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彥?。ㄅd義民族師范學院 562400)
試論苗族服飾圖案的文化內(nèi)涵
王彥彥(興義民族師范學院562400)
苗族服飾圖案并不只是簡單的用于裝飾和審美,而是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這些文化內(nèi)涵包括歷史記錄、祈福納祥、圖騰崇拜等。
苗族服飾圖案;文化內(nèi)涵
本論文屬貴州省教育廳2014年度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黔西南苗族服飾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14QN028。
苗族傳統(tǒng)服飾在苗語被稱為“嘔欠”,是區(qū)別苗族與之相近或相似民族,雖不是本質(zhì)的,確是最為直接和簡便的方式,其上之圖案更是苗族先民們千百年來精神、哲學的等文化縮影,其作用已遠遠超越了圖案本身之審美作用,雖然圖案審美之用自其誕生之日起已然具備,且在當今服飾中占據(jù)著主要地位,但是,圖案之文化內(nèi)涵才是最根本的目的,且延續(xù)至今。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敘畫之源流”中說:“《廣雅》云:‘畫,類也?!稜栄拧吩疲骸嫞我?。’《說文》云:‘畫,畛也。象田畛畔所以畫也?!夺屆吩疲骸嫞瑨煲?。以彩色掛物象也。’”張彥遠的這句話揭示了繪畫基本功能中的記錄功能,即對形像的記錄。雖然說的是“畫”,其實也兼圖案。苗族服飾圖案無疑具備此種功能,當今苗族服飾圖案上的各種紋飾無一不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記錄,如具象圖形中的龍形、鳥形、魚形圖案等,甚至還有人形圖案;抽象紋樣中的江河紋、星辰紋、山路紋、蜘蛛紋等。不過,我們重點要說的是苗族服飾圖案中的歷史記錄功能。
苗族與布依族等少數(shù)民族一樣,有自己的語言,卻無自己的文字。但是,比較神奇的是苗族智慧的先民們,將與民族歷史甚至是民族存亡等有關(guān)的重大事件繪于棉麻縑帛之上,形成圖案,穿在身上,且世代流傳。我們都知道,苗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xiàn)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lián)盟,而在甘陜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nóng)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集團。炎帝與黃帝聯(lián)合戰(zhàn)敗了蚩尤,而蚩尤的九黎集團戰(zhàn)敗后大部分向南遷徙,開始了苗族的遷移史。苗族服飾的圖案上就記錄著與之相關(guān)的歷史內(nèi)容。大部分人都知道其裙邊上的道道幾何線條為河流的抽象,熟不知這恰恰是苗族先民們對故土的懷記。上了年紀的苗民們會指著這道道的幾何線條,告訴你哪條代表黃河,哪條代表長江,哪條是洞庭、嘉陵、清水等等,背牌中用回形紋樣組成的方格被認為是城市。這其實是苗族的先民們訴說著他們的家鄉(xiāng)土地肥沃,城市繁華,山河俊美,因為戰(zhàn)爭的失敗而被迫南遷;花帶上的馬字紋和水波紋是苗族先民們遷徙時對奔騰著的長江和黃河的記錄,可見遷徙時路途的艱難對其的影響?!盁o以傳其意,古有文,無意見其形,故有畫?!笨墒?,苗族服飾上的這些圖案卻起著“意”和“形”兩種作用,且主要為“意”。我們無從得知,苗族先民們是如何將這些具有具體意義的圖形抽象為幾何紋樣的,但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有意味的符號圖案只有苗族人能對其解釋,且其內(nèi)容直指幾千年以前的那場炎黃與蚩尤的大戰(zhàn)。
