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鴿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河南 南陽 473000)
?
胃潰瘍出血行消化內鏡聯合四聯方案的效果及再出血因素的分析
雷 鴿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河南 南陽 473000)
【摘要】目的 探索胃潰瘍出血行消化內鏡聯合四聯方案的效果及再出血因素。方法 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潰瘍出血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住院順序編號隨機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2例。其中對照組接受四聯方案治療,觀察組則行消化內鏡聯合四聯方案。觀察兩組Hp根除標準、再出血因素、治療有效率,對比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0.4%)明顯高于對照組(80.9%),連續(xù)進行2次尿素呼吸實驗觀察兩組Hp根除率,觀察組(清除40例,清除率95.2%)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清除33例,清除率78.5%),且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再出血的單因素中,對照組患者A1期人數以及出血量明顯高于觀察組,且對照組患者的血紅蛋白血小板以及接受內鏡治療的人數遠低于觀察組。再出血的多因素中有內鏡治療、血紅蛋白低、潰瘍A1期。結論 消化內鏡聯合四聯方案治療胃潰瘍出血效果良好,再出血的危險因素為血紅蛋白低、內鏡治療、潰瘍A1期。
【關鍵詞】胃潰瘍出血;消化內鏡;四聯方案;再出血危險因素
我院對臨床中應用消化內鏡聯合四聯方案治療胃潰瘍出血的療法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潰瘍出血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4例,女性40例;年齡28~74歲,平均年齡(35.1±12.5)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為12年,平均為(6.1± 1.5)年。患者均通過既往病史和胃鏡檢查確診為胃潰瘍患者,且幽門螺桿菌檢測為陽性,排除肝腎等嚴重疾病?;颊吣挲g、性別、病程等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對照組單純使用四聯療法:阿莫西林1000 mg,2次/天;左氧氟沙星2000 mg,2次/天;蘭索拉唑15 mg,2次/天;枸櫞酸鉍鉀220 mg,2次/天。如患者患者沒有再次出血,術后1 d可以流食,2 d后可以半流食,7 d后可以接受普食。
1.2.2 觀察組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輔助消化內鏡治療,在消化內鏡的輔助下,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出血的部位,充分暴露出出血點,并使用套環(huán)套扎法完成對止血點的止血,或使用1∶10000的腎上腺素注射到潰瘍周圍。密切觀察患者局部組織,等到全部變白后即可以停止手術,患者術后24 h不得進食[1-3]。
1.3 療效判定標準:Hp判定標準,在患者接受治療前和治療后12周對其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Hp根除:復查結果為陰性,Hp感染:復查結果為陽性。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治愈:潰瘍完全消失或瘢痕出現。有效:潰瘍面積顯著縮小,縮小面積≥50%。無效:潰瘍面積有所減少,但是縮小面積<5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實驗結果均使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使用Logistic完成多因素分析,差異用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2.1 組間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檢驗,χ2=12.454,P<0.05,結果見表1。
表1 組間臨床療效對比
2.2 組間Hp清除率對比:對全部患者進行2次尿素呼吸實驗,結果觀察組(清除40例,清除率95.2%)明顯好于對照組(清除33例,清除率78.5%),經檢驗χ2=8.326,P<0.05。
2.3 再出血單因素對比:對兩組再出血的患者進行了統(tǒng)計,對照組出血15例,觀察組出現4例。為了分析和再出血有關的危險因素,我們將84例患者按照是否再出血分成了出血組和未出血組。對各項指標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患者性別、年齡等無差異,潰瘍A1期、血小板、血紅蛋白和是否接受內鏡治療有著直接的關聯性,經檢驗P<0.05,結果見表2。
表2 再出血單因素分析
2.4 再出血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對多個單因子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再出血多因素分析
綜上所述,胃潰瘍出血行消化內鏡聯合四聯方案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再出血的因素有血紅蛋白、潰瘍A1期和是否接受內鏡治療。
參考文獻
[1] 阮桂珍,董正永,高峰,等.消化內鏡聯合四聯療法治療胃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及再出血的因素[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1 (31):3409-3412.
[2] 方潔,陳軍,嚴進紅,等.消化內鏡聯合四聯療法治療胃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及再出血的因素[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24):65-67.
[3] 周琳.消化內鏡聯合四聯療法治療胃潰瘍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5,28(40):416-417.
中圖分類號:R57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