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銳 (石河子大學 832000)
淺析西方古典音樂
——室內樂發(fā)展的幾個關鍵階段
范 銳 (石河子大學 832000)
室內樂經過了四百多年的發(fā)展,在各個時期中有著其相應的內涵,從誕生發(fā)展到今天,室內樂始終反映著社會文化與音樂技術的革新?;诖耍疚姆治隽宋鞣焦诺涫覂葮钒l(fā)展的幾個重要階段,并淺談了室內樂在發(fā)展中遇到的阻礙,進而幫助人們深入了解室內樂的獨特魅力。
西方古典音樂;室內樂;發(fā)展階段
室內樂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孕育而生的一種室內性的音樂體裁,在社會和音樂技術的發(fā)展下,其創(chuàng)作手法和創(chuàng)作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但無論在哪個時期中,都以其特殊的魅力被廣大人們所認可和贊賞。室內樂具有的多樣化、傳統(tǒng)型特征,必然在音樂表演藝術的舞臺上一直發(fā)展下去,并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追捧和喜愛,勢必會走向國際。
在文藝復興時期時,器樂一般用在歌手伴奏中,或者使用弦樂合奏配合歌手演唱韻律。很多學者認為,古典器樂音樂的起源有可能起源在室內奏鳴曲中,也有可能起源在教堂奏鳴曲中,這兩種形式是由多種不一樣的樂器合奏創(chuàng)作的。到后期巴洛克階段中,這兩種樂器形式發(fā)展成為由幾件高音或者低音樂器合作演奏而成的三重奏鳴曲,也經常使用豎琴、鍵盤樂器等來進行和音。在巴洛克這個階段中,并未明確規(guī)定出室內樂的合奏形式,可以說是一件樂器合奏,也可以是多件樂器合奏。如:巴赫的賦格藝術,既能夠是管弦樂器與鍵盤樂器的組合,也可能夠是弦樂四重奏。如在亨德爾三重奏鳴曲中,使用雙簧管、長笛、小提琴等。在低音部分使用大提琴或者巴松,有時候也會使用三四件樂器來演奏低聲部。在巴洛克時期中,室內樂并未出現(xiàn)對立的聲部,也可以說是不同形式的樂器在各個時間演奏的旋律是相近的,共同創(chuàng)造出相對于復雜的織體。在三重奏鳴曲里,各樂器都處于平等的位置,并沒有出現(xiàn)獨奏的樂器。
在18世紀初,隨著音樂技術的變革給室內樂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古典主義時期,室內樂是貴族的雇員為了滿足主人的需求而進行小規(guī)模和小范圍的表演,但在貴族的日漸沒落后,很多作曲家為了生活,不得不變賣作品。很多室內樂作品為付費觀看者所了解和接觸,室內樂也開始從貴族家庭演奏廳開始走向了公眾演奏場所中,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中。在19世紀初期,提琴制作工藝有了很大的變革,各種提琴被人們賦予了新的音色,演奏技術更為多樣和靈活。鋼琴制作工藝在這個時期中也逐漸走向了成熟,波姆改革了長笛的構造,接著就將這一機械制造原理應用在其他木管樂器中,這些樂器的改革在一些大型的演唱會上發(fā)出了令人滿意的音響效果,提高室內樂的創(chuàng)作可能性。
現(xiàn)代室內樂的概念在古典主義晚期形成,做出主要貢獻的音樂家是海頓,他基本上確立了現(xiàn)代室內樂的主要演奏形式是弦樂四重奏,并使弦樂四重奏成為古典主義時期室內樂的重要體裁。他的音樂風格,受到了很多人們的追求和熱捧。海頓的弦樂四重奏共包括四個樂章,第一個樂章是開放式的奏鳴曲式,一般具有兩個不同形式的主題,將兩個主題在換位與轉化中發(fā)展,并在樂章結尾出概括整體;第二個樂章應用了節(jié)奏舒緩的旋律;第三個樂章為小步舞曲,一件樂器反復進行,與另外三件樂器的演奏產生對比;第四個樂章為快速回旋曲式。海頓將這四種樂章結合,為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室內樂開創(chuàng)了新的篇章,為現(xiàn)代室內樂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貝多芬作為跨越兩個時期的音樂家,也跨越了室內音樂的變革時期,并將室內音樂提升至新的水平上,無論是對表演者,還是對觀眾,在內容與技術層面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早期音樂作品中,《c小調三重奏》這部作品很值得一提,雖然這部作品在古典主義時期受到了海頓的反對,認為過于激進,不適合公布于世。