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毅
(中鐵十二局集團中心醫(yī)院普外科,山西 太原 030053)
?
LC治療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臨床價值分析
劉智毅
(中鐵十二局集團中心醫(yī)院普外科,山西 太原 030053)
【摘要】目的 對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方式對患有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疾病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在我院就診的患有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疾病的患者9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7例。采用常規(guī)開腹膽囊切除術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方式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結果 治療組患者膽囊手術操作時間、術后住院接受治療時間、術后排氣功能恢復正常時間、術后可以下床活動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膽囊切除手術操作期間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疾病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膽囊手術期間不良反應人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方式對患有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疾病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囊頸部結石嵌頓;急性化膿性膽囊炎
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屬于膽囊多發(fā)急性疾病的一種,多數(shù)情況下是由于膽管內的結石而誘發(fā),部分患者的病情會與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合并,且發(fā)病較急,臨床癥狀表現(xiàn)程度較重,給廣大患者帶來了嚴重的痛苦[1]。一度被列為是手術禁忌證,會使手術風險明顯增加,但是隨著腹腔鏡技術不斷發(fā)展和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技術已經(jīng)逐漸趨向成熟,等到臨床的廣泛認可,成為一種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法[2]。本次對患有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疾病的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診的患有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疾病的患者9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7例。對照組患者膽囊結石病史1~9年,平均病史(3.1±0.5)年;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2例;膽囊炎發(fā)病時間1~28 h,平均發(fā)病時間(8.6±1.3)h;患者年齡23~89歲,平均年齡(53.6±1.4)歲;治療組患者膽囊結石病史1~8年,平均病史(3.3± 0.4)年;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30例;膽囊炎發(fā)病時間1~29 h,平均發(fā)病時間(8.5±1.2)h;患者年齡22~87歲,平均年齡(53.8± 1.3)歲。兩組上述四項自然指標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采用常規(guī)開腹膽囊切除術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具體步驟為:患者在麻醉后,在右肋緣下方位置作一個手術切口,切口大小控制在12 cm左右,至膽囊位置實施逐層分離處理,使膽囊區(qū)域能夠充分暴露,對膽囊實施減壓處理之后,對膽囊進行游離并徹底切除,檢查無誤之后可以留置引流管,最后進行常規(guī)手術縫合處理,術后應該做好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3]。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方式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具體步驟為:患者在全麻后,采用四孔法操作,將治療所需的腹腔鏡逐漸插入,對腹腔內的實際壓力水平進行適當?shù)恼{整,直至達到三角區(qū),如果由于頸部結石嵌頓,導致膽管發(fā)生粘連,應該選擇此位置沒有血管分布的區(qū)域實施減壓處理。然后對膽囊管以及動脈的具體走向進行仔細觀察,對膽囊管實施徹底的游離處理,對三角區(qū)進行解剖,將膽囊逐漸切除。在操作過程中務必注意,不要對肝外膽管造成損傷,采用鏡下標本鉗(標本袋)將膽囊取出。術后應該做好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4]。
1.3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無效:疼痛、嘔吐等結石和膽囊炎癥狀沒有減輕,患者機體功能仍有明顯異常;有效:疼痛、嘔吐等結石和膽囊炎癥狀明顯減輕,患者機體功能有所好轉;臨床治愈:疼痛、嘔吐等結石和膽囊炎癥狀徹底或基本消失,患者機體功能恢復正常[5]。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觀察指標:選擇膽囊手術操作時間、術后住院接受治療時間、術后排氣功能恢復正常時間、術后可以下床活動時間、膽囊切除手術操作期間出血量、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疾病治療效果、膽囊手術期間不良反應人數(shù)等作為觀察指標。
1.5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實施數(shù)據(jù)處理,當P <0.05,認為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并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則實施χ2檢驗。
