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靜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136-01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體。"富有成效的教學不僅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認識水平,也取決于教師對教材深入淺出的講解藝術,因此,中學 英語教學應特別注重情境教學,在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yǎng)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即不僅要對"原著"(教材)有深刻的體驗和理解,而且要根據舞臺藝術的特點,設計曲折動人的劇情(教學過程的設計),更需要有"演員"(包括學生的參與)精湛的"表演",以打動"觀眾"。因此,教學不是教師一言堂的"獨角戲",而是有師生共同參與的比演戲還要復雜的活動。要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孜孜不倦地追求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正如一位同行所說:"教學作為一種職業(yè)可以應付,但是作為事業(yè)就需要進行不懈的追求,作為藝術就更要全身心的投入。"
1.備課藝術化——上好一堂英語課的前提
1.1備教材。教科書是教師備課的主要依據和基本材料。教師備好一堂課必須熟練地掌握該課的全部內容,了解該課的整體結構,分清重點、難點和關鍵;還必須查閱有關資料,充實教材內容,并進行科學選擇,優(yōu)化組合,爭取收到最佳教學效果。
1.2備學生。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的關鍵期、黃金期,但同時又是"危險期"。在這個階段,學生無論在個性上、學習上,還是在情感上都會發(fā)生變化,因此,我們在備課時必須了解學生個性、興趣和思想狀況,還有他們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利于在課堂中進行有效的雙邊活動。
1.3備自身。教師備課不能照本宣科,應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教與學達到最佳結合。
2.課堂藝術化——上好一堂英語課的關鍵
2.1使用體勢語言。體勢是一種形體語言,簡明易懂。在英語教學中,恰當而適時地使用體勢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本人在上第一節(jié)英語課時,一進教室,就借助讓學生站立的手勢,微笑著說:"Stand up, please."有部分學生一開始無法理解我所說的話,我繼續(xù)借助手勢重復"Stand up, please."這樣一來,絕大多數學生就明白了我在要求他們起立。我又以同樣的方法,借助于手勢,讓他們弄懂了"Sit down, please."體勢語言不但能活躍氣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且能幫助學生加速理解。
2.2使用語言藝術化。
2.2.1語音——純正優(yōu)美。一口純正、標準、流利的英語,能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多聽原聲磁帶,多模仿英美人士發(fā)音,平時應用準確、清晰、響亮、圓潤的聲音練習英語口語,這樣的語音才具有魅力,才能在課堂上吸引并集中學 生的注意力。
2.2.2語調——抑揚頓挫。語調是語音的擴展和升華,具有很強的表意功能。英語中的語調一般有升調和降調,但語調使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在課堂中采用變換語調進行英語教學,學生就會注意力集中,反應靈敏。如在教學"What is the time?"這一句式時,應根據上下文的情境來確定它的語調。譬如你問時間的心情是焦慮的,應用降調;但如果你還躺在床上,睡眼惺忪時,應用升調;長輩問小輩時應用降調;而小輩問長輩時,為了表示客氣、禮貌則應用升調。抑揚頓挫的語調可以體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的跌宕或作者感情的起伏。
2.2.3語趣——幽默生動。英語課堂中幽默生動的語言必然會拉近師生的距離,而師生間感情的輸入必然會引發(fā)課堂上師生間感情的自然交流,這不僅使知和情統(tǒng)一起來,而且使得課堂上的英語交際活動、句型操練得以順利進行。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就愿學、樂學,注意力容易集中,就能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
3.提問操練藝術性
3.1引導性提問。英語課堂提問設計中,教師可采用引導法,通過"一斑"而引發(fā)"群豹"。如在教Book 1Lesson70時,要求學生看黑板上的掛圖,然后提出設問:What are Kate and David talking about? What's wrong with Kate's kite? Is David a good boy? Why? Who can help Kate? Who can help David? 這一系列的設問就會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并迅速理解整篇對話的內涵。
3.2層次性提問。教師提問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對學有困難的學生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對中等水平的學生提些理解性的問題,而對較好水平的學生提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
在教Book 1Lesson 90Part 2時,可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提出三類問題:A) Who are they?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ark? B) Is the family happy? What are they doing? C) What have you leaned from the text? 對于第三類問題,學生會聯(lián)想到助人為樂或安全教育等,這樣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3.3啟發(fā)性提問。提出的問題要具體、明確,要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回答這樣的問題,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例如:在教球類時,為了啟發(fā)學生,可以使用鏈球、排球、乒乓球、網球、足球等實物,提出:"Do they have the same father? Are they brothers and sisters? Do you like them? Can you tell a story with them?"
4.英語課堂藝術源于課堂中師生間的互動交流
4.1巧用多媒體,達到視覺神經的互動。長期以來,英語課堂多數采用口頭對話的形式,學生只能依照課本例句仿造練習對話,而多媒體的使用為學生開啟了另一扇大門。圖片、錄像能提供色彩鮮艷的畫面和形象生動的對話情景,能讓學生更加直觀、更加形象地融入到語言練習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講述Water Town這篇文章的時候,在閱讀文章之前,我先給學生播放了一個關于水上樂園的視頻,并提出兩個問題:A. Why do they go to visit the water slides? B. What are they doing over there? 學生帶著問題看錄像。播放一遍之后,學生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問題。這樣的方式不但活躍了課堂,而且也勾起他們童年的記憶,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
4.2巧設情景,實現(xiàn)情感世界的互動。會話教學是英語學科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通過恰當的情景創(chuàng)設,為學生提供一個語言訓練平臺,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語境中進行交流,最終實現(xiàn)語言綜合能力運用的目的。
例如,我在講授九年級Unit 8的內容時,提前讓學生在周末去做一件幫助他人的事情,并把這件事情寫成一篇小作文,在講課之前隨機采訪幾名學生,詢問他們的周末故事。這樣做既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又能讓學生感受到互助互愛、樂于奉獻的快樂。另外,利用彩色掛圖、簡明形象的簡筆畫、富有節(jié)奏的順口溜和藝術聯(lián)想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也可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知識,實現(xiàn)心靈的互動。
4.3巧借想象力,激發(fā)思維靈感的互動。 "書本是死的,人是活的。"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刪除添補。我把一些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創(chuàng)新整合,運用多種方法授課。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學生身體部位名稱時,講到單詞"eye"和"ear"時,這兩個單詞學生容易混淆。因此,教師可以說"eye"中間的字母"y"代表鼻子,兩個"e"對稱為眼睛;而ear(耳朵)前面加上一個字母h,就能用耳朵聽見了。這樣既認清了詞義,拼寫形式,又道出了"eye"和"ear"的基本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