但在19世紀的浪漫主義卻得到了認可,音樂風格的轉變,樂器的豐富,再加之創(chuàng)作手法的提升,使得室內樂的形式更加多樣。舒曼的賦格并不是嚴格層次上的賦格,他是在對立處理樂器間的對話形式,他的多數(shù)室內樂作品中都含有三弦樂或者四重奏,都或多或少的體現(xiàn)了對位段落整體交織的質感。在19世紀中期,很多作曲家都開始研究室內樂,可以說這個時期是室內樂創(chuàng)作的輝煌期,但隨著鋼琴音樂的發(fā)展,很多人將注意力投入在獨奏音樂上。特別是以李斯特與肖邦持有的反對意見中,他們呼吁人們將注意力放在獨奏音樂會上,可以說這個時期是音樂分裂的時期,以瓦格納與李斯特為代表,他們認為室內樂是沒有意義的。而以勃拉姆斯和著名的音樂評論家愛德華?漢斯力克為代表的室內樂,他們抵制演奏會,認為演奏會無法與室內樂相提并論。在整個19世紀中,音樂廳室內樂演出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室內樂的種類也已經成熟,這正是一個專業(yè)化、高水平的室內樂表演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多重奏主宰著室內樂的演出形式。令人可喜的是,在19世紀末,女性開始在室內樂表演中活躍起來,很多婦女登上了室內樂表演舞臺,雖然當時有很多人對女性登上室內樂舞臺并不看好,認為這是瞎胡鬧,但后來哈雷夫人領導的弦樂四重奏樂隊出色的演出推翻了這一觀點,證明室內樂婦女也可以做的很好。
在20世紀后,傳統(tǒng)作曲技法受到了沖擊,室內樂隨之出現(xiàn)了一些內容。表現(xiàn)在序列音樂和無調性作品的誕生等方面。勛伯格首次應用無調性的技法對第二弦樂四重奏進行創(chuàng)作,在此之后他的第三重奏、第五重奏都使用了這一創(chuàng)作手法,貝爾格和韋伯恩作為他著名的學生,深入探索了無調性室內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隨著電子音樂的出現(xiàn),室內樂開始加入了各種音響效果。如:斯托克豪森的《天狼星》作品中,就使用了電子合成器,還加入了一些人聲。在編制樂對上,誕生了室內交響曲、協(xié)奏曲等體裁,這與以前的室內樂編制有很大的不同。
總而言之,從室內樂誕生發(fā)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轉型再加上音樂技術的改革,室內樂形式、內涵和風格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變化,但憑借著自身自然和獨特的魅力始終受到社會公眾的喜愛和追求。相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室內音樂的變革,室內樂的形式和內涵會越發(fā)多樣和豐富,也必將得到更多人們的認可和贊賞。
[1]劉蘭.室內樂的重要意義及發(fā)展途徑[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5).
[2]郭樹薈.探索與困惑--20世紀下半葉上海民族室內樂為我們帶來了什么[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4).
[3]胡筱錚.現(xiàn)代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復風格及應用手法[J].音樂研究,2010(2).
[4]劉建,童蘇.維也納古典室內樂及其演奏風格[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2004(2).
[5]吳昊.關于西方室內音樂發(fā)展的階段分析[J].戲劇之家,2016(3).
[6]陳窈.中國民族“室內樂”的發(fā)展方向——民族器樂小型合奏的源流與展望[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3(1).
[7]劉暢.高校傳統(tǒng)民族室內樂團的探索與展望[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3).
[8]高磊.從《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鳥瞰西方室內樂的早期形態(tài)——兼論管樂器在巴洛克音樂中的歷史發(fā)展[J].通俗歌曲,2014(8).
范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音樂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