掩埋在土堆里。李顯勇帶頭扒土救人,徐富均得救后,大家在搶救另一個民工,更大的塌方發(fā)生了,小山似的黃土將正在扒土的李顯勇埋在里面。英雄犧牲以后,李顯勇的母親得知工地需要勞力,她擦干眼淚又把大兒子李顯堂送到了渠首工地。民工苦干渠首開,淚血浸染戰(zhàn)旗紅。曾經(jīng)在渠首工地戰(zhàn)斗六年的原鄧州市副市長歐陽斌,為祭奠當年犧牲的老戰(zhàn)友,站在巍巍的渠首大壩前,含淚長吟:“朔風鐵馬漢江邊,壯士高歌去不還。我拜英靈存豪氣,長河行地月經(jīng)天?!?/p>

      四、有志者事竟成。偉大的創(chuàng)舉在簡陋條件下接連涌現(xiàn)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

      誰都明白這樣的道理:登山越高越難攀登,挖渠愈深愈不容易。陶岔引渠長4.4公里,深12—47米,每個斷面二千方土。當年開挖這項土方工程,沒有機械化設(shè)備,全靠人力。隨著工程不斷進展,渠越來越深,坡越來越陡,再從溝底往上用車運土就不容易了。這個難題工程指揮者早就預料到了,但預料到的問題并不等于有了解決的辦法。為了尋找良策,渠首工程指揮者發(fā)動群眾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用大家的智慧來解決難題。

      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經(jīng)過反復試驗,林扒團溝王營連民工連發(fā)明了以輕帶重的拉土上坡的方法。即把拉車下盤卸下一個圈,把軸豎栽到地上,用一根繩子作拉線,地上埋根棍,縻好拉線,上端的鐵圈微向前傾,與渠坡持平行,在鐵圈槽內(nèi)拉一根繩子。鐵圈由人扶著,繩子一端系車子,另一端人拉著,或系一輛空車,車內(nèi)坐兩人,一個人拉車,一個人在后面推車往下坡飛跑,那重車也就飛跑上岸了。這裝置在渠首工地被稱為土爬坡器。

      爬坡器實在土,“土”在沒有用任何機器,就是一個簡單的定滑輪原理,改變一下力的方向——拉著繩子往下坡跑。這種工具推廣后,省力省時,提高了工效,加快了施工進度。

      施工不久,新的問題又面臨:繩子告急。數(shù)萬民工,幾百個連隊,安裝上千個土爬坡器。一根草繩,蘸幾次水堅持不了一天就斷個幾節(jié),一根麻繩也用不了兩天,周圍幾十里的繩已被買空,有的為應(yīng)急將打水井繩也搭上了。繩子斷一次,就有幾個人從坡上滾下去,架車人扔了車子滾到一邊,場面十分危險。麻繩不行,改為棕繩。白棕繩耐磨受拉,可以解決問題。指揮員當機立斷,通知采購員跑到南方,先運回10噸,解決燃眉之急。

      10噸白棕繩一次就發(fā)光了。這次運回的繩只有拇指那么粗,耐磨受使,可工地用的繩子在不斷加長,30米,40米,50米……眼看這繩子也堅持不了3天,就不能再用,指揮部領(lǐng)導反應(yīng)很快,馬上通知后勤采購員,購買粗繩,運回來的白棕繩粗得像小孩子胳膊。剛穩(wěn)住陣腳,粗繩也不行了,隨著渠道越來越深,工地迫切需要新技術(shù)、新設(shè)備。

      只要脊梁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山。

      提高技術(sh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在艱難。渠首工地解決從溝底向上運土的設(shè)備,幾經(jīng)曲折,反復創(chuàng)新,才達到目的。

      第一步,發(fā)明動力帶動。技術(shù)員歐陽斌到外地學習先進經(jīng)驗,又參考縣磚瓦廠的傳動裝置,參照土爬器的原理,找來一部農(nóng)村澆地用的鏈條水車架,試著裝上齒輪,安上皮帶輪和輪盤,在土坑上裝一定滑輪,拉上繩子,用12馬力柴油機帶動,架子車的拉繩拴在旋轉(zhuǎn)的主動繩上,車隨繩轉(zhuǎn),牽引上岸。這種經(jīng)過改進的爬坡器。開始能拉五六把車子,比土爬坡器先進了一大步。但隨著渠道一天天挖深,還是不能滿足施工者的要求。

      第二步,研制更大動力帶動。技術(shù)組發(fā)動大家出主意,想辦法。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不久,白牛公社拖拉機站的機手劉白武,琢磨出一個新技術(shù)。他把拖拉機開到渠岸邊一個高臺上,拆掉履帶,用木頭將后橋主動輪箍緊,兩邊兩個主動輪各纏一條鋼絲繩,可以兩邊拉車,又可換擋,快慢容易掌握。這種辦法威力大,一次可帶幾十輛架子車向上運土,人們送它個雅號叫土坦克。據(jù)說,渠首工程6年時間,使用鋼絲繩超過700噸。

