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婷,吳 偉,劉 成大連交通大學
“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研究
潘婷,吳偉,劉成
大連交通大學
高校大學生現(xiàn)已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最具潛力的重要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培養(yǎng)能為其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人才、思想、文化等多方面支持。本文將就思想、實踐中如何探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路徑。
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本文系大連交通大學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資助課題(編號:DJSZ-2015-A01)。
(一)國家對當代青年的“統(tǒng)一”思想要求與社會多元化的現(xiàn)實情況的矛盾
全媒體、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經受著各種思潮的影響,在價值觀念的形成上也不可避免地呈現(xiàn)出多元化。自由化、自我觀念的沖擊,“多元價值觀”一方面賦予了學生更多選擇上的自由,這種多元的自由也會給學生的思想觀念形成帶來一定的消極后果——不確定的價值判斷和價值標準會帶來思想上的困惑與迷茫,這對大學生青年群體的教育而言,達成社會共識與實現(xiàn)“統(tǒng)一”政治引領的難度日益增大。
(二)時代精神主旋律的內化建設要求與當代大學生多樣文化需求相矛盾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現(xiàn)階段,很多高校組織的主旋律教育活動,容易浮于表面很難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建設的要求,同時時代主旋律很難融于學生新潮多樣的活動中去。高校“中國夢”的提出旨在于使青年主動承擔歷史使命和責任,將時代使命融入生活,從而讓學生在活動和生活的細節(jié)中受到感染并且受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不良的社會文化氛圍相矛
為滿足時代要求,大學開放辦學,作為一個開放的校園,大學校園在逐步形成全民學習的共享平臺和終身教育的重要載體。校園的開放,校園文化氛圍也在社會風氣、社會氛圍的影響上進一步增強。大學生也在不同程度上面臨多種價值觀的沖擊誘惑,沒有信仰、沒有追求、自私自利的價值觀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養(yǎng)成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雖然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意義,但這種實踐的效果基本都是體現(xiàn)在點滴之中難以突顯,這一特點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現(xiàn)實能效有所消減。
(一)以人為本,在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大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面對多元化,自由化的學生特性,當代大學生在實現(xiàn)“中國夢”實踐中,我們要注重思想基礎教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關注結合大學生生活實際;堅持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運用一切具有教育啟發(fā)意義的手段和工具,把單純的理論灌輸和空洞的理論說教變?yōu)殪`活生動的體驗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影響。
(二)多種形式,深入挖掘,在核心價值觀內化宣傳上下功夫,走進學生內心
我們要善用文化載體,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弘揚社會優(yōu)良風氣。組織學生活動深入挖掘其內涵,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民族精神使命感榮譽感。同時,在文化載體的宣傳上,選取事例典型要符合學生實際生活,要具有時代感,要贏得學生內心的認可,讓核心價值觀教育新潮、新鮮貼近學生,掀起學生學習的新風尚;在學生唱響的主旋律活動中,不單純看重其規(guī)模、數量,要更多重視活動開展過程中對受眾群體的實際影響、實際教育意義。
(三)優(yōu)化環(huán)境,利用多種渠道,在開放校園中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
努力營造能夠發(fā)揮正能量的環(huán)境系統(tǒng),優(yōu)化社會大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優(yōu)化校園小環(huán)境,形成文明和諧的校園氣氛,優(yōu)化網絡虛擬環(huán)境,減少網絡不道德行為,增強網絡輿論引導。善于利用社會上的模范榜樣請進校園,走進學生,挖掘優(yōu)秀教師精神內涵,優(yōu)秀學子先進事跡,在學生中進行廣泛的宣傳。同時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先進做法,巧妙利用社會資源,注重環(huán)境熏陶、渲染滲透作用,讓學生走進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感染教育,隱蔽施教過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視文化育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文化實踐教育學生人格培養(yǎng)相結合
為使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理想追求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文化育人是高校教育中不變的主旋律。踐行文化育人,要避免只是知識傳播,輕視了人文的關懷,重視制度執(zhí)行、輕視個體差異等現(xiàn)象。高校教育要明確其最終目的:在于思想引導、情感熏陶、人格塑造等。使學生擁有健全人格,并內化為支配個人行為的文化自覺和自信,讓每個青年學習都充滿夢想,青春正能量,形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相適應的文化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重視科學教育方法,將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應用到實踐
高校要經常學習先進科學教育方法,同時也要廣泛利用社會資源。利用開放辦學資源優(yōu)勢,高校要積極與政府部門、街辦社區(qū)、企事業(yè)單位等合作,高校社會實踐基地和公益項目的創(chuàng)建,引進先進的運作機制,實踐于志愿服務、義工團隊活動之中,在實踐中進行挫折教育和情商教育,讓志愿服務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用愛心和責任對大學生的價值判斷進行正向引導。
(三)重視突破善于實踐,要在實踐中突破傳統(tǒng)思維
高校教師,要經常學習國內外先進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相關知識,在消化吸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不斷實踐并進行總結與豐富。不斷提升的教師隊伍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最堅實的保障。
在“中國夢”視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實踐中有很多豐富的經驗,以人為本,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讓青春夢與“中國夢”共同飛揚;扎根實踐,讓每名學生在踐行過程中,享受到快樂收貨;勇于創(chuàng)新,讓中國夢充滿時代感,成為廣大青年學生的新風尚。
[1]汪青松.中國夢:筑就當下中國人的信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4(3)
[2]譚家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現(xiàn)狀分析[J].前沿.2013(10)
[3]常雪.當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現(xiàn)狀及培養(yǎng)途徑[J].教育探索.2013(10)