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闞 平
別拿手中權力做“經(jīng)營”
文丨 闞 平
闞平,黑龍江省省直機關公務員,媒體特約評論員
心正則公,公則不為私利所惑,正則不為邪惡所媚。對黨員干部來說,權力就是責任,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黨員干部從政用權只有堅持公正廉潔、公私分明,方能得到人民的信賴和支持。權力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墮落;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檢驗一個領導干部的官德高下,根本的就是看能不能始終堅持公心。
“有生意頭腦沒有錯,錯就錯在把生意頭腦用在了權錢交易上。”這是一位身在牢籠的領導干部對自己“經(jīng)營”權力發(fā)自內(nèi)心的懺悔。常識告訴我們,公權來自于人民權利的讓渡?!皺嗔κ侨嗣褓x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決不能把它變成牟取個人或少數(shù)人私利的工具。”這是我們黨性質(zhì)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領導干部為官從政的基本準則。
心正則公,公則不為私利所惑,正則不為邪惡所媚。對黨員干部來說,權力就是責任,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黨員干部從政用權只有堅持公正廉潔、公私分明,方能得到人民的信賴和支持。反之,“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言行上唯我獨尊,就會在私字上打開缺口,私欲膨脹,陷入一種貪腐惡性循環(huán)之中:用權力謀取私利——用私利獲得更大權力——用更大權力攫取更多私利……注定要身敗名裂,人毀財空。
古人云:“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門則不言貨利,當公法則不阿親戚,奉公舉賢則不避仇讎?!睔v史上,羊續(xù)懸魚、山濤懸絲、蘇瓊懸瓜、周新懸鵝等拒禮之舉,都是堅守公私之間的界限。封建官吏都能懂得的職業(yè)操守,作為以人民利益為己任的共產(chǎn)黨人理應做得更好!
然而,時至今日,仍然有人擺不正公與私的位置,理不順權與責的關系,對權力缺乏敬畏之心、戒懼之意,不知天高地厚,將手中權力視為“囊中之物”,把權力當作以權謀私的工具,在金錢面前做了俘虜。權力一旦改姓,“私”字就會無限放大,公權之裂縫,就會被私欲一點點撐大。古往今來,多少人被權力和欲望遮蔽了雙眼,令后人嘆惋不已,多緣于公權“經(jīng)營”私利,這樣的生意,無論手段再高明,也逃不出“賠本”的結局。從這個意義上說,公心是干部的保護神,有了這個保護神就不會“出事”;私心是干部的腐蝕劑,粘上了這個腐蝕劑遲早會“出事”。
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見蘭考泡桐,人們想起焦裕祿;到大亮山林場,想起楊善洲。為什么有一些干部離開后人們會如此眷戀?就是因為他們有很好的操守、很好的業(yè)績。記得史學家說過,劉墉清貧,傳千古美名,雖貧勝富;和珅貪婪,留萬世罵名,富焉如貧。廉則民愛,碑自立,貪則民棄,墓自掘。這是一個千古不變的道理?!罢l腐敗,誰就要付出代價”,這是永恒的哲理。國家發(fā)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在庭審時痛哭流涕;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fā)科在接受組織調(diào)查時稱“腸子都悔青了”……可惜的是,這一切都已經(jīng)晚了,貪欲之門不關,早晚會跌跤子。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深刻警示我們:用權力“經(jīng)營”私利,必然走向腐敗,失去黨性的“身板”必然走向病變,步入深淵。
權力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墮落;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檢驗一個領導干部的官德高下,根本的就是看能不能始終堅持公心。如果在對待親人時,權力過于親切,則對待公眾時,權力便必然變得冷漠;如果在對待親人時,權力能夠六親不認,則對待公眾時,權力就會懂得謙卑。陳云同志講過:“大家是為革命來的,還是為做官來的呢?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也很容易,起初是干革命來的,以后是革命加做官,既革命,又做官。后來官越做越大,味道也越來越大,有人就只想做官,不想革命了,把革命忘光了?!?/p>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牢記初心、忠于初心、守住初心,領導干部就要對手中權力常懷敬畏之心,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時刻為百姓謀、不為個人計,追求更多為群眾認可的名,爭取更多對群眾有益的利,才能實現(xiàn)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