納祥祈??芍^是苗族服飾圖案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在苗族的服飾上我們總能找到與之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在苗族的服飾圖案中,有幾種動物的圖案非常有意味,那就是燕子、喜鵲還有錦雞。苗族的遷徙古歌《跋山涉水》中“燕子帶頭引路,故今筑巢于屋檐下,喜鵲報信說這里盛產(chǎn)稻米和棉花,是理想的好地方,苗族先民才定居下來?!笨梢娪辛搜嘧雍拖铲o,就能給人們帶來富足美滿的生活。而錦雞往往代表著漂亮的苗族女孩,其實,我們可以理解為苗族女孩對自己容貌的一種期許,只要身上穿著有錦雞圖案的衣飾,那么她將會越長越漂亮。另外,還有一種圖案也出現(xiàn)在了一些苗族服飾上,那就是卐,這個符號在佛教里面是“吉祥海云相”,就是吉祥的意思,甘肅青海一帶出土的陶器上也見有此符號。黔東南抬拱縣一帶的苗族婦女們穿著類似此種符號圖案的衣服,希望能給家庭帶來好運。當今的一些服飾圖案對祈福納祥的表述就現(xiàn)在更為直接。苗族婦女們的盛裝往往在胸前佩戴銀牌,呈弧形或云紋形的云牌上浮刻著各種花紋圖案,一些銀牌的花紋圖案甚至兼刻有“長命百歲”“長生保命”“清吉平安”等吉祥字樣。
弗洛伊德在《圖騰與禁忌》中說到:“在某種特殊意義的情況下,氏族成員會尋求以各種方式來強化與圖騰的親屬關(guān)系,如使自己在外表上與圖騰相似;穿上動物的皮毛;將圖騰的圖案紋在自己的身上等?!弊鳛槊缱宸棃D騰的圖案并不限一種,而是有多種,并有動物也有植物。龍作為圖騰不僅用于漢族,更用于苗族、布依族等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龍圖騰的單一圖形不同的是,苗族的龍形圖騰圖案卻是變化多樣的。苗族的龍圖案可以是牛首,也可以是蛇身、魚身、鳥身等等,且簡樸稚拙、憨態(tài)可愛,顯得極為平易近人。牛亦為苗族的圖騰之一,并非因牛為其祖先,而是因為牛是苗族人的保護神。苗族姑娘頭上的飾物銀牛角、牛角梳等,就是對牛的崇拜達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的一種體現(xiàn)。對于苗族人來說,牛不僅是他們耕種的好幫手,犀利的牛角更是他們抵御外侵的武器。魚作為圖騰加以崇拜也并不鮮見,我國出土的“人面魚紋盆”“鸛魚石斧陶缸”等都是史前人類的魚崇拜的典型。苗族的衣飾上就有很多魚紋圖案,常見的有人首魚身、魚鉆桃花、人騎魚等等。魚多子,這也能解釋,在自然條件惡略的情況下,人們何以把魚作為圖騰加以崇拜。貴州的一些地區(qū)的苗族,還保留著“殺魚節(jié)”的風俗,吃魚作為節(jié)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代表著子孫繁盛綿延。苗族還有兩種圖騰也是作為祖先加以崇拜的,那就是楓樹和蝴蝶,苗族古歌里有一段唱出了苗族的由來:“楓樹砍倒了,變作千百樣。樹根變泥鰍,住在泥水里;樹樁變銅鼓,大家圍著跳;樹身生疙瘩,變成貓頭鷹;樹梢變姬宇,一身繡花衣;樹干生妹榜,樹心變妹留,這個妹榜留,姜央的蝶娘,古時老媽媽,我們的祖批?!笨梢?,在苗族人們的認識里,楓樹猶如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盤古,他們的身軀都化成了地上的萬物。在這段古歌里,我們也能看到,蝶娘也就是蝴蝶,是苗族人的直接祖先。在苗族姑娘們的服飾上,蝴蝶圖案或紋樣隨處可見,這些圖案豐富多樣、栩栩如生、五彩斑斕
[1]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3.
[2]石崇仁.略述《中國苗族古歌》的歷史和文化[J].民族文學研究,1996(1).
[3]弗洛伊德著,趙立瑋譯.圖騰與禁忌[M].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
[4]中國苗族古歌編寫組.中國苗族古歌[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王彥彥,藝術(shù)學碩士,興義民族師范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美術(shù)史論和苗族、布依族服飾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