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曉 (溫嶺市大溪中學 317525)
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感悟
金 曉 (溫嶺市大溪中學 317525)
高中的美術鑒賞課程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本文是在實踐基礎上,掌握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審美特點、審美能力,以新課程標準和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研究探討教學策略和方法,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興趣和提高審美能力。
美術鑒賞;審美能力;感悟
在高中階段,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有比較完善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生除了需要對美術知識進行掌握,能夠?qū)ο嚓P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對美術流變等關系進行了解以外,還需要加強對作品中藝術語言的獨特性的理解,增強對作品情感的體驗能力,做到真正用心去感受作品,與作品進行交流以達到提高審美能力的最終目標。為此我在一年的美術鑒賞課教學中中作了大量的摸索探究,有了以下幾點感悟:
教材提供的信息資源、基本線索、基本內(nèi)容和主要的教學活動等都是靜態(tài)的、不會說話的結(jié)果。正確理解教材內(nèi)容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實施的重要前提。當前,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正確理解教材成為了影響課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教材的特點是覆蓋的知識更廣泛,更注重對學生情感體驗,審美能力,價值觀的培養(yǎng),同時也更加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但與此同時,對課改教材的理解也提出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與舊教材相比,有些要求變淺了,但是廣度增加了,需要教師深入理解分析古今中外美術作品,體會作品背后承載的內(nèi)容……教師要把教材吃透,掌握學科精髓,強調(diào)基本審美意識。
美術教學,我主要采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在上美術鑒賞課前,我先把學生分成若干鑒賞合作小組,這樣便于互動合作學習,然后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師生互動開展的必要前提。在每節(jié)鑒賞課前課前我都會播放一些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小短片或輕音樂,在輕松的氛圍中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審美發(fā)展要求建立信任,尊重、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因此教師須轉(zhuǎn)變角色,由知識的權威轉(zhuǎn)為平等的陪伴者和合作者。由課堂的主導者轉(zhuǎn)為課堂的組織、引導和促進者。由課堂的表演者轉(zhuǎn)為學生表演的發(fā)動者。在《新的實驗》一課中,我引經(jīng)據(jù)典,以“春天”為切入點,找來大量“春”主題的不同藝術作品。更讓所有學生上講臺模仿吳冠中的《春草》,在一開白紙上用各色蠟筆書寫名字,按手印,集體創(chuàng)作作品。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藝術作品實驗,探索的新角度開闊藝術視野,培養(yǎng)更多樣包容的審美情趣。
在課堂教學中,一個良好的審美學習氛圍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該對學生表達自身想法表示充分理解及鼓勵。而就學生自身而言,本身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知識以及生活的經(jīng)驗,但是這些知識以及經(jīng)驗在對作品的評價或者是看法當中,往往是不夠全面的。但是教師應該了解到,學生在對作品表達自身意見時是經(jīng)過了思考的,是用著一個很好的態(tài)度的。這是十分值得肯定和鼓勵的。學生感受到認同才會有課堂參與感,構建互動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欣賞課中,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和感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定的過程和時間,大部分學生對藝術的理解都是從自身的角度來開始的。學生對美術作品最初的感受就是畫得像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而一些較為抽象的作品他們則是無法對其進行欣賞理解,但是在美術課上老師有時會對一些抽象的作品加以稱贊,學生往往無法理解其中的特別之處。這時,教師可以運用比較鑒賞,通過引用不同作品之間的差異,來引導學生認識到藝術作品的衡量標準不是簡單的畫的像不像,而是其所要表達的意境。從而達到培養(yǎng)全面審美能力的目的。
在《如何運用自己的眼睛》這課鑒賞教學中,讓學生欣賞法國著名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的油畫作品,其油畫作品十分抽象,在對其油畫作品進行欣賞的時候,一些學生首先就會直觀感受到馬蒂斯的畫與實物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甚至認為他的作品與野獸派的風格并沒有太大的關系。這就是學生對于抽象的作品欣賞所存在的問題。他們不能夠很好地對馬蒂斯的作品進行欣賞,因此教師就有必要對其進行引導。首先,我國也有很多作品時重視寫意的意象表現(xiàn)手法的,我們可以將其與馬蒂斯的作品進行橫向?qū)Ρ?,讓學生對意象表現(xiàn)的手法進行理解。從而體會到意象作品中作者所要表達的共同點都是要借助具體形象的變化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馬蒂斯曾經(jīng)說過:“物象背后,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是眼睛所不能見,但是可以用精神感覺到的真實的存在?!瘪R蒂斯的這句話也是欣賞抽象作品時的指導。在學生對抽象畫理解過程中,作品本身是抽象的,它可能是作品某個時刻靈感一現(xiàn)所作的,表達的也只是作者某個瞬間的情感體驗,這種作品往往沒有具體的的形狀可言。在這類作品當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借助感官去感受作者在筆觸上或者是色彩上的運用,以此體會藝術家所表達的意境。欣賞美術作品就好比欣賞音樂,在音樂當中能夠和我們產(chǎn)生共鳴的往往不是依靠眼睛或者是耳朵,而是通過內(nèi)心來產(chǎn)生共鳴,對于美術作品的鑒賞也應該如此。
教師在美術鑒賞的教學中,要通過作品本身所要塑造的形象,將學生引入作品本身所要表達的藝術境界當中,從而來對他們的思想感情進行激發(fā)。讓學生意識到,不管是在繪畫作品或者是在工藝作品當中,也不管是抽象的觀念或者是具體的事物,這些作品都是藝術家在創(chuàng)造時精心構思并且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體驗以及相關的審美觀點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對于畫家所創(chuàng)造的美術作品,除了外在的我們可以直觀看到的藝術形式所要揭示的主體以外,更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畫家在作品當中所要體現(xiàn)的深層內(nèi)涵以及所要表達的自身感情體驗。很多美術作品在表達自身情感以及相關文化的同時,也是對時代特征或者是民族特點的一種體現(xiàn),這是美術作品中更高的一種境界。比如在青銅器中所雕刻的花紋,敦煌壁畫中所體現(xiàn)的繪畫作品等,都對中華民族精神以及當時的時代特點有著很深刻的體現(xiàn),這也是美術作品中更為深刻的內(nèi)涵所在。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這些內(nèi)涵進行充分的挖掘,在深入鑒賞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一些感悟??偠灾處煈撝匾晫W生欣賞美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提高,用更為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究自己教學方法,讓每一次美術鑒賞課都能成為提高他們審美感悟能力的平臺。也要多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一些審美情感,審美想象的機會,不斷引導學生對審美能力進行提高。讓學生對生活充滿熱情,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加強藝術的修養(yǎng),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以進步的觀點與理想、健康的情操與趣味、興致勃勃的去欣賞藝術作品。
[1]朱永潔.高中美術欣賞課堂教學五原則[J].希望月報:上半月,2007(11).
[2]李永波.高中美術欣賞課中素質(zhì)的培養(yǎng)[J].科學教育,2007(3).
金曉,單位:溫嶺市大溪中學,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