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朝潔
湯小榮夫婦共同經營的凌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坐落在一處園林里。湯小榮的辦公室在樓上,透過窗戶可見園林的精華美景。不過他更愛待在辦公樓后,那片空地被妻子、女兒拾掇出來,四季有花,綠意蔥蘢。
湯小榮吳亞萍夫婦
這么美的地方,妻子吳亞萍卻不常在,她要經營無錫的分店。平時兩人事業(yè)上各忙各的。
在這里,湯小榮有時像神仙,有時像隱士,不過大多時候,他就像他自己——一個無償擔任鴉鵲村村委黨總支副書記的人、一個書店經營者、一個羅溪鎮(zhèn)慈善協會凌志愛心分會的理事。
這三個身份,都是為了把一項事業(yè)做好,那就是慈善。做公益,按湯小榮的說法,叫“一種習慣”。為何這么說呢?這事,要從他母親說起。
慈善是一種習慣
湯小榮出生在常州新北區(qū)鴉鵲村一個貧寒的教師家庭。父親湯玉喜四十多歲時因為肝硬化,身體很不好,常年需要妻子王琴娣照顧。
每天像陀螺一樣轉不停,家務、農活、代課老師的工作、照顧四個上學的孩子,王琴娣硬是把家撐了起來,從未因貧寒而落拓。湯小榮記得,母親還時常幫別人家,理由很簡單:我們受到過不少好心人的幫助。
善良、堅強、勤勞的母親,對湯小榮影響很大。多虧母親克勤克儉,四個孩子除了湯小榮,都考上了大學;也多虧母親悉心照顧,父親患病后奇跡般活了三十多年。父親故去三年后的2011年,母親撒手人寰。她臨終前對湯小榮說:“你日子好了,有能力為鄉(xiāng)親們做更多好事了,要一直做?!?/p>
做好事,是母親傳給湯小榮的人生態(tài)度。他很想把這種習慣和人生態(tài)度繼續(xù)在家庭中傳承。
湯小榮善于用快樂感染周圍人,他那張圓圓的臉上有著恒定的輕快表情。當然,若沒有家庭的支持,他也做不成事。湯小榮的慈善,本質上是他家庭的慈善。
單看他現在的生活,大家也許會說:哦,他日子過得好,當然快活,當然有余力做慈善。其實他的公司年銷售額千萬余元,生意并不算大,更別說曾經他的生活多么辛苦。
湯小榮少時是苦孩子。其他小孩放學背著書包回家還嫌重,他卻得扛著化肥回家,暑假里還要養(yǎng)鴨子、干農活。18歲那年,湯小榮高考落榜,靠當會計維持生計??梢荒陜汕Ф嘣墓べY,養(yǎng)家糊口都困難,他開始為學校送教輔材料,貼補生活。他到丹陽等地進貨、送貨都是騎自行車,一天要騎一百多里路。后來買了摩托車,他常常要騎到無錫、句容,一天下來,眼睛通紅生疼。每天,他和妻子忙到九十點鐘才能回家。
舍了就總能得到
時間一轉眼到了2006年,那年鴉鵲村要修路、建健身廣場。因為各種原因,村委資金不到位。湯小榮覺得村里的事就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事,就是自家的事,有困難了,應該出點力。他把想法跟妻子一說,立刻得到了支持。他捐資2.6萬元。在當時,這筆錢對他不是小數字。
2009年,他又捐資3萬余元,裝路燈,筑石駁岸。一邊做這些事,他一邊還在想,人的生活好了,就會有文化需求。于是這年,他又捐資2萬元買書,成立了農家書屋,還邀請常州錫劇團來為村民演出。
一年又一年,他不間斷地做了很多公益。后來他覺得,如果能和大家一起做好事,則是好上加好。他干脆牽頭,成立了羅溪鎮(zhèn)慈善協會凌志愛心分會,發(fā)動身邊有能力的朋友、同學共同投身慈善。
他們給羅溪和湯莊幼兒園、小學、中學發(fā)放助學金,勞動節(jié)時給環(huán)衛(wèi)工人發(fā)放慰問金,每年春節(jié)給村里80歲以上的老人發(fā)放每人600元的助老金,向30余戶特困家庭發(fā)放數千元補助金,等等??傊辛藚f會這個平臺,做公益更加方便。
做了這么多,點贊的人不少,但也不乏說閑話的,笑湯小榮是癡鬼,說他想出名。他很豁達,臉上還是風輕云淡。他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關于“舍”與“得”的哲學。他說:“舍了,就總能得到,即使看起來似乎什么都沒得到?!彼沁@樣說“得到”的,“做好事一定有好處。怎么說都是正能量嘛。”
也別說,確實,一次他去學校給學生們演講,就覺得自己說什么都特帶勁,孩子們也聽得帶勁,正能量嘛。
為他人釋放更多光輝
湯小榮很愛學習,經常上國學課。從上課中獲得很多體會感悟,他覺得也應該與別人分享。于是,他出資8萬元,請身邊的朋友、員工、親人總共四十多人,一起參加了“終極商業(yè)智慧培訓”,給大家講“舍”與“得”,講如何把創(chuàng)業(yè)、做人與慈善整合在一起。
他認為財富只有利他,才能有更大力量。他覺得每個人都能散放愛的光彩,只要有合適的環(huán)境來激發(fā)。他說,做好事會成為享受;而盡到自己的力,肯定是開心的事。
被問及家人怎么看待他這份熱心與愛心,他笑了,“亞萍不支持,我也做不成。錢不是我一個人的,是家庭收入。”他玩笑道:“她支持我有好處啊,我對別人都這么好,就不能不對家人和親戚好,是吧?那就違反常理了?!笔聦嵣希钠夼蚕喈敓嵝?。妻子組織、參加村里的各種文體活動。每年寒暑假,女兒都會給一位外地的家境貧寒的小伙伴郵寄衣物。
談起慈善事業(yè),湯小榮心得很多,“人活著不是為賺錢,是看有多少人需要你、喜歡你、離不開你,這才是人生追求的境界?!?/p>
他的座右銘是“讓我的生命為他人釋放更多的光輝”。他把這句話請人寫成書法作品,恭恭敬敬地掛在公司墻上。
2016年年初,作為業(yè)主的湯小榮夫妻還自掏腰包,為金百國際花苑的物管人員發(fā)“壓歲錢”。有妻子的鼓勵,這幾年湯小榮究竟捐贈了多少錢,自己都不記得了。
2016年,湯小榮家庭被評為常州市“最美家庭”。被問及什么是“最美”,夫妻倆相視一笑。湯小榮說,付出總有收獲,他最大的收獲是內心的充實和快樂??鞓返墓饷懺谒哪樕?,讓坐在花園藤椅上、喝著妻子泡的茶水的他顯得尤為祥和。
(常州市婦聯供稿)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