2.1 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疾病治療效果:對照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疾病控制總有效率達到74.5%(治愈11例,有效24例);治療組患者中2例因膽囊三角粘連嚴重中轉為開腹手術,中轉率為4.3%,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疾病控制總有效率達到91.5%(治愈21例,有效22例)。該項觀察指標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膽囊手術操作時間和膽囊切除手術操作期間出血量:治療組膽囊手術操作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膽囊切除手術期間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兩項指標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膽囊手術操作時間和膽囊切除手術操作期間出血量情況比較
2.3 術后住院接受治療時間、術后排氣功能恢復正常時間、術后可以下床活動時間:治療組患者術后住院接受治療時間、術后排氣功能恢復正常時間、術后可以下床活動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治療時間、排氣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比較
2.4 膽囊手術期間不良反應人數(shù):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開腹膽囊切除術期間有9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比例達到19.1%;治療組患者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期間有1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比例達到2.1%。該項觀察指標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膽囊結石疾病病情進一步發(fā)展,一旦造成膽囊頸部嵌頓,膽汁排空過程會嚴重受阻,膽囊內壓水平會在短時間內異常升高,引發(fā)膽囊急性炎癥;造成膽囊頸管與Calot三角及位于肝外的膽管間出現(xiàn)炎癥、充血、水腫和粘連等現(xiàn)象;甚至還會導致鄰近的胃、十二指腸、結腸等器官發(fā)生嚴重的粘連或包裹現(xiàn)象。此時選擇采用腹腔鏡切除膽囊術方式進行治療,無疑會比常規(guī)開腹膽囊切除術的實際操作難度大。因此以往臨床上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合并急性膽囊炎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明確診斷之后,多數(shù)情況下直接實施開腹手術治療。隨著患者人數(shù)的不斷增多、臨床手術操作技術經(jīng)驗的提高和積累,在我國近年來已經(jīng)大大放寬了該項疾病手術治療的適應證,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合并急性膽囊炎疾病患者實施治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已經(jīng)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可以使該項技術的微創(chuàng)、恢復速度快、療效確切等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揮。
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實施的的過程中應該對操作方法給予足夠的重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膽囊、Calot三角應該達到充分顯露程度:膽囊頸部結石疾病除了導致膽囊及膽囊頸管炎之外,引起周圍大網(wǎng)膜、胃腸出現(xiàn)粘連包裹的可能性較大,而病情反復發(fā)作,且每次發(fā)作病情會持續(xù)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膽囊炎癥及粘連程度會造成直接的影響。為了在手術操作過程中能夠使膽囊充分顯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a.避免胃腸腔處于充盈脹氣狀態(tài),術前實施灌腸、禁飲減壓處理。b.對患者的體位進行適當?shù)恼{整,以保證右上腹有足夠的操作空間。c.用電凝鉤或帶電凝分離鉗自膽囊底部位置開始逐步向膽囊頸部對粘連實施分離處理,有時還可以采用吸引器邊吸邊對膽囊與周圍的粘連實施鈍性分離處理;d.如膽囊頸部位置相對較深或胃腸及網(wǎng)膜隆起對手術操作視野造成遮擋,可以采取四孔法,多一把器械可以幫助暴露。②膽囊三角的解剖:膽囊及三角區(qū)域充分顯露出來之后,對膽囊頸管和三角區(qū)實施解剖是手術操作成敗的一個關鍵步驟。③膽囊頸、管部結石處理:膽囊頸管結石嵌頓,會使膽囊頸管處于擴張增粗狀態(tài),而膽囊炎癥明顯增厚,同樣會使膽囊管壁異常增粗。需進行妥善處理,結石位置距膽總管相對較近的時候,用彎鉗試向膽囊方向進行輕輕擠壓,使嵌頓結石能夠進入膽囊。如果擠壓后結石仍然不能進入到膽囊內,可對膽囊頸管結石靠膽囊管側實施縱行切開處理,再對結石進行擠壓后將其取出,避免對膽總管、肝管造成損傷[6]。
參考文獻
[1] 杜立學,張煜.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頸部結石嵌頓并急性化膿性膽囊夷528倒臨床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2,17(12): 119-120.
[2] 劉培萬,保紅平,姚永良.等腹腔鏡膽囊忉l奢木治療急性鮚石性膽囊更臨床體會[J].中國現(xiàn)代昔通外許進展,2010,13(11):151-152.
[3] 楊子健,肖翔,李玉山,等.腹腔鏡膽囊切除治療膽囊頸管結石嵌頓性膽囊炎52例分析[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2,20(15):359-360.
[4] 董嘉天,何濤,程志儉.膽囊頸管結石嵌頓腹腔鏡手術38例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0,14(19):663-664.
[5] 張吉祥,陳訓如,羅丁,等.單中心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3000例的中轉開腹原因及主要并發(fā)癥[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2,12(13):117-118.
[6] 蔡秀軍,陳繼達,周振旭,等.腹腔鏡膽囊術膽管損傷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1,20(16):347-348.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