      與爬坡器幾乎同時誕生的是飛車。爬坡器解決了深渠運土上岸的難題,飛車則是解決了空車下坡速度問題。飛車技術(shù)是在空車下坡時,將架子車下盤向前移一檔,形成車棚前輕后重。操縱時,車尾朝前,架車人在后,下坡時人壓車把,腳登軸上安的踏板或踏棍,后尾翹起,人體就在車把上,靠傾斜坡度讓空車向下飛馳。因坡度陡,放車后空車如飛,尾巴還拖著一溜煙塵,很似噴氣式飛機在空中騰躍俯沖。你飛,他也飛,你前邊走,我后邊追,萬架噴氣式俯沖而下的場景,堪稱蔚為大觀,驚心動魄。

      中央首長來了,目睹這場面,激動不已。

      聯(lián)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來了,不由自主地伸出了拇指。

      五、奉獻沒有休止符。偉大的渠首精神在古老文明的鄧州大地開花結(jié)果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鄧州人不計得失,為國分憂。40年前,數(shù)萬鄧州人艱苦奮斗、前仆后繼,挖成深49米、寬470米、長4.4公里的引水渠,修建了一座高6.7米、寬100余米、高程140米的渠首水閘。40年中,鄧州成為“隱形”淹沒區(qū)。1972年,國家為了彌補丹江口庫區(qū)淹沒淅川20萬畝土地的損失,硬把原屬鄧州的厚坡、九重兩個公社30萬畝耕地及范圍內(nèi)的礦產(chǎn)資源無償劃給了淅川。從60年代后期至今,鄧州陸續(xù)接納淅川庫區(qū)移民5大批次,人數(shù)累計達62943人。

      鄧州顧全大局,敢于擔當。南水北調(diào)總干渠在鄧州境內(nèi)37.4公里。涉及的土地和人口共有7個鄉(xiāng)鎮(zhèn),征用土地21937.09畝,拆遷安置187戶、986人。鄧州人不計報酬、全力配合,提前完成工作任務(wù),為干渠順利施工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鄧州忍痛割愛,勇于奉獻。為確保水質(zhì)安全,鄧州市采取防治結(jié)合的辦法,通過“關(guān)、停、并、轉(zhuǎn)、遷”等多項措施,依法依規(guī)拆除轄區(qū)內(nèi)的高污染、高耗能企業(yè)60多家,關(guān)閉土磚瓦窯廠100多家,關(guān)停6條水泥生產(chǎn)線。對10多家高新企業(yè)實行技術(shù)改造升級,全年工業(yè)廢水減少排放1000多萬噸。為此,鄧州市也付出了上十億元固定資產(chǎn)閑置、1.5萬人失業(yè)下崗的沉重代價。鄧州市研究出臺了相關(guān)文件,將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鄧州總干渠兩側(cè)50米以內(nèi)區(qū)域設(shè)為一級保護區(qū),1000米以內(nèi)區(qū)域設(shè)為二級保護區(qū),退耕還林,廣植樹木,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有效治理總面積達80平方公里。

      偉大的渠首,為了你的誕生,祖國召喚了一批敢打敢拼的血性漢子,完成了一項舉世矚目的宏偉工程,煉就了一個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英雄群體,譜寫了一曲氣貫長虹的渠首壯歌。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yīng)求萬世名。偉業(yè)銘刻青史,功名萬世流芳!

      責任編輯/廖全國

      猜你喜歡
      鄧州渠首民工
      河南鄧州“四議兩公開”工作法 解鎖鄉(xiāng)村治理有了“金鑰匙”
      昆侖渠首改建水力模型試驗方案研究
      “中國·鄧州第四屆《紅樓夢》讀書競賽總決賽”綜述
      紅樓夢學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7:12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yè)農(nóng)民工
      澳門月刊(2018年1期)2018-01-17 08:49:29
      應(yīng)用三維動力有限元法對新疆葉爾羌河中游渠首工程閘室抗震穩(wěn)定性分析
      淺析“新聞民工”現(xiàn)象
      新聞傳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30
      黑龍江省灌區(qū)渠首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黑龍江省重點渠首工程綜合分析
      讓雷鋒精神的接力棒代代相傳——南陽市鄧州“編外雷鋒團”學雷鋒紀實
      中國火炬(2013年4期)2013-07-25 09:30:58
      志愿者“暴走”為民工子弟募雞蛋款
      百姓生活(2012年4期)2012-04-29 00:44:03
      盐亭县| 武平县| 阿克| 齐河县| 普安县| 曲周县| 香港| 麻栗坡县| 乌兰浩特市| 建始县| 金秀| 凤山市| 天津市| 卓资县| 乐业县| 盐亭县| 霞浦县| 保亭| 乳山市| 渑池县| 眉山市| 达孜县| 黎平县| 金堂县| 孝昌县| 福建省| 龙海市| 天祝| 常熟市| 伊通| 华容县| 汾西县| 合阳县| 铅山县| 怀仁县| 聂拉木县| 阳朔县| 扶沟县| 武清区| 宁阳县| 华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